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体”变迁看新闻写作创新孙樱2013.8 期多少年来,“ 新华体” 在国内新闻界一直被视为一种特定的官方新闻体裁,其新闻消息文体的标题、结构、语言风格一直保持着高度稳定和固化它既给人留下简洁、快捷、直接的印象,同时又让人感到多少有些僵化、呆板、生硬:其一直不变的导语、主体、结尾“三段论”结构模式老套;平铺直叙没花样的写法几乎千篇一律;呆板僵化无表情的语言令人觉得生冷板硬然而,近年来代表着新“新华体” 主流的《新华每日电讯》,沐浴着改革的劲风,日益出新奇,频频现新容,不仅在版面改革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在主打体裁消息的采写和编排处理上也不断创新,使“新华体”这一老树不断发新枝、生新芽、开新花,展现出勃勃生机,绽放出新的艳丽和灿烂笔者以为,近年来《新华每日电讯》上的新闻消息体裁呈现出 3 个鲜明独特的个性,值得新闻界同行关注、借鉴和思考一、标题里面有标点,读者读着不觉累在新闻界,人们对消息的标题要求是非常苛刻的,这就是:消息标题首先是要准确,其蕴涵的事实表述、观察角度、思想倾向等要最准确地反映消息内容,决不能题不达意;消息标题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罗罗嗦嗦,尽量不多用一个字;消息标题要生动,在准确、简洁基础上,尽量追求形象、生动、精彩,有感染力,有可读性。
基于这些要求和标准,消息标题都是能短则短,高度精炼,更忌讳在标题上使用标点符号然而,《新闻每日电讯》上的消息 “新华体”,却以“标题里面有标点”为突出特色,并且不仅有问号,还有逗号、冒号、感叹号,有时还有其他的标点符号有了这些标点符号,使得许多原本不得不较长的消息标题有了“喘气”的机会,显得不再那么冗长,不再那么罗嗦,让读者读着也不觉得累人了过去有一些消息标题虽然高度精炼,但如果不反复琢磨还真不好把握其准确意思,极容易产生歧义,如《基层生活多样性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如果把“性”归到前6 个字上,则尚可理解题意,如果把“性”归到后 8 个字上(基层生活多样/性调查结果令人深思)意思就乱了我们尝试借鉴《新华每日电讯》报的做法,把标题做成《基层生活多样性: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加上一个冒号,意思就明晰,问题也就鲜明多了《新华每日电讯》的做法启示我们,许多消息标题由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标点符号,还增添了许多感情色彩和解释功能,使得文字不多的消息标题具备了更多信息元素,在一定意义上扩展了消息标题的内涵如:2013 年 6 月 17 日第 2 版上消息标题《广州:6 座墓葬被毁,到底是不是“误会” 》,6 月 14 日第 2 版消息标题《淮安:量化“考廉” ,“红牌” 干部将可免职》,虽然加上那么多标点符号,但读者读了并不觉得繁琐,反而觉得清晰,这就达到了目的。
二、消息内设小标题,零乱信息有条理在消息正文部分,新的“新华体” 里经常会出现“小标题”,这些“小标题”有的出现在段落之间,有的出现在各个段落开头位置消息正文中再加标题,这种做法不仅在过去不多见,就是在如今其他新闻媒体上也不多见认真研读《新华每日电讯》上的正文中有小标题的许多消息,我们会感到,有了这些“小标题” ,消息中内容更加条理化,逻辑关系更清楚,层次感更强现在许多新闻消息,尽管文字并不长,但由于信息交代衔接过于紧凑,许多话没说清楚,读者看得十分累,必须认真分析前后交代,才能明白作者真正意思而《新华每日电讯》报上许多消息由于在正文中使用了“小标题”,在交代信息过程中就替读者把信息要素进行了整合归类,令人看起来更加清楚轻松,也便于读者更加准确把握真实信息这就等于消息不仅在大标题上长了“眼睛” ,也在正文中长了许多“眼睛” 和“嘴巴”,可以更加及时、更加详细地向读者交代信息如:2013 年 5 月 28 日《新华每日电讯》一版消息《“最难就业季”,高职中职受青睐》,这是一篇加了新闻电头的消息,但文中却出现了“高职中职就业率超过 95%、基本未遭遇就业难”“人才培养定位准确、专业设置紧跟市场”“认同‘蓝领’ 身份、‘ 有技术不怕没饭吃’”3 个小标题,从 3 个方面剖析了高职中职就业趋势,读来令人深受启发:家长和学生必须改变成才观和就业观,不一定非要读大学才能成才。
还有一些情况是,有的消息正文中的小标题,是附加在每段文字开头的,虽然看上去也是一句话,却能起到小标题的作用;还有的小标题以一小段文字体现出来,看上去是一个小段落,实则上是个小标题比如 2013 年 6 月 14日《新华每日电讯》第 7 版消息《贾平凹:做时代的记录者是我的使命》,正文中有 3 个小段落,实则上就是 3 个小标题尽管这种小标题显得略长了点,但比能把主要内容用相对少的文字概括出来,尽可能地节省读者时间还有,同一天的《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速》一文,也是运用“段落小标题” 的形式,把文中重点提领出来,引人瞩目三、 正文里面有黑体,同是信息显轻重在新的“ 新华体”体裁里,许多消息的正文中出现了“多数排宋体少数排黑体”的现象,这在国内新闻媒体的版面上更是不多见的无论是一版重点新闻,还是二三版等一般新闻,或是普通社会新闻,都经常用黑体把一些应当引起读者关注的内容突出出来,使得这些信息在不改变字号、不增加小标题、不多占版的情况下有别于其他一般信息,这是《新华每日电讯》成功的尝试2013 年 4 月 29 日的《新华每日电讯 》头版头条,刊登的是习近平同全国劳模座谈的消息《人世间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在这篇消息的正文宋体字部分中间,有 5 处内容使用了黑体字,在正文部分显得格外醒目,让读者在看 1000 多字的消息里,能很快看到“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等重点内容 同样是 4 月 29 日的要闻版,《新华每日电讯 》在报道李克强总理到中国疾控中心考察的消息《继续毫不松懈科学有序做好重大疫病防控》中,也是用黑体字体,把李克强讲话中的 6 个重点部分和重要话语突出出来,起到了浓笔重抹、轮廓突出、提纲挈领的作用实践证明,《新华每日电讯》在消息正文当中把部分内容排成黑体字这种尝试是成功的,受到读者欢迎,不失为办报方法和新闻版面编排上的一个创新。
作者单位:人民海军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