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质量应知应会(修井部分)目录第一章 通用工序第二章 井下落物打捞第三章 套损井整形第四章 套损井打通道第五章 套损井密封加固第六章 取换套管第七章 报废作业第八章 找漏封窜第九章 套管内侧钻第十章 侧斜井施工第一章 通用工序由于本学习材料是按工艺进行质量控制描述,为了简洁明了,本章节对通用工序进行汇总,在后面章节各工艺里提到相应工序时不再详细说明一、洗井1、观察套管压力,缓慢打开放喷闸门,放掉套管气2、根据施工井况的不同采取正洗井、反洗井或正反交替进行等适宜的洗井方式3、洗井开泵时应注意观察泵注压力变化,控制排量由小到大,同时注意出口返液情况对于Ф139.7套管,排量一般控制在0.4-0.5m3/min4、洗井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泵压、排量、出口量及漏失量等数据,泵压升高,洗井不通时,应停泵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不应强行憋泵二、压井1、观察套管压力,缓慢打开放喷闸门,排出套管气,直至出口见液为止,关闭放喷闸门,观察套压2、根据套管压力选择适当的压井液1)压井液密度计算公式 γ=,γ----压井液密度,g/cm3P----油井静压值,MPaH----油层中部深度,mk----附加量,0.15-0.3(2)压井液量确定公式v—压井液用量,m3r—套管内半径、半压井时选用油管内半径,mh—压井深度,mk—附加量,取0.15-0.33、对有循环通道的井,可优先选用循环法全压井或半压井;没有循环通道的井选用挤注法压井;4、压井过程中排量不能低于0.3m3/min,最高压力不能超过油层破裂压力,测量压井液进出口密度差不大于0.02g/ cm3可停泵。
三、替喷1、下替喷管柱至人工井底1-2m2、泵入替喷液,替喷全过程要连续不停泵3、替喷泵压接近或高于地层吸水启动压力时,应采取二次替喷或二次以上替喷4、替喷后进出口密度差小于0.02g/ cm3为合格四、通井1、通井规的直径一般选择比套管内径小6mm~8mm,长度为2m~4m,特殊情况按情况按设计要求选用2、通井规在下井前要严格检查测量,并绘制草图注明尺寸3、通井不能用作业机或打捞车软通,应下管柱通井4、通井时必须下入能够循环的工具,下通井规时要求平稳操作5、注意观察,如遇阻悬重下降2kN~2.5kN时,应上下活动,查明下入深度,严禁猛放、硬压、要分析原因查明情况6、如果下不去,可起出换缩小2mm的通井规继续通井,一直通到方案要求的位置7、通井规在井内遇卡,活动管柱,冲洗无效的情况下,应起出管柱,下铅模或测井进行调查8、通井完后,起出通井规详细检查,认真检查记录数据,发现有印痕严重的采取下步措施,禁止用通井管柱冲砂或进行其他井下作业五、刮蜡(套管刮蜡)1、选用小于套管内径6-8mm的刮蜡器进行刮蜡,如果下不去可适当缩小刮蜡器外径2、刮蜡深度一般为射孔井段底界10m,特殊情况按设计要求执行。
3、刮蜡前,出口必须接硬管线4、油管清蜡、丈配、组装下井工具,下刮蜡管柱,一般采用边循环边下管柱施工5、在刮蜡中应加强循环和注意观察出口死蜡的通出情况,一旦不出应立即停止,分析原因,进行处理6、刮蜡至设计深度后,用不少于井筒容积2倍的热水(温度不低于70℃)或溶蜡剂洗井,或用同等压井液进行循环洗蜡7、刮蜡时,一般采用反循环洗井,刮蜡器下端不得为锥形六、套管刮削1、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刮削器、油管(或钻杆)2、下管柱时要平稳操作,下管柱速度控制为20m/min~30m/min下到距离设计要求刮削井段前50m左右,下放速度控制在5m/min~10m/min接近刮削井段并开泵循环正常后,边缓慢顺紧扣方向旋转管柱边缓慢下放,然后再上提管柱反复多次刮削,直到下放悬重不再下降为止3、若中途遇阻,当悬重下降20kN~30kN时,先停止下管柱,然后缓慢下放4、刮削作业后应进行洗井5、通井、刮蜡、刮削过程中,必须掌握悬重变化,控制悬重下降不超过30kN七、探砂面1、探砂面可选用两种管柱,加深原井或下入光油管探砂面2、使用加深原井管柱探砂面,起出后,核实井内管柱,算出砂面深度、砂柱高3、下入光油管探砂面,必须装灵敏度较好的拉力计观察悬重变化,要求平稳操作,严禁软探砂面。
4、下油管进入射孔井段后,应控制下放速度,管柱遇阻后,连探三次,拉力计(表)负荷下降20kN~30kN,数据一致为砂面深度八、冲砂1、选择冲砂方式、下井工具及冲砂液1)正冲砂冲入性好,反冲砂携砂能力强;(2)正冲砂选用内径较小的工具,如笔尖等,反冲砂选用外径较大的工具,如喇叭口等;(3)冲砂液本着携砂能力、防喷和防漏、保护油层、经济适用的原则来选择2、下平稳冲砂管柱要求管柱下至距砂面3m处3、连接冲砂管线要求连接处用安全绳固定4、冲砂当管柱下至砂面以上3m处时开泵循环,观察出口排量正常时,缓慢下放管柱冲砂冲砂时尽量提高排量,保证把冲起的沉砂带出地面5、接单根冲砂接换单根前,循环2周,充分循环洗井,防止沉砂卡管柱,停泵,迅速连接单根,开泵循环,下放冲砂6、大排量洗井冲至人工井底后,上提管柱1-2m,用清水大排量冲洗井筒2周以上,出口含砂量小于0.2%为合格7、探人工井底冲砂结束后,下放管柱实探人工井底8、如中途发生泵故障时,必须提出原砂面以上15m,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保持正常循环9、冲砂时上水管线要装滤网除砂,出口要有沉砂池,循环池的冲砂液要求保持清洁干净10、冲砂结束,起出管柱后要核实管柱,冲砂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第二章 井下落物打捞一、工具准备1、打捞管类落物工具见表1表1 常用打捞管类落物工具工 具 名 称适 用 条 件内捞工具公锥鱼顶带接箍或接头被卡落物滑块打捞矛遇卡的井下落物卡瓦打捞矛经套铣需倒扣的落物可退式捞矛遇卡的井下落物倒扣捞矛遇卡落物或经套铣出的部分落物油管接箍捞矛油管接箍完好及下部落物无卡外捞工具母锥鱼顶为油管、钻杆本体等落物可退式卡瓦捞筒鱼顶外径完整而可能有卡的井下落物倒扣捞筒鱼顶外径完整,部分可倒出的落物开窗捞筒鱼顶外径完整,并带有接箍或台肩的无卡落物2、打捞杆类落物工具见表2表2 常用打捞杆类落物工具工 具 名 称适 用 条 件可退式抽油杆打捞筒打捞断脱在油管或套管内的抽油杆抽油杆打捞筒打捞断脱在油管或套管内的抽油杆组合式抽油杆打捞筒在不换卡瓦的情况下,在管内打捞抽油杆本体或抽油杆台肩及接箍活页式打捞筒用来在大的环形空间里打捞鱼顶为带台肩或接箍的落物三球打捞器在套管内打捞抽油杆接箍或抽油杆台肩部位偏心式抽油杆接箍打捞筒用来打捞抽油杆接箍捞钩在套管内打捞弯曲的抽油杆抽油杆接箍捞矛用来在油管或套管内捞取鱼顶为接箍的抽油杆3、打捞小件及绳类落物工具见表3。
表3 打捞小件绳类落物工具工 具 名 称适 用 条 件磁力打捞器铁磁性落物循环打捞器体积很小或已成为碎屑的落物抓捞类打捞工具未成为碎屑的落物自制打捞工具针对某种落物设计专用工具内、外钩打捞绳类落物4、自制特殊打捞工具要安全可靠,达到进可捞获,退可释放,不损坏套管及鱼头,不导致事故复杂化二、压井、起原井三、通井、刮蜡、冲砂用标准通井规通井至鱼顶位置,要求鱼顶以上套管完好冲砂至鱼顶深度时应防止损坏鱼顶,洗井需干净四、验证鱼顶1、打印下印模前应认真检查印模质量,以保证其质量合格打印时悬重下降不得超过10kN~20kN,不得两次下击2、通过其它方法获得的鱼顶和套管情况应真实准确3、鱼顶以上套管有问题时,修理套管后再打捞,以便工具能顺利下到鱼顶位置,并能正常作业4、鱼顶破坏时,应先修整鱼顶,使其具备打捞条件5、如鱼顶上部油层出砂,应将沉砂冲净,如出砂严重,应采取防砂措施后再打捞五、钻柱组合及工具选择1、根据需要选择钻具组合2、根据印模情况选择合适打捞工具3、检查工具是否合格,绘制示意图,并标明各部规范、扣型等4、下井前,先进行地面试验,保证活动部件灵活可靠,能顺利完成打捞作业。
5、最大外径一般应小于套管内径6mm6、套管内径较大时,为防止工具插入鱼旁(如公锥、捞矛),应带筒式引鞋六、打捞1、当工具下至鱼顶上部1m~2m时,开泵冲洗,并逐步下放工具至鱼顶,观察泵压和悬重变化,判断打捞情况捞上落物后,试提并上下活动管柱,必须有专人指挥,同时观察修井机、井架、绷绳、地锚桩和游动系统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处理,待正常后才能继续施工2、每次打捞过程中,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将鱼顶破坏,防止事故复杂化3、每次打捞完成后,应检查工具是否完好,并详细记录.工具如有损坏,应分析原因,研究措施并更换工具4、管柱遇卡时应慢慢活动,分析原因,进行妥善处理需进行倒扣时,应测出卡点位置,根据卡点深度确定倒扣载荷5、如需震击解卡,下击时,上提管柱行程不超过1.5m,下放速度以钢丝绳不跳槽、吊卡不顿井口为原则,速度应快上击时,以液压上击器调试后的震击力为基准确定上提载荷、行程,震击发生后,停2min~3min后下放钻具,重复上提震击6、倒扣时,转盘补心固定牢靠,防止飞出伤人7、禁止人工倒扣8、捞取落物后起钻,其上提负荷必须控制在打捞工具安全负荷内,避免再次出现事故,不许用转盘卸扣9、起下钻操作应平稳,防顶、防顿,不猛提、不猛放。
10、起出工具,检查捞获情况并制定下步措施,直至捞获全部落物第三章 套损井整形一、工具准备冲胀式整形扩径系列工具见表4 表4 冲胀式整形扩径系列工具 单位:mm工 具 名 称规 范级 差楔形整形器φ25×(φ90-φ104)×8002锥形整形器(φ60-φ96)×2602梨形整形器(φ96-φ122)×3002二、整形1、套损情况调查通过打印落实套损性质、形状、深度、通径2、整形扩径⑴适用于通径大于φ90mm的套管变形井⑵工具选择:① 若套损通径在φ90~φ96之间,首次选择大于套损最小通径1mm~2mm的楔形整形器或锥形整形器,而后级差2mm逐渐增大;②若套损通径在φ96mm以上,首次选择大于套损最小通径1mm~2mm的梨形胀管器,而后级差2mm逐渐增大⑶工作管柱结构自上而下为:整形器、安全接头、正规扣钻杆(1根)、钻铤(1根)、外加厚钻杆柱⑷操作要点:① 工具下至变形井段以上1m~2m时,记录钻具悬重;② 全钻压下放钻柱,预探整形段顶点,在钻杆方余长度上做记号;③ 整形时,大钩与吊卡之间应用钢丝绳连接,钢丝绳破断拉力应超过1000kN,钢丝绳长度以吊卡不顿井口为原则;④ 上提冲程3m~4m,以自由落体方式下放,当记号距井口10cm时刹车,利用钻柱惯性力使整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