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贺绿汀之嘉陵江上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92.54KB
约13页
文档ID:232557088
贺绿汀之嘉陵江上_第1页
1/13

-第二小组音乐鉴赏音乐鉴赏音乐鉴赏音乐鉴赏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的歌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的歌曲是是嘉陵江上嘉陵江上 嘉陵江上是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谱曲的一首独唱曲,本是端木蕻良1939年作于重庆的一首散文诗,后进作曲家贺绿汀谱曲成为一首为大众熟知的抗日救亡歌曲歌曲寄托了作者对失去的家园东北三省的怀念,唱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它问世以来,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并作为男高音独唱曲目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唱深情地表达了成千上万流亡到大后方,悲愤地“徘徊在嘉陵江上”的同胞,对强占了自己家乡的日本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对沦陷在敌人铁蹄下的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词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满族,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

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贺绿汀(1903-1999) ,原名贺楷、贺安卿,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东仙槎桥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作曲家介绍作曲家介绍贺绿汀, 又名贺楷,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贺绿汀 中国著名音乐家和教育家1924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钢琴、小提琴及音乐理论1926年毕业后在中学任音乐教员1927年参加广州、海丰起义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黄自学习作曲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俄籍作曲家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二等奖1936年任明星电影公司音乐科科长,为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10多部电影写配乐与插曲。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华北和重庆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有游击队歌、保家乡、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1940年在重庆任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1941年参加鲁迅艺术工作团1943年到延安任五省联防军宣传队音乐教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团长,创作有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创作有歌剧长征(合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库、小提琴曲百灵鸟、电影音乐宋景诗等贺绿汀创作的音乐体裁广泛,艺术性强,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在音乐创作的同时他还译著和声学理论与实践,撰写了大量富于建设性的音乐评论和理论著作他他他他的的的的一一一一生生生生 他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伟唱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其中牧童短笛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吕举办的“征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

他的电影配乐在30年代曾名声大作,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 贺绿汀 街头、马路天使等1939年春末,端木蕻良在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教书他同他的东北老乡、名声十分响亮的妻子作家萧红,每天傍晚沿嘉陵江边散步,见悠悠江流思乡之情涌起,提笔写道:“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这一切的悲情都是因为日寇的铁蹄,山河破碎,流亡的苦难,国恨家仇,一股脑儿热血激荡胸间,诗人继写道:“我必须回到我的故乡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散文诗嘉陵江上由此诞生1时年贺绿汀39岁,早在1937年他便参加革命,从此广泛接触大众革命创作也开始变得成熟,创作了多首抗日救亡歌曲在拿到这首散文诗后他开始尝试多种谱曲方法,均不理想最后,他背熟歌词,独自徘徊在长江边上,反复轻声朗诵,终于抑扬顿挫的语势中摸索到相应的旋律,写出了这首接近于歌剧咏叹调的独唱曲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词:端木蕻良曲:贺绿汀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 江水每夜呜咽地流过,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

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和那饿瘦了的羔羊 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 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 把我那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5歌曲赏析 嘉陵江上是一首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的艺术歌曲歌曲为二部曲式的结构第一部分表现了主人翁因敌人入侵、背井离乡、只身徘徊在嘉陵江旁,面对眼前的一切,使他更加怀念故乡和此时的悲痛心情八小节由钢琴弹奏的引子十分精练、出色整首歌曲中主要音调和悲壮的气质通过这简单的引子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把演唱者和听众带到一个作品本身需要的情绪中接着是歌中主人翁的激情痛诉,可以从这段曲调中二度下行长音和三连音的出现造成的旋律效果领会到流f者的痛苦不安和激动无的心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表达主人翁决心要打同故乡去的意志和信念,这段曲调在感情的酝酿和发展上是很有层次的,两次形成高潮旋律基本上是在高音区进行,加上强拍上出现的切分节奏,听起来似乎是在大声疾呼接着主人翁在低音区唱出朗诵式的音调,“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一句是主人翁的内心独白,接下来“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更是主人翁的大声疾呼和坚定誓言,形成歌曲的第二次高潮社会影响 歌曲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不甘当亡国奴、誓死反抗侵略者“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对当时的抗日救国运动起到了鼓动号召的作用。

2该曲曾经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到了抗日战场,成为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抗日歌曲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运用了西洋歌剧咏叹调与朗诵调的艺术特点,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同时又很好的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声韵和节奏,使这首歌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艺术歌曲,一直传唱至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