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力的平衡教学案例及分析.doc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KB
约3页
文档ID:532449508
力的平衡教学案例及分析.doc_第1页
1/3

《二力平衡》教学案例及分析教师:是不是只要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呢? 学生:不是教师: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投影出示:请你设计“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根据生活实例 “静止的吊灯 ”,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什么?应用到什么科学的研究方法?你预测实验方案应排除的干扰因素是什么?学习指导:可以参照教材33页“实验探究部分内容” ,交流合作,设计探究方案并实验总结规律)教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告诉其他同学你的猜想学生:可能跟力的大小有关,如果灯的重力大于拉力,灯就会向下落而不是静止在那了学生:可能力的方向的相反,如果两个力的方向都向下,灯就会向下落学生:可能两个力得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向旁边拉灯线,灯不会静止在被拉到的位置,而是还要回到原来的位置教师:同学们还有其它的猜想吗?学生:是不是还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比如灯泡被打碎时,重力和拉力就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玻璃碎片就会落下来教师:说得有道理还有其它猜想吗?既然没有了,那我们同学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实验方案,可以结合桌面上所给的器材。

有的小组给的是两端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钩码、细线 ;有的小组给的是两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钩码、细线;有的小组给的是定滑轮、薄纸片、细线、铁架台、钩码,铁架台和滑轮已经组装好)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言)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是否跟力的大小有关时,只让力的大小不同,其他都相同我们想先将木块两端各系一根细绳,通过滑轮垂在面下,象书上的图那样,两端先各挂一个同样的钩码,看木块是否运动,再一端挂一个,另一端挂两个,看木块是否运动,再进行比较,若挂相同钩码和不同钩码时都没动,猜想不成立,否则猜想成立教师:设计的真好,不仅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还体现了比较的科学思想,其他同学的设计呢?学生:探究是否满足力的方向相反时,我们的装置与他们基本一样,只不过他们是木块,我们是小车,我们先在两端各挂一个钩码,再将两个钩码都挂在一端,比较两次小车的状态,若在同一端时木块依然静止,猜想错误,若运动了,则猜想正确学生:探究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时,装置跟他们一样,我们想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看木块是否能保持在扭转的位置不变,若能,猜想不成立;若还回到原来的位置猜想成立另外,我们还设计了是否要在同一物体上,只要按第一组的实验,当木块静止时,用刀将木块砍两瓣进行比较就行,可是我们没有。

学生:老师,我们这组行,我们用滑轮、纸片来探究,当静止时,将纸片思维两瓣就可以比较了教师:同学们设计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并归纳结论学生:(进行合作实验) 教师:(参与学生实验,并与学生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已进行完实验)同学们都完成实验了,你们得到什么结论了呢?学生: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时才保持平衡 学生: 我有不同意见,我们组两端挂的钩码不同,但木块也可以保持静止不动 教师: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我们要研究的是几个力的平衡学生:两个教师:实际木块水平方向受到几个力学生:(交流)三个教师:那什么影响呢?学生:摩擦力教师:那我们怎么样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到最小呢?学生:我明白了,为了减小摩擦,老师还给我们准备了小车,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了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学生:我也明白了,我们组的实验装置使用纸片和滑轮,几乎就没有摩擦了教师:我们既然已经探究出二力平衡的条件,那么就检验我们的收获吧!看那个实验小组能先答出来(投影出示: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C. 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学生:(纷纷举手)选D教师:A错在哪了呢?学生:书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书上,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教师:有没有道理呀?学生:同意教师:真聪明!可以马上就应用上。

咱们再来抢答另外一道题(投影出示: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多少?二力平衡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小声商量)为零;同一直线相反方向的两个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所以为零教师:真厉害!你将来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 家第二个问题谁知道?学生: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教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学生:是教师:我们知道了二力平衡的条件了,也知道了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零,下面咱们将牛顿第一定律补充点内容,使它更完整学生:可以这样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就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也可以这样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就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教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这样补充后,反过来说: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与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就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同学们想一想,完整不完整?学生:完整教师:但同学们想一想,地球附近的物体有没有不受力的时候?学生:没有教师:那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我们身边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只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一定受平衡力案例分析:初中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规律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际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认知的态度 英才学校 张传来 2008年 4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