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有限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0KB
约7页
文档ID:5015968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有限_第1页
1/7

[摘要]每年劳动力成本上升15%对物价的影响在0.89%-2.98%之间,具体取决于 劳动生产率变化、行业竞争和流通环节利 润弹性情况:劳动生产率提高越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越小过度竞争行业,企业利润弹性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较小;垄断性行业,企业利润刚性强,劳动力成本上升 对物价影响较大流通 环节 利润弹性大则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较小,流通环节 利润刚性大则劳动力成本上升 对物价的影响较大中经评论·北京)劳动力成本上升推涨物价需过四道关实证观察,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物价上涨并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否形成价格上涨,还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变化、供给者利润弹性和流通环节利润弹性情况等第一,实证观察我国劳动力成本与物价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1985-1989 年和 1992-1996 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均超过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速,单位产品劳动成本持续下降,但物价持续上涨;1998-2002 年,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显著低于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速,单位劳动成本持续上升,但物价持续下跌可见,我国劳动力成本与物价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2003 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速均高于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劳动成本持续上升,但物价也并不总是上涨的,2005 年和 2006 年持续两年回落,2009 年甚至是下跌。

可见,从年度考察,我国劳动力成本与物价也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第二,劳动力成本与物价中间有四层“过滤”网劳动力成本上升经过劳动力成本传导系数、劳动生产率变化、供给者利润弹性和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变化四层过滤,才传导到最终价格名义工资上升并不必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单位产品劳动成本下降,价格上涨压力就不大如,近年来我国汽车、计算机和部分家电产品价格不仅没有上涨,还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另外,供给者市场竞争程度也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如果企业利润弹性大,则价格不易上涨流通环节利润弹性也会影响产品价格如家电、服装等产品,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大,多年不涨价;反之如我国蔬菜市场,流通环节利润刚性往往使零售菜价高出批发价数倍;又如我国汽油市场,相同的原油价格和生产技术,我国成品油价格比美国高出不少,其中原因就是流通环节利润弹性较小,利润刚性较强劳动力成本比重不同 CPI 传导系数不同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而只考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劳动力成本在不同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同,对产品成本具有不同的影响测算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CPI 的传导系数约 20%。

第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食品价格的传导系数约 27%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在生产种植环节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及其占种植(养殖)成本的比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价格的传导系数约 41%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数据,2002-2007 年全国三种粮食每亩人工成本比重平均为 40.8%,2007 年为 39.9%,全国二种油料 2002-2007 年每亩人工成本比重平均为 49.2%, 2007 年为 48.3%,以三种粮食每亩人工成本比重 40%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上涨 15%,粮食种植成本上升 6%以二种油料每亩人工成本比重 50%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上涨 15%,粮食种植成本上升 7.5%按 2002-2009 年粮食与油料种植面积平均比例 88.5:11.5 计算,人工成本上涨 15%,粮食和油料种植成本上涨 6.17%其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的传导系数约 40%我国人工成本占蔬菜种植成本的 4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上涨 10%、 20%和 30%,蔬菜价格分别上涨4%、8%和 12%在蔬菜生产种植环节,当前大部分仍局限在家庭种植上,规模种植很少,外雇劳动力只在农忙时节,平时绝大多数是自我雇佣。

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其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肉类价格的传导系数不超过 10%据统计,2008 年,全国每头生猪总成本为 1290.18 元(规模户 1263.88 元,散养户1316.17 元) ,其中:物质成本与服务费用 1160.45 元,占总成本的 89.9%(规模户 1192.13元,占 94.3%;散养户 1128.68 元,占 85.8%) ;人工成本 128.59 元,占 9.97%(规模户69.83 元,占 5.53%;散养户 187.13 元,占 14.2%) 据农业部 2008 年调查《每只鸡农民获利 1.1 元,其他环节获利近 6 元》 ;一只鸡养殖成本 24.74 元,其中人工费 0.73 元,鸡苗、饲料、防疫、煤电等直接费用 23.56 元,鸡舍折旧和维修等间接费用 0.44 元,土地费用 0.01 元人工费比重仅有 2.95%,不足 3%这样,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肉鸡养殖成本的影响远低于生猪因此,我们取人工成本占猪禽养殖成本比重 10%计算,人工成本每上涨 10%,猪禽成本上升 1%其他肉类养殖如牛、羊等的养殖,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也较低,一般不超过生猪养殖成本的 1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肉禽蛋奶价格的影响不大。

其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食品价格的传导系数约 27%将粮食、肉类和蔬菜价格加权平均,得到劳动力成本每上升 10%,食品价格上涨 2.7%第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工业品价格的传导系数不超过 1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工业品价格影响小从 2007 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分)数据看,劳动者报酬在工业品成本构成中的比重非常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的比重为 8.6%,资本密集型的炼焦和石化业的比重仅为 5.5%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 10%,工业制成品的出厂价格上涨幅度均不超过 1%,最高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约 0.96%,纺织服装业上涨约 0.86%,炼焦和石化业上涨 0.54%第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服务价格的传导系数约 21%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服务价格影响较小从 2007 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的数据看,竞争服务业如建筑、运输、商业、餐饮、住宿等劳动者报酬在成本构成中比重较低,一般在15%以下,金融业因薪酬较高,比重达 17.9%;非竞争性行业如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行业比重更高,为 32.9%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 10%,除其他服务业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达到 3.3%外,其他第三产业服务品价格上涨幅度均不超过 2%。

服务价格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幅度较低按照 2004 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各行业就业人数权数,计算出以上服务业成本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平均为 20.8%这样,劳动力成本上升 15%,服务价格上涨 3.12%第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 CPI 物价的传导系数约 20%经测算,在其他情况不变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 10%、15% 和 20%,我国 CPI 将分别上涨 1.99、2.98 和 3.98 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约 1/3 的影响第一,劳动用工有较大的节省空间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保平的研究,在稻谷种植成本上,我国劳动力使用数量有很大的节约空间2010 年江苏小麦生产成本构成为,物质与服务费用 316.84 元,占74.18%,人工成本 110.27 元,为 25.82%缘于免耕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江苏小麦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由 2001 年的 78 元上升到 2010 年的 110.27 元,占比呈下降趋势2003 年后,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但就业人数持续减少,8 年累计减少 8100 多万人,2010 年比 2002 年减少 22%可见劳动用工有很大的节约空间。

  第二,劳动生产率提高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产品劳动成本持续下降,可以在相当程度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的影响2007 年-2010 年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算术平均)均为7.7%,第三产业平均为 8.4%,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 15%,则超过 50%的劳动力成本对物价的影响就会被劳动生产率提高所抑制即如果物流费用降低 10%,约 0.7 万亿元,约相当于 2010 年劳动者报酬增加的 1/3 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物流成本下降 1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可进一步降低到1.19%如果物流成本下降 20%,达到占新增 GDP 的 15%左右,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可进一步降低到 0.59%左右从 2010 年 11 月中旬停止征收鲜活农产品高速公路收费等措施对抑制蔬菜价格立竿见影的效果来看,我们认为物流成本下降 15%,进一步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 50%的影响是可能的,即流通环节成本下降,相当于物流成本下降 15%,进一步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对 CPI 的影响降低到 0.89%只考虑劳动力成本比重、不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劳动力成本上升 15%对物价的影响为 2.98%。

在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价格影响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 15%对物价的影响不超过 1.5%以第一产业总产出增长衡量,抑制约 1/3 的物价上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建立在就业人数持续减少的基础上的,总产出增长并不快因此,应该以农产品产出增长速度衡量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2007-2009 年三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平均增长速度约 4.7%,相当于劳动力成本上升 15%的 1/3,在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价格影响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不超过 2.0%利润弹性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的影响第一,过度竞争抑制工业品供给者利润空间我国制造业产品价格受产能过剩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众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即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也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但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相比,主营业务利润率和人均营业收入并无多大差异这就意味着,我国制造业产品具有利润弹性大、价格弹性低的特点,一旦制造业产品价格出现微小上涨,众多企业短期内供给大量增加就会使价格降下来这就不难理解,自 2002 年以来,不但劳动力价格上升快,而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但家电、计算机、纺织服装、汽车、食品、家具等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计算机、汽车和家电产品价格还有所下跌。

第二,农业补贴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明显粮食库存是抑制粮食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从 2004 年起,国家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目前我国粮食近 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 17%-18%的警戒线2008 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约是国内粮价的 2 倍;2010 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 2008 年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价,降低了国际涨价传导到国内的可能农业补贴抑制粮价上涨2004 年起,我国相继取消了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四税”及各种附加,每年全国农民减负约 1250 亿元;逐步推行直补、良种等补贴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09 年,中央财政安排四项补贴 1230.8 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2011 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农民的四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 1334.9 亿元,比 2010 年预算增长 12.8%农业补贴已成为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可部分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的冲击,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三,供给者利润率下调 15%对 CPI 的影响可由 2%降至 1.78%。

根据 2007 年投入产出表,各产业(行业)平均营业盈余比重(利润率)为 9.8%,邮政为-6.6%,农林牧渔业为 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 0.02%,燃气 2.33%,供水 2.63%,废品废料最高为 78.7%,金融业次之为 42.3%,再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7.5%以各行业平均营业盈余比重 9.8%计算,如果竞争激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