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50KB
约7页
文档ID:211106220
浅谈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_第1页
1/7

浅谈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摘要】探讨临床护士职业相关的危害因素,并分析总 结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期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到从事工作中的 危害因素,做好自我防护,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关键词】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对策护理工作精细而繁琐,且工作量大,护士几乎每天与患 者零距离接触而其本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中也存在很多 不安全因素,增加了护士职业危害的几率现探讨相关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1护士职业危害因素1.1物理性的危害因素1.1.1锐器伤 临床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常 会受到锐器的损伤,如:针刺伤、玻璃割伤、刀割伤等据 相关文献报道,医护人员传染病感染者80%〜90%是通过针刺 伤被传染的[1]针刺伤时指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 损和出血[2]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触传播,其中最 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 (乙型肝炎病毒)、HCV (丙型肝炎 病毒)、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文献报道锐器伤时只需 0. 004 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3]O1.1.2负重伤工作强度大,急速行走巡视、连续站立 或弯腰工作、工作时间不定、作息时间及饮食不规律,加上 高度的精神紧张,引起胆囊炎、胃炎及下肢静脉曲张等职业 性疾病。

1.1.3辐射损伤危重患者在护士的监护下拍X线检查, 护士长期接触小剂量放射线,防护不当,将会导致自主神经 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紫外线照射带来的损伤也不容忽 视,会损伤人的眼睛、皮肤,产生的臭氧可致哮喘发作、刺 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加速1. 1.4噪音的影响 医院是个特殊的环境,患者的呻吟、 儿童的哭闹、谈话声、探视人员的喧闹声、铃声等,加 上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如电动吸引器、监护仪、呼吸机等都 会使医院的噪音超标我国对医院的环境噪音标准理想值为 35 dB,极限值为45 dB[4]长期噪音可引起疲劳、烦躁、 头痛、头晕和听力下降1.2化学性损伤1.2. 1化疗药物及抗生素药物的损伤护士配置化疗药液及抗生素药液或给药时将药液暴露,药物通过气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剂量虽小,但药物在体内的长期蓄积作用 可产生对骨髓的抑制、生殖系统的影响及过敏反应等1. 2. 2消毒灭菌剂 护士每天都会接触各种消毒灭菌 剂,消毒灭菌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戊二醛等这些挥发 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眼睛、神经系统都有不 良影响[5]1.3生物性损伤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直接接触患者,频繁接触患 者的体液、血液及排泄物、呕吐物,最容易被感染或把疾病 传播给其他人员,如“非典”、甲型H1N1、肺结核等。

1.4心理社会性因素危害护士工作面向的是患者,常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加上 经常倒班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差,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 状态,再加上女性护理人员的特殊生理情况、护士晋升竞争 压力,造成护理人员心理的疲劳和压力随着人们法律意识 的增强,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护士稍有不慎就会被患者或 家属责骂或殴打,甚至威胁到生命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 健康2职业防护2.1预防物理因素的损伤2.1.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针刺伤 的发生率、确保护士执业安全的重要环节规范处理医疗废 物,注射或抽血后禁止套回针帽;禁止徒手分离注射器针头; 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丢入锐器收集箱;收集箱应耐刺防渗漏 并且只能盛装3/4满,正规处理,及时毁型护理人员遇到 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带手套:护理人员手部皮肤破损时;为不 合作的患者操作时;患者患有或可能患有血液传播性疾病 时乳胶手套不能避免针刺伤,但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 触,起到阻挡、封闭作用,降低感染可能如不慎被针刺伤, 迅速挤压受伤部位,挤压的方向从伤口的远心端开始,向自 己的伤口处开展,使部分血液流出,减少感染机会,用肥皂 水或清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包扎,加强伤口处理。

并及时 上报医院感染科做记录,并作跟踪随访如被HIV感染的针 刺伤,应在2 h内,最迟不超过24h,经过专家评估后立即 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于针刺伤后6周、3个月、6 个月、12个月各进行1次HIV的检测[6]2. 1.2减压 根据岗位情况合理定编、弹性排班,减轻 工作压力及强度,提高工作质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或保持 固定工作姿势,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工作之余,合理调理身 体,经常参加有氧运动及健身,提高身体素质2. 1. 3加强自身防护意识陪患者拍X线片,应穿防护 衣紫外线消毒时避免进出,可将紫外线灯的消毒开关设在 室外,消毒后开窗通风2. 1.4定期检修医疗设备,避免因机器故障发出的噪 音护士在工作中要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遇到大声喧 哗者,可以微笑礼貌提示共同创造一个温馨、舒心的工作 环境2.2预防化学因素的损伤2. 2. 1护士在配置化疗药物、更换液体、拔针时应戴口 罩、帽子、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 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护士应掌握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给药及排泄作用2. 2.2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消毒液 吸入呼吸道;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加盖防止挥发,既保证消毒 液的浓度,又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经常开窗通气,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以降低空气中的消毒液残留浓度2.3预防生物性损伤 定期加强护士对院感知识学习, 执行预防标准,完善防护措施操作时衣帽整齐、戴口罩, 必要时戴手套,严格手消毒在操作中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一旦血液、分泌物接触到皮肤,应立 即用清水或洗液冲洗并消毒;如不小心溅入自己的眼睛或口 腔,此时不能用洗液清洗以免刺激黏膜,而需要用清水或者 生理盐水及时进行冲洗,避免自己受到患者的感染2. 4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应自我调节心态,注意身体, 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处理好 同事、上下级关系工作之余,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减轻压 力,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感受工作带来的快乐总之,造成临床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 要求护士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养成 良好的习惯,规范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士言行,调整好心 态,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保证身体健康更好的为 患者服务参考文献[1] 王艳波•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中国临 床使用医学,2010, 4 (12): 248-249.[2] 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 现象的原因综述.中华护理学杂志,2008, 44 (2): 928-932.[3] 赵丽芹•临床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中外健 康文摘,2011, 8 (40): 427-428.[4] 杨静•呼吸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与 防护.求医问药,2011, 9 (12): 563.[5] 周阳,李映兰,郑悦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及 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8): 737-739.[6] 刘梅春•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 防护.中国护理管理,2008, 8 (3): 58-6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