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扎赉特旗蒙古文学发展概述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7.60KB
约24页
文档ID:47751879
扎赉特旗蒙古文学发展概述_第1页
1/24

扎赉特旗蒙古文学发展概述扎旗文联白龙一、解放前的扎赉特蒙古文学扎赉特部在元末明初已经有使用汉语、维拉特语的记载例如,1389 年明朝占领了木华黎后裔纳哈出的领地后曾设立了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在台州(今塔斯城)创建了学校,招纳培育了蒙古贵族子女们的记载特别是在清初,有确切记载阿敏达日罕家中聘家庭教师,教习贵族子弟 但是与建平、北票相比较之下,由于在接触汉族文化时间较晚,所以未能出现像尹湛纳希一样拥有丰富知识、巨大成就的文学大家从文学发展规律来看,因扎赉特部人口少,游牧文化根深蒂固,所以纯文学发展较晚但清末时期的敖包祭词、民歌、那达慕赞颂等民间文学有着良好的基础并且大有发展态势清朝时期( 1780 年 5 月 21 日)举行的博格达乌拉黑冒里哈达敖包首届大型祭祀仪式上,当时的旗札萨克贝勒玛什巴图王爷即兴演唱的五段颂歌,由旗衙门的笔址齐(秘书)福荣嘎记录下来后,取名为《乌力吉朝格图乌拉颂歌》清末( 1810 年)扎赉特籍沙门达太吉进京告状途中,为了鼓励同行的太吉建立信心,即兴演唱的歌曲被流传为《沙门达台吉的歌》歌词:“他乡民众、背砖弯腰、受苦流汗、任他去干、我努图克民众、不愿受苦、安居乐业、我们不建庙”。

1929 年 6 月 7 日,在巴特玛拉布坦王爷的努力之下,创建了巴彦哈喇学校在多布丹旺楚克的举荐之下,特格喜巴雅尔不仅担任校长,还进行了教学特和喜巴雅尔教师不仅精通蒙古语、满语、汉语而且创作了《祖先的嘱托》校歌,教学生们唱“民国十八年仲夏初一、我们联系在一起开学⋯⋯”他所培养的学生中不乏有著名字典家孟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哈日巴拉、最先翻译《毛泽东文选》之一的赛音巴雅尔⋯⋯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乌兰杰编撰的《扎赉特民歌》中很多歌词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反映了扎赉特旗早期民间艺人很高的创作水平尤其是七十多首长调民歌是扎赉特文化的丰碑在解放之前,扎赉特还有一位著名作家那就是布日古德老师布日古德, 蒙古族, 1914 年 10 月 24 日今吉林省镇赉县的莫莫格乡地主家出生他在齐齐哈尔市蒙旗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就开始文学创作后来在长春新京政法大学学习布日古德老师精通蒙古语、 汉语、日语,毕业后在伪满国家政部工作他在长春学习期间与工作在《青旗》的编辑,蒙文翻译部的贺兴格等人有密切的联系据拉木扎布老人回忆,布日古德老师当时不仅在《青旗》期刊上发表过作品,而且还帮忙参与编写、校对的工作康德九年一月满洲国株式会社蒙文编译馆用蒙文编写发行了《新编春节对联》薄本。

如今这本书一本在内蒙古档案馆,另一本在青〃乌恩老师家收藏这薄本是著名文学家贺兴格老师给作的序序中写道:“临近过年人们都在门窗上贴对联,表达的是一种欢愉的心情细想想是人们用优美的语言或是写颂词、或是写劝诫、或是写风景、抑或是写友人,让人一看便会心动随着时代的革新,对联的内容也随之变化而我们蒙古族地区,已经失去其深刻的含义,把对联当做一种吉利,把熟知的事物写了再写,然而表现当下的事物越来越少了每看到此况心里甚不是滋味康 德 八 年 后 蒙 古 族 人 民 的 生 活 有 所 好 转 创立蒙语编译社不久收到扎赉特布日古德同志搜集编写的100 副对联觉得特别珍贵其中大部分对联的内涵新颖,很好的体现了对联本身的目的意义,并且提倡宏扬的是一种美的展现特此复印发行希望大家以此为榜样,达到各地的对联可以被民众当做吉利,这样可能会改善革新民众的习惯风俗这样一来不仅仅只是欢快地过新年而已了”科尔沁布日古德这本书封面上有学生写的《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艾里乌勒木吉一年级的学生 37号 棹》这样写来看,当时可能大量印刷,当做学生读本布日古德老师在伪满国民生部编审室当过六年编辑,还担任中小学生蒙文编辑,在兴安盟各学校普遍实行。

建国以后,布日古德老师蒙古教育工会工作期间,编写教参、刊物,还编印《教师助手》等十几本书现在这些书在他儿子家珍藏着据说,布日古德老师在《青旗》刊物上也发表过一些作品他毕生搜集编写的大量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被编入到兴安盟扎赉特旗政协所出版的书籍扎赉特旗解放前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方面撰写的就这些因知识能力及时间关系未能进行详细的审查批阅,所以难免会漏掉某些作者、作品二、扎赉特旗60、70、80 年代蒙古文学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遂之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悄然转变与此同时,内蒙古蒙文创作,走上了繁荣发展之路从总体上看,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在传统诗歌的基础上逐步向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全面发展扎赉特旗蒙古文学创作活动显现出与之同样的特点民间艺人通过蒙语诗歌,好来宝等口头文学的形式,歌颂新社会和美好生活,涌现出一大批蒙古文学作者与作品20 世纪 50 年代,扎赉特旗一些蒙文作者的作品经常地见诸于报刊杂志如:金海创作的好来宝《林业模范图门》、 《神山水库》先后发表于内蒙古《花的原野》期刊,受到蒙文诗歌爱好者的好评1955 年第五期《内蒙古文学》刊登作曲家美丽其格创作的诗歌《给毛主席敬酒》发表后,带动了扎赉特旗蒙文新诗的创作活动。

继后,《花的原野》等期刊先后发表了扎赉特旗蒙文作者的一些新诗,如:额〃都鲁的《好活动好传说》( 《花的原野》 1957 年第四期);田仓的《劳动小伙伴》( 《花的原野》 1957 年第九期);额〃都鲁的抒情诗《我的故乡扎赉特》 ( 《花的原野》 1959 年第二期),等等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扎赉特旗蒙文创作活动更加活跃1960年第一期《内蒙古教育》杂志发表巴〃巴雅斯楞撰写的评论《共产主义教育课程浅谈》一文继1960 年第九期《花的原野》刊登巴〃红光的长篇小说《母亲的爱》之后,胖嘎的长篇小说《绰尔河畔》又在《花的原野》(1996 年第五期)刊登他二人的长篇小说,对扎赉特旗蒙文创作活动影响深远回眸 20 世纪 60 年代,扎赉特旗曾涌现出拉木扎布、朝克达莱、刘金锁等一批蒙古大学作者在这些人当中, 丹巴仁钦、色〃哈日其嘎等生长在扎赉特旗并从五十年代开始走上文学创作征程,逐步成长为蜚声内蒙古文坛的作家丹巴仁钦1935 年出生在扎赉特旗,1999 年因病逝世生前曾担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委员,内蒙古作家协会理事, 《呼伦贝尔》杂志社总编辑他从1956 年开始发表百余首(篇)诗歌、散文,后来潜心于长篇小说的创作。

其代表作有散文《猫儿眼的缘》,诗歌《金兴安》 、 《复活》等专辑(集子)色〃哈日其嘎1941 年出生于扎赉特旗他从1957 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了《印记》 、 《呼伦贝尔的传说》 、 《蒸蒸日上的鄂温克苏木三十年》 、 《记者训练》、 《色〃哈日其嘎少儿文学选集》、 《我的记者生涯》 、 《通讯写作》 等书籍, 还编译了 《毛主席关怀年轻一代》 、 《愚公移山等蒙文作品出版他从 1961 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呼伦贝尔电视台副台长、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呼伦贝尔日报社总编辑、呼伦贝尔盟记者协会主席等职他还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委员、中国文艺研究院特别研究院、中国文化促进协会委员、内蒙古科学普及协会委员、内蒙古作家协会理事代表作有报告文学《草原骄子》、 《呵,我的民族兄弟》等从八十年代开始扎赉特旗文学进入了最正规的阶段,出现了两位文学巨匠——策〃杰尔嘎拉和苏尤格两位大师策〃杰尔嘎拉,蒙古文学知名评论家策〃杰尔嘎拉教授(原名刘成) 1942 年 8 月 16 日出生在兴安盟扎赉特旗胡日乐村的一户农民家里 1961 年考入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古语方文学专业班自1979 年始,在内蒙古大学工作,前后提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教务处处长、蒙古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务。

策〃杰尔嘎拉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名誉副主席、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文艺评论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学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和总秘书长、中国《江格尔》 研究协会副理事长、内蒙古文学研究协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同时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蒙古学研究联络员探索的足迹策〃杰尔嘎拉自50 年代后期开始写诗,70 年代初开始定评论和散文 他创作的 《心中的红太阳》 、 《博格达山》 等评歌、散文曾纺入中学生课本自1972 年将第一部评论京剧《草原小姐妹》发表在《内蒙古大学学报》(汉文版)开始至今已用蒙汉两种文字发表了100 余篇论文在关于新时期蒙古文《民族理论探索》(1990) 、 《民族风俗》(1990)等有关民族理论和民俗方面的书籍中,由他主编或翻译的书籍有近20 部策〃杰尔嘎拉的《繁荣的蒙古文新诗三十年》 第三篇论文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1984 年) 、第二届( 1987 年) 、第三届( 1990 年) 《索龙嘎》文学创作奖, 《简论新世纪蒙古文学》等作品分另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第二、三、四、五、六届优秀作品奖1994 年,评论集《文艺金秋》 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论文《关于长篇小说创作》获北方文艺理论二等奖。

他主纺的《内蒙古文学五十年》 、 《走进花的原野》 (汉)文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在《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特〃赛音巴雅尔)、 《蒙古文学评论史论》(巴〃格日勒图) 、 《科尔泌文学史》 ( 呼日勒莎、巴〃苏和、宝音套格图) 等文学史册中都专章专节介绍了策〃杰尔嘎拉并多次引用了他的评论论述他的伟记被定入《世界〃中国文艺名人录》、 《中国作家传略》、 《蒙古学学者传略》 、 《内蒙古大辞典》 等十多种辞典理论的丰收策〃杰尔嘎拉自1972 年发表第一篇评论以来一直为评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评论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70 年代的初期阶段、80 年代的丰收阶段、世纪之交的深化和完善阶段初期的优秀评论都被收集到1981 出版的论文集《文艺新春》他的这一评论集是当代蒙古族评论家用蒙文出版的第一部个人评论集该评论集共收集了13 篇作品作品中探析了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齐木德道尔吉等三位老一辈诗人,哈〃丹碧扎拉森、纳〃赛西亚拉图、巴〃敖斯尔、帕〃图嘎尔、莫〃阿斯尔、纳〃阿拉坦沙、道〃亚仁匹勒等中年一代诗人,敖力玛苏荣、齐〃莫日根、勒〃敖斯尔等年轻一代诗人,斯〃布赫朝鲁、莫〃哈斯苏德等牧民诗人的诗歌特点,从面提出了一部分成熟诗人的风格,体现了自己的特色。

评论中分别针对诗歌、散文、小说以及儿童文学都有效为评细的分析和论述总的来说,策〃杰尔嘎拉这此评论的价值在于从宏观的角度探索蒙古文学各领域的发展善及其艺术规律在《诗的意境》 、 《等的蕴涵》、 《诗的构思》中,论述了蒙古诗歌的意境、蕴涵、构思的特征,这是一种探索蒙古诗歌细节的尝试80 年代的丰收阶段策〃杰尔嘎拉的评论研究从80 年代开始关注到蒙古文学更多的领域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是他评论研究的丰收阶段该时期策〃杰尔嘎拉用蒙汉两种文字在区内外杂志上发表了近百篇论文 “其中《新时期的蒙古族文学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1983), 《鲁迅及其作品在蒙古族人民中间》(1981)等论文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发表了《论民族文化心理》(1988), 《简论科尔泌文学》 (1989), 《关于蒙古文学研究的零散观点》(1991) 、 《蒙古诗歌新发展态势》(1985) 、 《现实主义—当代蒙古长篇小说的主流》(1991) 、《关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断想》( 1993), 《民族文学范畴》(1993)⋯⋯等被蒙古文学研究者赞叹的众多文章这一时期,策〃杰尔嘎拉出版了具有广泛影响的评论集《文艺金秋》 (1991) 、 《策〃杰尔嘎拉评论集》 (1986 年,与贺〃宝音巴图合选)、 《文艺批评》(1993) 、 《儿童文学评论》 (1989)等。

《文艺金秋》是策〃杰尔嘎拉的代表作品该评论集曾获得国家奖,也确立了他蒙古族知名评论家的地位该评论集收入了 30 篇论文《繁盛的新世纪蒙古文学》、 《新世纪蒙古文学的主要特征》中,综述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发展,论述了作品作家的发展趋向; 《简论科尔沁文学》等文章中探析了科尔沁作家作品的物色《蒙古诗歌光辉篇章》等文章中论述了蒙古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