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一、改革25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1、高增长1978 — 2003年:GDP年均实际増长率9.4% , GDP总量实际増长了 近9倍名义GDP : 1978年的3600亿元-> 2003年的11.7万亿元(1.4万亿美元,世界第6位,人均近1100美元)若按PPP,的实际经济规模已接近日木高速增长的原因:总量生产函数Y=F (资本,劳动,资源;技术,制度),Y二Ak a LI- a(1)制度创新(改革+开放)(2 )要素大量投入(3 )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为主)粗放型増长方式2、不稳定:四个周期,两大阶段表1改革以來我国的经济増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年份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实际GDP(增长 率% )11.77.67.94.58.510.214.512.98.511.111.34.33.9通货膨 胀率 (%)7.02.06.02.41.91.52.88.86.07.318.517.82」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实际GDP(增长 率% )7.012.813.411.810.29.78.87.87.18.07.38.09」通货膨2.95.413.321.714.86」0.8-2.6-3.00.41.0-0.81.2a2004年第一季度:增长率9.7% ,通胀率2.8%。
表2改革以来我国四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周期次序时间长度收缩阶段扩张阶段期间年数期间年增长 率 波幅 (%)期间年增长 率 波幅 (%)第一周期(I )1978-19836 年1978-1980(3 年)-7.21981-1983(3 年)+ 10.0第二周期(II )1984-19874年1984-1985(2 年)-6.01986-1987(2 年)+2.8第三周期(III)1988-19925 年1988-1989(2 年)-7.41990-1992(3 年)+9.5第四周期(IV )1993 至 今待 定1993-2001(8 年)- 6.32002-资料来源:根据表1数据计算图1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25资料來源:根据表1数据绘制两大阶段: (1 ) 1978 — 1996年 反通胀阶段(2 ) 1997 — 2002年 反通缩阶段二、 1978-1996年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四次高通胀情况:1978 年(7.0%) , 1985 年(8.8%) , 1988 年(18.5%) , 1994 年(21.7%) 成因:1 •需求拉动型通胀:中国特色的总需求扩张机制加快增长的政治决策-> 国家计委:投资立项一财政扩张+货币扩张一 总需求扩张一增长率f ,通胀率t o2・成本推动型通胀: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工业扩张一工业品价格t -农产品相对价格I ,农业比较利益丨一农 民弃田抛荒,加上工业用地f -农产品耕种而积!-农业减产-农产品价 格t —工资t ,工业品价格t —通胀率t城乡二元结构孑盾。
3 .转型期通胀:价格改革(放开)使短缺经济下隐性通胀公开化4 .结构性通胀:经济结构失衡与通货膨胀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矛盾:经济扩张一基础产业供应紧张,物价上涨 -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三、 1997 — 2002年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四波冲击论:1・第一波冲击:通货膨胀泡沫破灭(1993-1996年的“软着陆”紧缩效 应)2 •第二波冲击: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1)直接冲击:外需下降(2 )间接冲击:金融紧缩3 .第三波冲击: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孑盾激化(1998年后)(1 )国企改革及失业、养老、医疗、住房制度改革,大学收费制度改革 一储誉倾向t ,消费倾向I o(2 )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一消费倾向I(3)消费结构断层一消费I1) 城市消费结构断层:温饱型消费阶段(衣、食、用,万元级)一小康 富裕型(住、行、教育,数十万元级)2) 城乡消费结构断层:因为农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J -农业收入J•乡镇企业务工收入J•外出经商打工收入J4・第四波冲击:美、欧、FI同时陷入经济衰退(2001-2002年)四、 扩大内需政策及其效果1 .积极财政政策2・稳健货币政策3 .刺激消费政策4・刺激投资政策5 .刺激出口政策6・供给管理政策: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农村费改税等7 . 2003年以来的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局部过热投资和出口 “双引擎” :2003年投资增长率28% ,出口增长率37%。
投资扩张的原因:地方政府主导或引导下的投资扩张+银行信贷扩张五、 未来一、二十年经济展望1・发展口标:全面小康,翻二番(2001-2002 )2 .有利条件:低工资+高储蓄+大市场3 .存在的难题(1 )增长方血的难题1)体制仍不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四个层次均不完善2 )技术劣势,缺乏自主创新能力3)劳动力素质较低4 )生态、环境、资源承受能力有限(2 )稳定方面的难题1) 国企亏损、金融不良债权、财政赤字一财政金融风险2) 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3) 三农问题4) 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