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选录)第1则: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①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释】①契:契会;约会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 年纪比他们稍微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第2则: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注释】①阮籍:字嗣宗,阮瑀(“建安七子”之一)的儿子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故又称“阮步兵”其为人本有济世志,后纵酒谈玄,放诞不羁,居丧无礼,不问世事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
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译文】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第3则: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①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②!”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③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④注释】①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好酒,曾作《酒德颂》说:“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病酒:饮酒沉醉,醒后困乏如病,叫病酒病酒要用饮酒来解除,这就是下文说的“解酲”②捐:舍弃;倒掉摄生:养生③一斛:十斗斗指酒斗,古代的盛酒器酲(chng):酒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状态④隗(wi)然:颓然,醉倒的样子译文】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
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你该赶快准备酒肉他妻子说:“遵命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熏熏地倒下了第6则: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①!”【注释】①裈(kūn):裤子译文】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第7则: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①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注释】①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有人认为阮籍不遵礼法而指责他译文】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跟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第8则: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①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注释】①当垆酤酒:当垆:古时酒店垒土为垆,安放酒瓮,卖酒的就坐在垆边酤(gū):卖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庐旁卖酒。
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第9则: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①!”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②注释】①豚:小猪穷:穷尽按:当时孝子哭,大概照例要呼喊“穷、奈何”,是一种习俗②都:总共废:指身体损伤译文】阮籍在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衰弱了很久第11则: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①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②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③,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④时人叹为两得其中注释】①裴令公:即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晋朝官员、名士裴楷相貌英俊,气质卓越,学识广博,精擅《老子》《易经》,年少时即出名,当时人们称他为“玉人”,与王戎、王济、和峤等名士齐名②“阮方”句:依丧礼,阮籍坐在坐床上是离了丧位,箕踞而坐,也不合礼法下文客人席于地,而孝子坐在床上,更是不合礼法。
③吊喭:同“吊唁”④仪轨:指礼法,礼制译文】步兵校尉阮籍死了母亲,中书令裴楷去吊唁阮籍刚喝醉了,腋头散发、伸开两腿坐在坐床上,没有哭裴楷到后,退下来垫个坐席坐在地上,哭泣尽哀;吊唁完毕,就走了有人问裴楷:“大凡吊唁之礼,主人哭,客人才行礼阮籍既不哭,您为什么哭呢?”裴楷说:“阮籍是超脱世俗的人,所以不尊崇礼制;我们这种人是世俗中人,所以自己要遵守礼制准则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认为对双方都照顾得很恰当第12则: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①,不复用常杯斟酌②,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注释】①仲容:即阮咸,字仲容,阮籍侄儿,他们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宗人:同一家族的人②斟酌:斟酒译文】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容来到族人中聚会,就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而用大酒瓮装酒,大家坐成个圆圈,面对面大喝一番当时有一群猪也来喝酒,他们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就又一道喝起来第13则: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①步兵曰:“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注释】①阮浑:字长成,是阮籍的儿子按:联系下文,这一句的“长成”似长大成人之意译文】阮浑长大成人了,风采、气度像父亲,也想学做放达的人。
他父亲阮籍对他说:“仲容已经入了我们这一流了,你不能再这样做了!”第31则:殷洪乔作豫章郡①,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注释】①殷洪乔:即殷羡,字洪乔,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官员,为豫章太守、光禄勋译文】殷洪乔出任豫章太守,临走时,京都人士趁便托他带去一百来封信他走到石头城,把信全都扔到江里,接着祷告说:“要沉的自己沉下去,要浮的自己浮起来,我殷洪乔不能做送信的邮差!”(补充:成语“洪乔捎书”典出此处,原指托人捎信而捎不到的情况,后泛指言而无信的行为第42则: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①谢公闻之②,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注释】①清歌:指没有乐器伴奏的唱歌奈何:《古今乐录)说:“奈何,曲调之遗音也”,即一人唱,众人唤“奈何”帮腔相和②谢公: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宰相,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王谢大族多为天师道信徒,对儒、佛、玄学均有较高的素养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其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儒将风范,为时人称道。
译文】桓子野每逢听到别人清歌,总是帮腔呼喊:“奈何!”谢安听见了,说:“子野可以说是一往情深第51则:王孝伯问王大①:“阮籍何如司马相如?” ②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③”【注释】①王孝伯:即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大臣,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讨伐朝臣,后兵败被捕并被处死,死前仍坚持自己起兵之出发点是忠于朝廷死后家无余资,为时人所惜王大:即王忱,字元达,小字佛大,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中书令王坦之第四子,弱冠知名,与王恭、王珣俱流誉一时自恃才气,历位骠骑长史太元中,出为荆州刺史,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晚年尤嗜酒,一饮连月不醒,或裸体而游每叹三日不饮,便觉形神不相亲妇翁家有丧事,忱乘醉往吊妇翁恸哭,忱与宾客十许人连臂被发裸身而入,绕之三匝而出卒于官,谥曰穆②司马相如:字长卿,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高士传》说他“仕宦不慕高爵,常托疾不与公卿大事其《赞》曰:“长卿慢世,越礼自放托疾避官,蔑此卿相③垒块:比喻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按:这两句指阮籍和司马相如相同,只是阮籍喜欢纵酒译文】王孝伯问王大:“阮籍比起司马相如怎么样?”王大说:“阮籍心里郁积着不平之气,所以需要借酒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