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沙旅游指南一、白沙县概况白沙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东与琼中县相依,东南与五指山市交界,南与乐东县相连,西与昌江县接壤,北与儋州市毗邻全境南北长 63 公里,东西宽 68 公里,面积 2117.73 平方公里白沙地势陡峻,东南高,西北低境内地形由山地、丘陵和部分平原构成,境内及边界上共有山岭 440 座,其中海拔 1000 米以上的高山有 22 座,主要有:鹦哥岭、马域岭、斧头岭、白石岭等其中以鹦哥岭为最高,海拔 1812 米,为海南岛第二高峰境内有黎苗汉壮等 11 个民族,人口 19 万人,黎族占总人口 55.7%,其他11 个民族共占 44.3%辖 11 个乡镇、75 个村委会、417 个自然村白沙气候温和,日照长,光热充足,具有热带山区气候特征雨量主要集中在 5 ——10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85%境内水网密布,主要河流有:南开河、石碌河和珠碧江南开河发源于境内青松乡南部的南峰山,是南渡江上游河段,自西南向北贯穿东部,经牙叉镇注入松涛水库,流长 194 公里石碌河为昌化江支流,发源于西南部青松乡斧头岭珠碧江发源于县境中部的南高岭,流经西北部进入儋州市海头镇注入北部湾,境内流长 78 公里。
县城所在地在牙叉镇白沙县城距西线高速 61 公里,从海口、三亚到白沙约 2—3 个小时;中部有公路连接五指山、琼中、乐东海榆西线公路白沙段属于国道公路,连接着白沙和儋州、昌江西线高速,粤海铁路从白沙西部穿过二、白沙旅游情况主要景点:邦溪坡鹿、白沙陨石坑、仙婆岭、九架山、红坎瀑布、江排游览区、阜喜温泉、南美岭特色美食:白沙绿茶、鱼茶、蕨菜、雷公笋、五脚猪、松涛鳙鱼、甜糟(黎家糯米酒)民俗文化:人形骨簪、黎族渡水腰舟、黎族片陶制作技艺、黎族双面绣技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山的世界、林的海洋”,一个绿色的天堂,被称为“宝岛绿洲”白沙县属热带季风性气候,高温多雨,光热充足 这里是南渡江之源,这里拥有松涛水库 73%的集雨面积,南美河、南叉河、南开河等一条条清澈的河流清泉从这里出发,滋养了海南近一半的良田除此之外,原始森林景观与珍稀动植物资源更有特色,有红坎、青松、细水、江排、金波等地的热带自然风光,使她就像海南宝岛上一块肥沃美丽的绿洲,孕育了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邦溪地区与县东南山地区的珍奇热带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等,在雷公墨一带有罕见的外来天体─-陨石坑。
行程推荐1. 自然风光九架山的晨曦开启一天旅行的好心情,继而在陨石坑看那满山的绿茶,幻想着 70 万年前陨石冲击地球的壮观场面;松涛水库的渡船上,让两岸的翠绿点缀眼帘;最后在阜喜温泉洗去一天的疲劳上午:从县城出发 → 登九架山观晨曦→陨石坑采绿茶 中午:返回县城附近用中餐下午:江排水上观绿 →阜喜温泉→返回县城2. 热带雨林上午观不同的水,红坎瀑布的磅礴和南美岭中南渡江的细水长流;下午赏各异的绿,貌似仙女的绝色山峰和九架山上中翠绿陪衬下的县城全貌上午:从县城出发→红坎瀑布→南美岭中午:在仙婆岭用中餐下午:仙婆岭 →九架山→ 返回县城旅游体验1. 邦溪坡鹿:跳跃的珍贵生灵 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邦溪镇,建立于 1976年 10 月,面积 357.8 公顷,海拔 127-170 米之间,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海南坡鹿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区内主要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兔、蟒、穿山甲、原鸡、海南山鹧鸪 等邦溪地区是海南坡鹿的原生地,区内有维管束植物有 101 科、284 属、374 种,其中 151 种为坡鹿喜食植物,是坡鹿生殖繁衍的理想之地邦溪坡鹿1521 年有记载始,至 1936 年之前,全岛外围地带几乎都有分布。
但随着人类生活圈扩展与捕捉和滥杀几近灭绝,全省坡鹿仅残留不足 30 只,由此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稀世之宝”九十年代初,海南邦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重新恢复,从东方大田野外捕捉了 18 头坡鹿回邦溪驯养经过多年努力,坡鹿已增加到将近三百头交通指南:位于邦溪镇内,距县城牙叉镇约 53 公里,距海南西线高速公路约 2 公里2. 白沙陨石坑:寻访“天外来客”踪迹 白沙陨石坑位于牙叉镇东南9公里白沙农场境内,直径 3.7 公里,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也是目前我国能认定的唯一较年轻的陨石坑,更是全世界十几个伴有陨石碎块的陨石坑之一 陨石坑周缘环形山脊连续较好,仅在西南缘受两条溪河冲刷而出现豁口开车深入到陨石坑腹地,站到一片茶林之前,远远望见峭壁上有一大片被巨大力量冲击的痕迹,这便是 70 万年前陨石冲击到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科学家对撞击白沙大地的“天外来客”的大小进行了科学估算,认为是直径 380 米的陨石,撞击能量差不多相当于 360 颗投放在日本广岛上的原子弹海南白沙陨石坑不但发现有陨石,而且坑形地貌以及撞击形成岩石变质与震裂构造十分明显,是一处珍稀的在地表显现的太空旅游资源。
置身于陨石坑内,举目四望,但见郁郁葱葱,低缓山坡上,茶树密布,排列成行,绿意盎然,只有这里的茶树才能被誉为“白沙绿茶”站在幻想着曾经发生过的陨石自天而降,冲击大地,造成岩石碎裂熔化、岩浆溅射四周的惊天动地景象吧交通指南:由县城沿牙细路到白沙茶城(老白沙农场),再往前两公里到达南渡江大桥(牙细路六公里处)过桥是白沙农场四队,从四队路口内进即可前往八队(路口到陨石坑约三公里)3. 九架岭:晨曦中领略美丽 九架岭,一条把白沙分割东南两边的分界岭,左右望去,东南边千山万壑的五指山区莽莽峰峦,西北部的平原与碧顷无垠的橡胶林海,浩浩荡荡着实有着另样的美丽登九架岭,最好是在天刚朦亮的晨光之中九架岭犹如一条青龙浮出碧海,向南仰起的头伸向天穹远处山峰之中透过清翠枝绕绿叶眺望白沙县城隐隐约约闪现在山岚雾纱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水墨淋淳的山水画幅九架岭木棉漫山遍野,尤其是在每年的三月,木棉花绽放,如铺天盖地的红云,真是“漫天锦绣连云开”在晨梦之时就登上山顶,遍野的如火如荼的木棉花红在云雾之中披上妩媚柔纱,欲放还羞,煞是动人引得人们纷纷赶早前来欣赏这一绝色美景交通指南:从县城出发,经牙叉中路,301 省道向打安镇方向行驶经过九架村便可到达。
4. 仙婆岭:奇雾迷离仙女峰 一到白沙便会听当地人说有座美女峰——仙婆岭,酷似一位仰天枕卧的绝色仙女平时在十几里外的县城就能非常清晰看到仙婆岭的全貌了仙婆岭方圆十余里,海拔 1347 米整个山形非常酷似仙女枕卧,其头额清晰、长发飘飘,体态修长,玉乳挺秀,形象逼真 如今在仙婆岭已建立了旅游开发区,周末邀上三五好友,驾车胶往呼吸着山中特有的新鲜空气,进行登山、钓鱼等许多户外活动同时还有专门的木屋,可供游客们宿营,当然喜欢露营的朋友在河边扎下营房,在睡梦中听溪水潺潺,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交通指南:从县城出发,经牙叉中路、桥北路、310 省道向元门乡方向行驶,在去南高岭农场的路上仙婆岭传说:传说仙婆岭原是玉帝遗失在凡间的绝世公主,她呼风唤雨、救世济民,深得当地黎民百姓的爱戴和崇慕,也由此引起了众山神的嫉妒和围攻她不屈于众邪神的攻击,大开杀戒唤来了晴天霹雷,连轰三个昼夜,终于将众敌镇服她则于天昏地暗之际,安详仰卧,一示平易合群,二是答谢天恩5 . 红坎瀑布: 白沙红坎瀑布风景区距县城牙叉镇 24 公里红坎瀑布源于海拔 1101米的红坎岭,瀑布总落差为 145 米,站在瀑布下仰望,一条银色的巨龙宛如从天而降,瀑布的水溅在光滑的岩石上水珠四溅、璀璨晶莹,随着大瀑布飞流直下的水速流到崎岖的山间,又形成一大片小瀑布群。
一到旺水季节,瀑布声若雷鸣,震撼群山,气势雄伟壮观,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观赏红坎瀑布的下游就是号称占地“千亩”的红坎天然湖,这里是养生垂钓、运动探险、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交通指南:由县城出发,经桥南路、元门乡、沿 310 省道前行至 25 公里处有土路入口,沿土路行驶可到达坝区6 . 江排游览区: 江排水域,为松涛水库上游,位于白沙县境内,这里青山屹立,清水环绕,水面透彻,流光溢彩,山体俏秀,林木葱翠在渡口询问船家,花很少的价钱便可以乘小船湖中闲游,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倍感心旷神怡望远处,四周山色如黛,似一幅点墨错落有致的“天蓝水绿图”,两岸青竹沿着十里水路修行,水中鱼儿突跃水面溅起水花,天空中鸟雀展翅翱翔,实有诗情画意之景.交通指南:由县城出发,沿牙叉东路往松涛水库方向直行,行车 3 公里途经牙港村后可到牙港渡口,乘船前往江排水域即可7 . 阜喜温泉: 从白沙县城出发往西走牙邦公路,仅二十多公里就有知名度较高的阜喜温泉温泉由一古石壁的缝隙里涌出,终年水流不息,在下方自然形成一石底水潭最让人称奇的是:透过清澈见底的泉水能清楚地看到水潭底部的石板上有一幅十分美观的“水墨画”阜喜温泉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平民温泉,没有修建水泥池沿护住,没人工作人员管理,也没有收费。
周边的民众三五成群,甚至于城里的人都会开车到这里来泡泡,特别是到了夏季,更成为当地人最喜爱来泡澡休闲的地方,享受这天赐的健康享受据专家考证,阜喜温泉属四季常流,温度常年保持在四十多度,泉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勺起一手窝的泉水,可以闻到一股硫磺的味道,这样的泉水非常适合养身和保健交通指南: 位于白沙光雅镇阜喜村北约 100 米.8 . 南美岭:南渡江上源 南美岭位于县城西南方向约 8 公里处,这里的热带雨林保护完好,泉水清澈俗话说“饮水思源”,生活在南渡江下游的城里人有机会一定要到海南的母亲河—南渡江的上源去看看南美岭拥有 10 多万亩天然热带雨林和 6 万多亩人工加勒比松林,所以南美岭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海洋,它印证了白沙“宝岛绿洲”的美誉,特别适合原始森林户外探险、地理考察、山地运动和生态旅游观光交通指南: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城牙叉往西南方向大约 8 公里处,南美岭林区境内三、民俗文化人形骨簪: 骨器是人类继木器、石器之后又一重要发明,在海南岛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骨工艺,以骨簪、骨梳在骨器中最为精美黎族骨器制作选用兽骨、牛骨或牛角刻制进行,制作分洗刷去油脂、截料、修整成型、磨制、钻孔雕刻、装饰着色等六道工艺进行。
黎族骨器制作艺术水平较高的是“人形骨簪”人形骨簪”是润方言妇女的珍贵头饰,长 15~20 厘米,宽 1.5~2.5 厘米,厚 0.7~1 厘米的雕侧身人形头像分三段:上段为人头顶上的帽饰,形似人佩戴的高帽或缠在头上高高的包头或盘得高高的发结顶端打几个小孔,系上流苏长度占整个人头像的三分之 二,上雕花草和几何纹中段为人脸部分,即颈项和脸部头像有单人头像和双人头像,双人头像是脖子以上分开,两个侧面人头像,两顶高帽,共同一个下身下 段(即脖子以下),相当于人的躯干腿部,占全长约四分之三,并根据曲线的变化而分成不同的格每格所雕的花纹都不一样,雕有各种动植物纹、水波纹、弦纹、 几何纹、圈点纹等骨簪造型别致,雕刻精细,纹饰精美,内涵丰富骨簪对于研究黎族的宗教、工艺等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黎族骨器制作艺术品是黎族造型艺术中较精采之一,雕刻精致,图案精彩,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骨簪是黎族文物中的精品,被定为民族文物一级黎族渡水腰舟:渡水腰舟,又称渡水葫芦,葫芦舟,是黎族先民迁入海南岛、在海南岛赖以生存的用具之一,至今还在黎族地区保留和使用着这一古老的渡水工具的存在,印证了人类文明的痕迹,是水上交通研究的“活化石”。
大概在黎族祖先迁入该岛时,就有了征服海洋的能力和船只定居海南后,又经常与海水、江河打交道,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水上交通工具人们又是怎么渡过大海的?这就自然让人们想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