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职制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总结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4.09KB
约4页
文档ID:37934984
高职制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总结_第1页
1/4

高职制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总结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依托具有40 年历史的校办制药企业 ——牡丹江温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起来的,是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中最早开办的 制药类专业 2002 年 11 月该专业被教育厅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经过三年的建设,2005年该专业校内实训中心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职业教育生物制药实训基地 2006年随着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制药专业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立项,课题组主要成员围绕本课题开展的子课题中,获批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项目2 项,黑龙江省教育科学 “ 十一五 ” 规 划重点课题 1 项, 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十一五 ” 规划课题 2 项,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 “ 十 一五” 规划课题 1 项由此,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层次研究阶段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制药工业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近年来,黑龙江省制药工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单靠校内的封闭式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的。

本课题组通过对黑龙江省制药专业人才社会需 求调查发现 :制药企业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工艺操作与控制和药品检验与质量管理岗位,其中以工艺操作与控制占了绝大部分岗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是诚信、勤奋、踏实、敬 业、知识结构合理、实际操作技能强、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与社会对制药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相适应,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职业工作岗位分析本课题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职业工作岗位分析通过对黑龙江 省制药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在哈药集团等多家企业的专家指导下,确定以生化药物生产类人才为培养目标,由此确定该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如图1所示菌种培育工药物检验工药物制剂工生化药品制造工微生物发酵工生物技术 制药人员图 1 以生化药物生产流程为主线的职业岗位分析三、确立并实践 “ 三阶段渐进式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学生技能增长与认知规律本课题组充分利用“ 基本技能训练 —— 生产实训 —— 顶岗实训 ” 三个阶段教学环节,将课堂搬进实训中心、校办工 厂,搬入企业,探索企业运行规律与专业教学规律有机衔接与融通。

如图2 所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 三阶段渐进式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即第1 学期至第 3 学期学生在实训中心完成菌种培育、发酵、提取分离等课程的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同时 培养学生基本化学操作及常规仪器使用的方法;第二阶段即第 4 学期至第 5 学期以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 前校后厂 ” 的教学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岗位专项技能轮训,要求每个专项技能实训一个月重点培养学生的发酵操作、提取分离操作、药物 制剂操作及质量检测等方面的能力;第三阶段即第6 学期根据学生 “ 个性化 ” 要求,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训,强化学生在生物发酵、药物分离提取、药物制剂、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岗位胜任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顶岗实训与就业无缝 接轨通过校内技能训练、校内生产实训、企业顶岗实训,使得学校教育、企业经历交错 进行,逐渐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制药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达到制药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群中相应工种的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四、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以生化药物生产流程中菌种培育、生物发酵、药物提取分离、药物制剂、质量检测等五个典型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重构教学内容,确定微生物发酵技术、生化分离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 测技术等核心课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 德育为先、技能立业 ” 的理念,把职业道 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增设选修课程,补充和完善课程体系;同时,为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 开设药品营销方面的课程, 从而构建一个科学、 合理的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1.5 年)图 2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三阶段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增长岗位综合能力评价第三阶段 (0.5 年)合作企业发 酵 岗 位 实 训提 取 岗 位 实 训制 剂 岗 位 实 训产 品 质 量 监 控阶段场所评价 实训中心菌 种 培 育 训 练无 菌 操 作 训 练层 析 操 作 训 练化 学 操 作 训 练基本技能评价技能训练岗位专项技能评价第二阶段( 1 年)校办企业提 取 分 离 实 训药 物 制 剂 实 训质 量 检 测 实 训发 酵 操 作 实 训生产实训顶岗实训通过 2 年的建设,本专业《药物制剂技术》和《药用化学》2 门课程通过省级精品课程评审, 《制药过程设备》、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和《生物化学》3 门课程通过院级精 品课程评审,为进一步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奠定了基础五、依托行业,走紧密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我院校办制药企业 ——牡丹江温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创建至今,一直承担着相关 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特别是制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进行岗位专项技能轮训,可以受到药物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企业技术人员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岗位操作技术,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应职能力。

另外,该专业先后与省内外14 家制药企业合作,形成了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 紧密结合的办学格局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生产车间系统地学习专业必备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然后进合作企业见习生产过程,进行顶岗实训,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掌握了熟练的岗位技能六、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双师” 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依托行业企业,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强化双师队伍结构建设通过采取校内外 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专兼教师实践经验,提高职教理论,进而建成由专任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组成的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专 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专业28名专兼职教师中拥有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教师13人,“ 双师” 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0%七、以立项促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 课题组成员以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项 目《高职制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核心,围绕本课题开展的子 课题中,获批并完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项目2 项,黑龙江省教 育科学 “ 十一五 ” 规划重点课题1 项,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十一五 ” 规划课题 2 项,黑龙 江省职业教育学会 “ 十一五 ” 规划课题 1 项;2006 年《熊胆滴眼剂应用技术》 等 3 项成果图 3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获得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应用技术成果二等奖;分别在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专业教材9 本,发行数量达 3 万册以上;分别在《教 育与职业》、 《卫生职业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课题相关论文10 篇。

今后,本课题组成员将会进一步加深加大对此模式所涉及的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 争取有更多的高职院校采用并吸纳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此成果推向全省及至全国《高职制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2009 年 3 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