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50KB
约15页
文档ID:39740622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1页
1/15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21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三首诗的意思,背诵《枫桥夜泊》2.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3.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2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容通过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22四季之美 1.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描写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23鸟的天堂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4*月迹 划分文章的段落,品味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根据内容划分段落,通过抓住重点句子来品味其中蕴含着的优美与童趣习作会写题为“_____即景”的文章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1课时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语文园地1.品味优美的语句2.学习制作宣传海报3.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4.积累诗歌1课时 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21《古诗词三首》学习活动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为了祖国,毅然远赴战场由于远离家乡,他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

于是,他借助边疆特有的风景,融入自己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成为千古绝唱学情分析 诵读是语文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教学中应以层次性多样性的诵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实现诵读,领会、品评、鉴赏这样的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枫桥夜泊学习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生:《枫桥夜泊》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 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现在,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会感觉怎样? 三、分析诗歌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 ”,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 停泊(bó )(板书)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表示深秋来临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9、“ 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 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哇?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11、作者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板书)12、“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乌鸦的叫声13、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好,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 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 有点儿(引说:忧愁、孤独、寂寞) 小结: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四、拓展:拓展一:师:在这里,还有一种愁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段,师:读了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五、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

它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六、作业 1、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收集写“愁”的名句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七、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唐 ·张继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愁听到:乌啼、钟声 教学反思: 22、《四季之美》学习活动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不同的美,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情分析: 小孩子都喜欢四季的美丽景色,但是如何读出情感,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教师应该利用孩子的创造力,利用孩子亲身的感受来体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标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具准备    课件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请我们打开书,翻到90页, 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 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3)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板书: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黄昏   冬天-----早晨四、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5) 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四季之美,表达的是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我们要通过轻重读的变化、语速快慢的改变,来表达情感下面,我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2.生自由读课文3.小组读课文,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六、布置作业1.掌握课后生字词2.背诵课文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体现的四季之美七、板书设计 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 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时间顺序四季之美 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冬天-----早晨(落雪—闲适)教学反思: 23、《 鸟的天堂》学习活动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学情分析: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文本折射的情感情境中,使学生共同完成内向体验及内心世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