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孙子):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古代军事理论奠基者,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 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古代军事理论奠基者,春秋末期吴国将军亦称孙子字长 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据唐以后典籍记载,为齐国田 氏(即陈氏)后裔,祖父田书伐莒(今莒县)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子孙因从此姓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齐国内乱,田、鲍两族与栾、高两族相攻,孙武避乱出 奔吴国身处诸侯争霸、列国兼并、大夫争权、社会变革的动乱之世,为寻求以战 止战、保国安民的途径和方法,入吴后长期避隐深居,潜心研究兵学,总结春秋时 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着书立论,成兵法十三篇值吴王阖闾即位,在行人伍子 胥辅佐下,整军经武,增强国力,欲破楚以图霸,经伍子胥多次举荐,以所着兵法 十三篇献吴王阖闾,深得阖闾赞赏,被任为将军传说曾在吴宫演练宫女,“小试” 兵法,诛斩违犯军令的吴王二宠姬,反映其从严治军的为将之道周敬王八年(前512), 阖闾兴兵攻楚拔舒邑,欲乘胜直捣楚都孙武着眼全局,认为楚国甚强,吴国“民劳”, 大举攻楚的时机尚不成熟,主张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此后数年间,按照伍子胥提出 的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之策,多次出兵袭扰楚军于江、淮之间,迫使楚军疲于奔命, 削弱其战斗力。
十四年,与伍子胥共谋利用唐(今湖北随州西北)、蔡(今河南新蔡) 两国与楚的矛盾,将其争取为吴的盟国,既使楚陷于孤立,又扼楚之项背随即与伍 子胥、太宰伯 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攻楚,避开楚军防守正面,沿淮水迂回进军,由 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直驱楚腹心的江汉地区,打破楚军战略部署,进而调动楚军脱 离有利阵地,大败楚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又乘势追击,连战 连胜,攻占楚都郢城(今荆沙市江陵西北),创造春秋时期具有明显战役特征的着名战例(见柏举之战),表现出孙武指导战争重谋略、重虚实、重人为的鲜明风格吴国西 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流传 至今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及汉墓出土的竹简、木简《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孙 武丰富而深邃的军事思想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孙武率先论述战争全局和战略全 局问题,最早揭示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于人”、 “因敌而制胜”等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深刻总结出“以正合,以奇胜”、“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等一系列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 原则,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战 略理论彪炳古今中外,孙武则以“兵圣”之誉而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