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九年级化学书上册[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工作总结一:20xx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 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m) -9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 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 性质 四中化学集体备课组 第 1 页 共 42 页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四中化学集体备课组 第 2 页 共 42 页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四中化学集体备课组 第 3 页 共 42 页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试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 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 试管 四中化学集体备课组 第 4 页 共 42 页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 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四中化学集体备课组 第 5 页 共 42 页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