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本纪》读书笔记《孝景本纪》读书笔记篇1 汉文帝被司马迁赞美的无以复加,大有直追尧舜之意,“文景之治”可谓众所周知,所以,当我接着期盼看汉景帝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高歌曼舞时,司马迁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悲观这一本纪,写得简洁不能再简洁,好像只剩下时间地点人物了,冷冰冰的啥也没有最终太史公曰,竟然绕过汉景帝而又赞美了一下汉景帝他爹汉文帝岂有此理!哪有这么写史书的 按理说,司马迁对汉景帝的人和事应当知道的最多,因为他就是在汉景帝中元五年诞生的嘛,大大小小的事估计没有比他知道的多了,不靠谱的五帝他都写的活灵活现,怎么到了靠谱的汉景帝他如此吝惜他的笔墨呢? 再想想细致地按人的常理去想想,觉得还是有点意思的 这点意思就是:司马迁太不喜爱汉景帝这个人了! 估计司马迁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这么大的功绩,在司马迁的笔下,就寥寥几行假如他能以呵呵代替,估计孝景本纪这篇就只剩下呵呵了 为什么司马迁不喜爱汉景帝呢? 司马迁写的太少,本人有没有独到世家列传等关于汉景帝朝中大臣的传记,所以就事论事,只说一件事,就是他杀晁错这一件事 晁错何许人也? 御史大夫!丞相之下,百官之上而且汉景帝极为观赏的一位大臣,一切法制条令都由晁错来做。
而晁错实力如何呢?他提出减弱诸侯王不正是对症下的药吗? 药方也对,医生也不错!主子也观赏!那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在于,被减弱的诸侯不吃这方药! 小孩不吃药,大人就想方法,外面弄个糖衣,不知不觉中药就下去了,但是晁错这个医生却不会通融,比较严厉苛责,你不吃,我就硬灌,反正主子也让我这么做 可是诸侯不是小孩,你硬来?好吧,兔子急了还蹬鹰呢!况且当时的几个诸侯可都是羽翼丰满的雄鹰所以七个诸侯同时反了起来,当然师出无名可不行,所以找了一个清君侧的借口其实,是个傻瓜都能看出来,那只是个借口 但是汉景帝这时候表现出了孩子一样的智商,什么清君侧?你们反对的是晁错啊?好,那我就把晁错给杀了,为了让大家信任我,我把他的九族都灭了你说,汉景帝干的是什么事? 不管晁错千错万错,人家晁错提出削藩可是为了你好啊,你倒是以怨报德在这点上,汉景帝显示出了小人的'面目 最终,还是人家周亚夫把七国之乱给平静了顺带提一下,汉景帝最终活活把周亚夫也整死了,周亚夫他爹周勃那么飞扬跋扈,汉文帝也还饶了周勃一命而周亚夫却落得个这个一个地步,这和汉景帝没关系吗? 最终,汉景帝好像有点懊悔,但是在平定了七国之乱,在削藩之后,为什么不给晁错平反呢?你执行的是人家给你献的政策,最终又拿人家产了挡箭牌给你赢得了一点回旋的时间,尘埃落定之后,你好歹给晁错平反,至少可以给晁错的家人和后代一个机会吧。
你看汉文帝把周勃整成那样,最终不是还给周勃的儿子封侯了吗? 汉景帝把自己的两个大恩人一个晁错,一个周亚夫都整死了,真是典型的以怨报德还没有看到汉景帝其他的事情,但是,就这两个事情,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了,别说司马迁不喜爱他,我也不喜爱他 《孝景本纪》读书笔记篇2 孝景本纪,类似于大事记的形式主要记载景帝刘启常常面临如下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除了官吏的任免,特分门别类如下: 一是安定民心 公元前156年即位后,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田租减半 公元前143年,大赦天下,赐爵一级,特许民众聚会饮酒 二是朝廷内部看法不合和地方割据势力做乱,重要政令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以诛晁错为名,聚兵向长安方向打来景帝下令杀掉晁错,结果于事无补万不得已,只好派窦婴、周亚夫带兵击败叛兵,赦免败逃的乱兵和协从者无罪 公元前153年,立刘荣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赵国为邯郸郡留意这一条,说明一个问题,诸侯王在削减,郡县在增多,中心皇权在加强 公元前150年,废太子刘荣,立太子刘彻 公元前149年,大赦天下废除不准商人和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规定 公元前142年,因为天下粮食欠收,下令全国节约用粮。
不准用粮食喂马,违者没收马匹把长陵一带的耕地租给农夫种庄稼 三是外部匈奴的骚扰 公元前156年匈奴兵侵入代地,与匈奴和亲解除了这一次危机 公元前148年,匈奴兵入侵燕地,断绝和亲政策 公元前147年,匈奴两个王率兵来降,封为列侯,以增加中原地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向心力 公元前144年,匈奴入侵上郡 公元前142年,郅都将军带兵回击匈奴下令准许天下民众聚会喝酒五天 公元前142年三月,匈奴侵入燕门一带 四是奇异天文现象引起的思想恐慌 公元前155年彗星出东北其次年大赦天下流星出现在西方 公元前150年12月,日食赦免和释放修建阳陵的囚犯和奴隶 公元前148年,日食 公元前147年,日食 公元前144年,日食 公元前141年,太阳月亮连续5天呈现红色,12月最终一天响雷,五大行星倒转运行 五是自然灾难 公元前155年湖南衡山下冰雹,直径五寸,深达二尺其次年大赦天下洛阳东宫大殿和城楼被霹雳击中烧毁 公元前152年,江都大暴风,自西向东,摧毁城墙12丈 公元前149年,地震衡山、原都一带雹灾 公元前147年,地震 公元前146年,蝗灾赦免修建阳陵的囚犯 公元前145年,大面积水灾。
发生地震 公元前144年,雹灾 公元前143年,地震上庸地震22天,震毁城墙 公元前142年,地一日三震大旱,河东、云中郡一带瘟疫 六是大型工程 公元前152年,修建景帝陵墓阳陵,架设渭桥拨钱20万,招募民众迁居阳陵 公元前151年,砍伐驰道两旁的大树,填平兰池 公元前146年,修建德阳宫 公元前141年年末,孝景皇帝驾崩,遗诏赐给天下诸侯王以至民众继承父业的人爵位一级,全国每户一百钱把后宫宫人遣散回家,免除终身劳役 综观本篇本纪,给人留下诸多感慨: 第一,汉景帝当了16年的皇帝,几乎无一年没有大事发生,几乎无一日安闲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麻烦问题就又出现了这说明人生在世不简单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黎民百姓,恒久不会让你无所事事这或许就是人生的意义问题是高水平的人解决一个问题后,他会避开此类问题再出现,即便再出现,他也会得心应手地予以解决没有水平的人,即便解决一个很小的事情,也会引出一系列麻烦 其次,汉景帝对待七国之乱,没有醒悟的相识,或者说没有本质的相识以至于会对七国之乱表面的口号“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信以为真,而误杀忠良之臣当然在自己的皇位受到威逼后,当即派出大将出征,剿灭了叛军。
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势力与皇权构成一对尖锐的冲突当地方势力大到肯定程度,而中心政权由于种种缘由对地方势力强有力的制约,就会发生类似的事务如后来东汉的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包括清朝的吴三桂之乱,都是如此 第三,天文现象和自然灾难是客观存在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古到今都会发生但在古代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状况下,多实行迷信的手法以祈祷上天的赐福,以得到百姓的理解 第四,更换太子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栗太子刘荣的被更换,据有关史料记载,与刘荣的母亲有亲密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协调困难的人事关系,不知道如何赢得皇上的欢心,也确定了不能自保无虞,最终在后宫的血腥倾轧中,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