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符号表意过程“能指”与“所指”o索绪尔讨论符号的出发点o索绪尔把符号视为能指与所指的结合能指 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在不十分严格地讨论 时,符号也就是符号的能指o符号的意义称为“所指”o能指接近“符号载体”、“符号文本”o所指分化成“意义”、“对象”、“解释”等哪个在先?o所指是否先在,等着一个能指来指出,能指 应所指之需求才出现?o还是相反:能指被解释出一个所指?艾柯看 来赞同后一说,他曾经干脆称能指/所指为“ 前件/后件” o没有能指,任何一种所指都不可能出现o胡塞尔:世界是被构造的的意义世界:思必 有所思o王阳明:“意之所在便是物” 所指就是能指所指出的东西,o这定义是否同义反复?故作惊人语?o实际上索绪尔的术语本来就是这个意思: 这两个法文词(signifiant/ signifié) 只是一个动词(signifier,符指)的主 动动名词(符指者)与被动动名词(被符 指者)o在西文中,从来不必为“所指”下定义,而 在中文中不得不来一个同义反复的定义所指优势符号能指优势符号“所指优势”符号:科学的/实用的o《易传.明像篇》“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 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o实用表意活动以达意为目的,得意忘言,得 鱼忘筌,是正常的o化学方程式如果不能与实验对应,就无效o朗格:“词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他的意义存 在于它自身以外的地方”o “名不副实”是我们都想躲开的罪名鲁迅的解剖图o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中说到他把解剖图“ 美化”了一下,受到藤野先生的好意规劝:o“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 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 没法改换它o解剖图当然必须所指优先,能指是否“好看” ,不必也不应当考虑能指优势符号:艺术/仪式/文化o能指并不需要明确指向所指,而是独立形成 一种价值o古代中国人三跪九叩向皇帝表示敬意,欧洲 人用鞠躬耶稣会教士在中国苦心经营二百 年,最后撤出,原因是梵蒂冈教皇虽然也同 意教士应当向中国皇帝表示敬意,却不允许 他们用叩头方式表示这种敬意o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能指能够制造真相的感觉o犹太人忌食海蜇,是因为犹太人为种族维系 而长期禁止族外通婚,海蜇被视为“非鱼非肉 ”,触犯了忌讳直至今日民族文化意识过强 的犹太人,看到食用海蜇会反胃o伊斯兰教徒闻到猪肉会恶心,o中国人看到“美式摔跤”(其实是一种表演) 觉得惨不忍睹,过分残酷。
o《诗》可兴观群怨,小说可诲淫诲盗,都与 能指制造的“现实幻觉”有关能指形式至关重要:避讳与命名o中国古代的避讳,所指相同,能指只是改用 一个写法,不遵守就会有杀身之祸o太平天国在江河日下时,公布《钦定敬避字 样》,避讳制度却加倍严格起来,显然是为 了加强控制o各种命名法,例如地名,国家名的更改,也 是起团结内部作用能指形式偏执o对能指仪式意义的过分崇敬o1996年广州与北京同时改号码位数为 八位,北京统一加6,暗指“六六大顺”,o广州原拟加5,但是受到群众反对,因为5 粤音谐音“无”,因此改成8,粤语谐音求财 o北京人和广州人的幸福感固然不高,但是没 有每天接触到的这些吉祥数字,感觉会更糟 一些 双重分节双重分节(double articulation )o索绪尔:“应用到言语上,分节既表明说出来的语词 链分为音节,也表明意义链分为有意义的单元”o叶尔慕斯列夫认为语言最基本的双重分节,不是在 词素与音素之间,而是在“表达”与“内容”这两个层 面之间o巴尔特建议符号学可以称作“分节学” ( arthrologie)o符号本身可以改称“节”(articuli)分级的重大作用o能指分节造成所指分节才形成符号系统:o学生分成年级和学历,o教师分成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o军官分成尉级校级将级帅级,o机关职员分成科级处级局级部级,o没有 “5进4”之类的PK制,各种选秀节目将是一片 混沌。
o清代文官体系,分成九品,各有顶戴,蟒袍,补服 o对物种进行详细命名分类,才能明白生物界全貌分节的要求:“不重叠”、“覆盖全域”o写论文章节不清,范围重叠,论述就会陷于 混乱;o商品和商店分成等级,才形成商品市场的分 流,重叠往往被称为“搅乱市场”o公孙龙《名实论》讨论分节的“非重叠”要求 ,非常精彩:“谓彼而彼不唯乎彼,而彼谓 不行;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o“唯乎彼此”,就是能指各组分互相清晰地分 开 “矢符”(vector)o能指出现正负(例如南北球)、上下(例如 经纬度方向)、向度(例如昼夜),分区( 例如时钟,例如经纬度,例如戏票分区)、 源流方向(例如声音气味)、展开方向(例 如叙述的故事头尾)、动势方向(例如舞蹈 )、对比方向(例如股票涨落图表)等等o此时能指的分节本身是带着方向意味的指示 符号,形成意义域的方向秩序分节与社会关系o汉语中表哥表弟堂哥堂弟表姐表妹堂姐堂妹,分 成八节;o法语对应词有阴性阳性,因此有男女之分;英语 一个词cousino爱斯基摩语言有四十种称呼雪的方式,阿拉伯语 中的骆驼有上百个词o亚马逊皮哈拉人用的数词只有三个:一、二、多 o斯瓦西里语把死者分成两种,这种分节成就了他 们的文化。
元代分人等o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 匠、八娼、九儒、十丐o在这一排行中,儒生居娼妓之后,而农民地 位全无,o元政府尚武轻文、不重农耕的游牧民族统治 思想 分节划分“内容星云”o不同的能指区分,才把所指隔成一个个意义单元, 能指如何分节,意义就如何显现o汉语把色彩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西方人始终就 不明白中国人的“青”或“碧” ,他们难以“感觉”这种 颜色o叶尔慕斯列夫发现各民族语言虽然都有“绿”,绿色 的范围不一样,英语的green与威尔士语的 gwyrdhd,都是“绿色”,在光谱上的划出的段落 却并不一致张爱玲:分节与文明o张爱玲有一段描写很有意思: 夜晚投宿到荒村,如果忽然听见钟摆的滴答,那 一定又惊又喜-----文明的节拍!文明的日子是一分 一秒划分清楚的……蛮荒的日夜,没有鈡,只是悠悠 地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日子过得像像均窖淡青底子 上的紫晕,那倒也好o文明需要切割,需要分节张爱玲不喜欢文明世界, 但她明白不分节的蛮荒不可能o上帝创世首先命名时间,《旧约.创世记》:“上帝称 光为‘昼’,称暗为 ‘夜’于是,有晚上,有早晨”用空间划分时间?用时间划分空间?o古时的时间跟着天体运动划分(地球转动的反相) 。
o秦汉年间,邓平等制定《太初历》,明确了二十四 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 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共经历24 个节气o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o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时区” 的概念:360经度,正好方便地划成24时区每隔 经度15°划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o东西方不约而同按12 与24分节其实这是一年12 个月的套用 分节与社会行为o双重分节,对于文化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政治本来就是人际关系的操作,必须对人众 进行分类,才能知道如何采取一个社会行动 o“谁是我的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 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o土地改革的先决条件是“划分成分”,不然不 知道“依靠谁打击谁”;o经适房适用范围必须区隔清楚,不然这个政 策会弊病丛生艾柯:无分节-多分节o艾柯反对双重分节论,认为:电影有三节, 盲人拐杖无分节o分节就是用分开能指来分开所指o能指的分节,不是如艾柯说的客观的存在, 而是观察者采取的意义方式,是主观的理解 o可以对任何能指做任何方式的分节,用来分 解内容多线分节o阴历阳历一年之始时间不同,都可以当作新 年;o同样一组动物,可以分成水生,飞翔,陆栖 ,也可以分为虫类,鱼类,鸟类,兽类。
按 前一种,鲸鱼是水生,按后一种,鲸鱼是兽 类o我可以是教师,男人,黄种人,南方人,音 乐爱好者等等皮尔斯符号过程三分式符号过程三元素o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称为“再现体”( representatum),相当于能指;o“符号所代替的,是对象(object), “对象 ”比较固定,不太依据解释而变动o而“符号引发的思想”,称为符号的‘解释项’ (interpretant),解释项完全依靠接收者的 解释努力o符号表意的重点放到了接收解释这一端因明学(Hetuvidya)中的三分式o公元5-6世纪出现小乘佛教的新因明,陈那(Dignāga) 为其奠基大师,o陈那提出认识三分式:所量、能量、量果o所量,谓被量度者;o能量,谓量度者;o量果,谓知其结果相分即所量,见分即能量,自证分即 量果o“所量”为认识对象,“能量”为认识能力,“量果”是认识的 结果o“量果”,接近皮尔斯的“解释项”表意三分Ø钱锺书: 符号 -------- 事物 -------思想或提示Ø皮尔斯: sign --- object --- interpretantØ瑞恰慈: symbol ----- referent ------ thought of referenceØ墨子:名 ------------ 实 ------------ 举Ø刘勰:辞 ------------ 事 ------------ 情Ø陆机:文 ------------ 物 ------------ 意Ø陆贽:言 ------------ 事 ------------ 心意义三联式Ø对象(object)/解释项(interpretant)-----皮尔斯Ø字面的(literal)/语境的(contextual)----- 瑞恰慈Ø外延(denotation)/内涵(connotation)-----叶姆斯列夫Ø指向(denotatum)/意味(significatum)-----莫里斯Ø外包(extension)/内包(intension)-----卡尔纳普Ø指称(referent)/意味(significance)-----雅科布森Ø词典解码(dictionary)/百科解码(encyclopedia)----- 艾柯Ø含义(Sinn)/意义(Bedeutung)----- 赫许跳过外延,解释创造对象o艾柯指出,外延是“所指物在文化上得到承认的 潜在属性”,而内涵“未必对应所指物在文化上得 到承认的潜在属性“,o艾柯又说:“内涵必然取决于先行的外延”。
这就 失察了:有不少符号,对象并不存在,例如仪式 符号(凤凰麒麟等图腾符号),艺术符号(例如 在空中飞的人物,融化的表),政治符号(例如 “托派取消派”、“右派分子”、“走资派”)o很多符号并没有对象,而是直接引向解释项(右 派是反动派),然后出现对象内涵也能创造符号o从这个解释项出发的新的符号过程,才创造相 应的对象(例如每个单位都划出一定比例的右 派分子,或画廊礼品店出售达利式的流动手表 )o跳过对象直趋解释项,是多种符号的共同特点 o这些艺术经常被称为“抽象艺术”,此词是用对 的:“抽象”的符号文本,例如数学或逻辑公式 ,也是跳过对象(没有具体指称),但是解释 项丰富内涵的重要性o达奈西认为内涵有三种:Ø外包义(extentional),Ø情绪义(emotional),Ø象征义(symbolic)o这就是符号学主要研究范围,这是内涵符号 学o巴尔特说符号学家实际上是个“内涵科学家” (scientist of connotations)皮尔斯的符号三分式皮尔斯关于意义的基本观念1.符号指向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个是对象,另一 个是解释项; 2.解释项是“指涉同一对象的另一个表现形式” 。
也就是说,解释项是另一个符号; 3.而这个新的符号表意又会产生另一个解释项, 如此绵延以至无穷,因此我们永远无法穷尽 一个符号的意义皮尔斯谈三元与无限o皮尔斯说:“一个只有三条分叉的路可以有 任何数量的终点,而一端接一端的直线的路 只能产生两个终点,因此,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