文档详情

从史学论文标题的变化看学术观念的转移_常建华

E****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6.06KB
约2页
文档ID:118070968
从史学论文标题的变化看学术观念的转移_常建华_第1页
1/2

史学、 史家与时代 # 从史学论文标题的变化看学术观念的转移 常建华 学术论文标题自然包括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这里所谓标题的变化指形式而言自己是文革 后恢复高考进入大学读书的, 三十多年来阅读了 不少史学论文, 发现学人在论文的命题形式上, 发生了一些变化, 即有从论文题目加上提示语的 变化, 或者说题目有从单标题到正副标题或提示 语三段式的演变趋势, 回想自己也有这种变化 因此, 想就此谈点感想 作为论文, 中国传统的古文文体中, 大体上 属于论辩类论是说明一个道理, 辩是辩驳别人 的言论论, 主要有理论、 政论、 史论、 文论等类 理论文, 即学术论文政论, 就是政治论文, 针对 政治形势、 国计民生、 治国方略等重大现实问题 发表的文章史论文, 或称史评, 针对历史上的 人物、 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辩、 议, 属于逆向议 论, 即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而产生的议论, 或反驳, 或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还有说、 解, 都是说明、 解释性的文字, 形式轻便灵活札记、 论说是中 国传统的论文形式, 其名称也不出文体的制约 如贾谊5过秦论 6就是最早的单篇论文, 再如明 代程敏政 5篁墩文集 6卷 11有5宋太祖太宗授受 辩6、 5士农说6等, 都属于论文, 题目简明扼要。

论文是论说体, 现代的学术论文, 更强调论 文的观点与论据, 采用受西方学术影响的章节 体, 有一套叙述方式固然一篇论文的成功与 否, 主要取决于能否善于选题, 翔实地征引文献、 编配资料, 以准确、 流畅以致典雅的文词论述 但是, 题目能否画龙点睛, 也是论文写作的一环, 不容忽视 史学论文的题目一般要求平实, 表达出所要 论述的问题即可不准确的题目是败笔, 流于平 淡的题目显然不吸引人, 为吸引人而因词害意更 不足取准确、 典雅而又突出主旨的题目, 引人 注目, 会收到好的效果, 甚至令人想先睹为快 如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的论文 5从中国历史的 早熟性论明清时代 6就很吸引人, 题目反映了作 者从 /中国历史的早熟 0看明清时代的视角, 令 读者希望了解明清时代的早熟性当然文章好 还是基于作者有深入的研究与出色的表达能力, 不过题目好也有锦上添花之效 史学论文的题目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一般 来说, 称作 /论 ,,0、 / ,,研究 0、 / ,,试探 0 (或/ 初探 0等 )、/ ,,述略 0 (或 / 探略 0等 )、 / ,,考0、 / ,,辨析 0等等, 或者嫌这些词汇累 赘, 直接概述内容, 起到简明扼要的效果。

如著 名历史学家郑天挺的论文 5清入关前满洲族的 社会性质6就是如此, 题目中既无/ 论 0, 也无 /研 究0而郑天挺先生的后续研究 5清入关前满族 的社会性质续探 6, 则标出 /续探 0, 表明了前一 篇论文属于 / 初探 0、 / 试探 0, 不称 / 论 0与 / 研 究0, 也有谦虚之意在其中 我读书的时代所看的论文一般都是上述的 单标题偶尔有一些论文设置 /副标题 0, 这往 往是与人商榷的论文, 如胡一雅等先生 5中国历 史上农民战争的性质问题)) ) 同蔡美彪同志商 讨6, 副标题点出商榷的对象此类文章虽然被 看作是/百家争鸣 0, 但战斗性、 批判性较强, 在 农民战争史、 社会性质、 历史分期的讨论中多见 副标题也往往是说明性的有的是附带讨 论其他问题, 如彭泽益先生 53 织工对 4史料能说 11 明中国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吗? )) ) 兼 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在运用史料与论证方 法上存在的问题6, /兼论 ,,0是此类副标题的 常见形式有的限定范围, 如邓拓先生 5从万历 到乾隆)) )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一个 论证 6限定了论述内容, 再如陈野先生的 5论徽 州商业资本的形成及其特色) )) 试以徽州一地 为例来论证明清时代商业资本的作用问题 6既 限定地理空间也限定时间范围。

我也接触到日本的论文和目录, 觉得日本学 者喜欢用正副标题日本学者的论文, 题目较 小, 资料完备, 论证谨严, 解决问题副标题往往 是/以 ,,为例 0或 /以 ,,为中心 0或 / 以 ,, 为对象0, 多用副标题就是对论题加以限制, 以 便研究得以精细化副标题也有其他的说明性 文字, 如森正夫先生 5明代的乡绅 ))) 关于士大 夫和地域社会关联的记录 6、 川胜守先生 5徐乾 学三兄弟及其时代 ))) 江南乡绅对地方统治的 一个具体形式 6, 也重视以小见大, 副标题用来 阐明研究的意义 台湾的学者近些年来喜欢用复式标题前 几年有一次 /中研院 0的邱仲麟先生对我说, 现 在台湾的论文题目流行二、 三段形式的, 我也深 有同感我看到不少二级题目文采飞扬, 如研究 明清社会文化史的王鸿泰先生, 他起的论文题目 5闲情雅致)) ) 明清间文人的生活经营与品赏 文化 6等, 实际上是正题前面加上提示语, 而不 是副标题附注说明正标题的形式看到这些题 目, 就觉得有意蕴, 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以及品味 的感觉 我前面举出的国内学者使用副标题的事例, 都是改革开放以前的, 进入新时期, 我国学者的 论文二级标题明显增加。

刘志伟先生对珠江三 角洲宗族研究有素, 问题意识突出, 讲究研究方 法, 并对研究对象有明确地界定, 他的论文喜欢 用二级题目, 如 5附会、 传说与历史真实)) ) 珠 江三角洲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 义6等, 这些题目同样是提示与论题的关系, 我 们从题目中领略到作者的旨意 一些学者使用三段式或者说三级题目如 美国学者彭慕兰 5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 比 较与综合观察) )) 回应黄宗智先生6、 旅日学者 伍跃5明代社会: 纳贡与例监 ))) 中国近世社会 庶民势力成长的一个侧面 6, 5新世纪南开社会 史文集6收录的论文有 2篇使用三级题目, 即张 思5遭遇与机遇: 19世纪末中国农村手工业的曲 折经历))) 以直鲁农村手工纺织业为例 6、 常建 华5习俗与教化: 徽州宗族组织的形成)) ) 以休 宁范氏为中心6我本来是以休宁范氏为中心 探讨徽州宗族组织的形成问题, 论文写出后, 觉 得自己的研究特色是论述了宗族组织形成的民 俗基础与国家政治的促进, 因此就在成文后加上 了/习俗与教化 0的提示语, 这一概括实际上是 升华了对问题的认识, 点明对于宗族组织形成的 看法张思先生论文题目的形式与我类似, 形成 了三段式: 提示语 + 论题 + 补充说明, 中间使用 冒号与破折号隔开。

至于伍跃先生、 彭慕兰先生 的题目与我们略有不同, 彭慕兰是论题后加上两 次说明, 伍跃则将论题的时代分出提示, 形成三 段式在标题分段使用标点符号上, 存在着混乱 的情形, 我想, 大致上提示语似应使用冒号, 副标 题则采取破折号 综上所述, 几十年来我国的历史论文题目发 生了从单一标题向正副标题再加提示语的三段 式的题目变化的趋势, 也大致暗合着学术研究从 重视对象到强调方法再到突出问题意识的演进 体现这种新趋势的学人以中青年为主, 研究的领 域多为社会史、 文化史等理论色彩较强的方向 反映出对于问题意识以及研究方法的追求, 也是 为了在众多的论文中受到瞩目虽然这样的题 目有诸多长处, 然而运用不得当, 也会使人有冗 长、 繁琐还有张扬的感觉, 使用时应当认真推敲 论文题目的上述变化, 海外史学界也类似, 反映 出当代学术论文写作的特色 作者简介: 常建华 ( 1957- ), 男, 河北张家 口人,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 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方 英 12 安徽史学 2011年第 3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