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内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9.37KB
约16页
文档ID:223258702
国内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_第1页
1/16

国内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 刘照+王屏摘要:当前,森林康养是一种国际潮流,是国际新型休闲康养理念,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颇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森林康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着手,概括了森林康养的内涵及特征,重点梳理了国内外森林康养的健康效应循证、基地建设与认证、产业发展、政策法规问题等相关研究成果并给予了相应的评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森林康养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森林康养;研究进展;评述;启示:TU98:A:1004-3020(2017)05-0053-06The Furest Health Care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Li ZhaoWand Ping(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anchang370045)Abstract: At present, forest health is an international trend, and it is a new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leisure and wellbeing. It is of great academ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forest healt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health, and summarizes the health effects of forest health at home and abroad, such as evidencebased, base construc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regulations. Results and give a corresponding comment. On this bas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 health prospects.Key words:forest health care;research progress;commentary;enlightenment现代城市纷乱嘈杂,空气混浊,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直接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和亚健康的出现。

人们在追求健康的路上日益认识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群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森林有着天然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而成为理想的休养场所森林康养得以应运而生,它是林業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以优质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养生方法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保健、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1]森林康养起源于19世纪40 年代的德国巴登威利斯赫恩小镇,其创立了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被认为是森林康养的雏形如今当地有15万hm2市有林、100余hm2的森林疗法步道及疗养观光场所,全镇人口中70%以上的就业几乎都与森林疗养有关日本林野厅于1982年首次提出了森林浴,通过引进德国的森林疗法和前苏联的芬多精科学,结合补充代替医学和循证医学,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初步证明森林浴对于人类健康的益处,并在国民中大力推广森林浴[2]在韩国,1988年开始建造自然休养林2005年,成立了“韩国森林疗法论坛”跨学科研究小组,旨在研究循证森林健康益处并将结果提供给公众,使得国民能更好的进行森林康养活动[3]迄今为止,韩国共营建了近400处自然修养林、森林浴场及森林疗养基地此外,美国与荷兰等发达国家也在积极的进行森林康养方面的开发。

荷兰每公顷森林年接待康养者达千余人,有近20%的人参与到森林康养活动中目前,美国人均收入的 1/8 用于森林康养,年接待游客达到约20亿人次[4]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近年来掀起了森林康养的发展热潮国家林业局于2015年5月6日正式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强调重点发展森林旅游林休闲康养产业[5]由此可见,这些发展现代森林康养的国家,已在传播理念、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认证、政策支持、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日臻成熟,森林康养在全球的发展已呈方兴之势1国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工业革命后,由于“文明病”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使得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率先意识到引导人们“走进森林、亲近自然”有益于人类健康,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起初人们只是感觉与森林环境接触后通常感到放松、舒适,然而,森林环境是如何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有哪些影响等问题却不知晓为了了解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了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实际应用森林康养,以改善健康和进行放松国外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康养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并从实证中积累相关数据,筛选资源优质的森林,建设森林康养基地且对基地进行认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1.1森林康养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关于森林康养效应实证研究方面,早些年间Hawkins L H与Barker T两位学者对空气离子和人体表现的实证研究,指出山区、森林及温泉中高含量的负离子能让人们心情舒畅[6];随后,Ewert通过分析森林利用方面的实证研究,将森林的功效划分为若干类别,包括心理、社会、教育、物理及内部功效,并十分关注森林体验活动对个人的功效[7];Ohtsuka Y等研究了“shinrin-yoku”(森林空气沐浴和行走)对87名(男性29例,女性5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森林环境中行走对降低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有益效果[8];Kasetani 等通过对十二名受试者在林区与市区的对比试验,并在试验中对受试者的心率及脉率进行测量,生理测量结果表明,森林休闲能够有效放松身心[9];Lee J等从东京选择12名37~55岁的健康男性上班族进行研究,对比了他们森林浴前后睡眠时间的变化,得出在不考虑日常体力活动水平情况下森林浴能增加睡眠时间[10];Kawada T证实了在森林中行走,可以显著降低男性和女性尿中应激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及唾液中皮醇浓度,产生放松效果[11];Li Q通过对参加森林三天两夜或一日游受试者的血液和尿液的测量,发现森林浴之旅可以增加NK细胞活性,NK细胞活性的增加可释放抗癌蛋白,表明了森林浴之旅可能对癌症的产生与进展有预防作用[12]。

endprint国外学者对森林康养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着森林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人体免疫功能、人体内分泌系统、血糖和心血管等影响作用展开一般采用现场测试来研究森林环境对人体生理的放松效果[9],测试的指标主要包括血压、脉搏率、唾液皮质醇、血压心率变异性等采用数码血压仪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率;心率变异性采用便携式心电图仪测心电图相邻R 波之间的間隔期;唾液皮质醇通过收集唾液后进行皮质醇浓度的实验室分析[1316]通过测定尿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唾液皮质醇水平以及血清皮质醇、胰岛素等水平来评价森林环境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疗效[11,17]森林环境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采集受试者的血液和尿液,测定其血液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数量和细胞内粒溶素、穿孔素、颗粒酶,以及尿中肾上腺素浓度来实现[11,13,17]采用语言差异法(SD法)和情绪量化表(POMS)的问卷调查方法来评价人们对森林康养的心理效应[18]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5期刘 照,等:国内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1.2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与认证研究为了更为科学的开发森林康养,各国政府、相关机构及企业联合积极推进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与认证。

日本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始于2004 年日本林野厅发表的《森林疗法基地构想》,首次提出了“森林疗法基地”的概念2008 年成立非盈利性组织“森林疗法协会”主要致力于森林浴基地和森林疗法步道的认证、森林疗法的普及和宣传活动、森林疗法的人才培养制度的培养和构建以及森林浴推进系统的讨论与构建,之后便在全国推进森林浴基地和森林疗法步道的建设[19]韩国山林厅2012年发布了自然休养林可行性评估调查要求,并编制了调查报告书,该报告书要求从景观、位置、面积、水系、休养诱因、开发条件6个方面对自然休养林进行详尽而严格的评估[20]除了政府对森林疗法基地建设上的大力支持,学者们也是积极的参与基地的规划设计Mitani Toru等以奥多摩森林疗法基地森林疗法之路的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自然原始条件,构建可供人们康复治疗的人工林设施并将森林康养基地当作一个“森林大客厅”,设计了瞭望广场、森林驿站等与自然零接触的“自然吧台”,并利用基地中较为平坦宽阔的空间,引入医院或健康保健类组织来此建设以区域性老年康复、预防医疗等为目的的健康保健设施[21]在丹麦,森林的医疗保健作用日益为人们认识,近几年来已经有多个森林医疗花园建成并投入使用。

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个由景观设计师、医生、自然疗法师及心理师的研究团队,对纳卡蒂亚森林医疗花园进行了规划设计,在该设计中,通过森林环境中的自然疗法因子与人的行为的联系,提出了从个人私密的环境感官体验,到个人园艺操作,再到包含多个参与个体的疗法体验,最后到完全无庇护的环境体验的4个不同的疗法层次,并根据各疗法层次对森林医疗花园使用面积的需求来进行康复设施的规划设计[22]日本、韩国、丹麦等国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本国的森林康养基地进行了评估与认证,学者们也根据不同森地的特点对康养基地来进行规划设计,使得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朝着规范化方面发展1.3森林康养法律问题与政策研究为了加强森林保健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管理,为国民提供舒适、安全的森林保健服务日本选择在工作初期就以严格的“法律”形式来推进森林康养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其在1985年制定了《关于增进森林保健功能的特别措施法》(以下称《特别措施法》),并于1995年、1996年、1998年、2000年进行过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14年《特别措施法》主要用来“规制”政府工作,从技术层面上看,该法律明确了农林水产省负责制定基本方针,哪些森林用于保健、如何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不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加强协调等内容;此外,在具体操作环节,保健用途森林的造林、抚育、采伐等森林经营措施,以及森林内应该设置哪些保健设施等内容,也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3]。

随着森林保健事业的发展,2005年韩国出台了《森林文化休养法》并在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对《森林文化休养法》进行过多次修订[3]《森林文化休养法》不仅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同时对于森林文化休养规划应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开展基础调查、谁来运营管理网站、如何保护森林保健资源等内容都有明文规定另一方面,该法规定了经营者可以征收入场费和设施使用费,这为后期经营提供了法律保障2015年国会又批准了《森林福利促进法》,将森林福利(forest welfare)作为国民福利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森林幼儿园、森林营地及森林疗愈基地等措施,来具体实施“森林福利”[24]韩国和日本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森林康养为国民福祉、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森林康养发展中的职责及工作任务,并在森林康养的实践工作中不断修订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但对于森林康养的行业法规、市场准入制度、森林康养企业考核制度等相关法律问题与政策研究尚且欠缺,此方面在日后的实践发展中亟待完善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