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和声技法特点 苗旺【摘要】音乐创作技能中,和声技法是典型代表,音乐作品品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要看和声技法的质量格里格的音乐作品在风格上清新大胆,非常成熟,音乐作品中的和声风格接近于印象主义音乐,又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本文就其钢琴抒情小品的和声技法特点作主要分析,为以后音乐创作中更好地应用和声技法积累一些理论资料关键词】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和声技法特点J624.1 A一、四六和弦(一)作为阻碍终止的四六和弦格里格音乐作品中阻碍终止的四六和弦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这种和弦,突出表现在《寂静的深林》的结束部分这首作品中应用的阻碍终止和弦格里格先生选择使用了不同方式,一种是属七和弦,一種是属七和弦的转位七和弦,应用其中的一种进到下属的四六和弦中,作为其阻碍终止,将其代替成为原本期望下主和弦,与传统形式有着较大区别谱例中的四六和弦的使用,给人带来一种空旷和神秘的听觉感受并且在应用了这种进行后,作者常常会应用主和弦对其有一个解决二)四六和弦连续进行最早用到四六和弦连续进行创作的音乐家就是格里格,这种方法被应用之后,彻底解放与独立了四六和弦,从此四六和弦有了新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倚音和弦和不协和的和弦,其类似于减七和弦,被赋予了更多色彩。
转调的过程中使用连续性的四六和弦,可以呈现出如同使用连续性的属七和弦或者减七和弦的效果比如,在格里格音乐作品的《过去》中,就有这样的应用,可见谱例二作品在一开始的时候,用到了可以省略五音方式的主和弦,将G大调有着怎样调性预示出来,紧接着格里格用到半音下行方式,体现出四六和弦的连续性进行这种和声方式形成的和弦声音,使得人们听上去会有阴森、不安、紧张的感觉,整个作品表现出一种色彩暗淡的色彩三)作品开始处用到四六和弦传统模式下,音乐作品创作中经常将四六和弦应用在作品结构中,或者使用其去补充终止进行但是,格里格先生打破了这样一种方式,将这种和弦应用到一个作品的开始部分这时四六和弦的主要作用类似于基本和弦,并能替代正三和弦应用比如,在作品《幻影》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做法,这种方式创作的音乐作品,大大提升了作品的紧张程度,并充分地利用了和声张力经过对格里格音乐作品中四六和弦应用的分析,明显可以看出格里格应用该种和弦,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丰富和声色彩格里格将这种和弦随意应用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和声色彩,比如确定或者不确定的、朦胧温柔的、坚定有力的、明亮的、暗淡的、稳定与不稳定结合的这种和声特点是印象派的雏形,经过后来其他音乐大师的发展,形成了具体的印象派风格。
二、不协和性质的和弦(一)不协和的和弦创新应用属十一和弦《夜曲》中的一部分出现了不一样连续性两个V11和弦进行,于a小调的应用之后,再次于bD调之后使用了这种和弦总体概括就是,转位还有作半音变化很少出现,三度和五度以及七度或九度音经常性被省略,其中和弦解决与传统解决形式不同最后就是属十三和弦的应用,出现在音乐作品时,常常被省略一个,或者很多个音程还有就是不使用那种带有变化音的这种和弦,比如《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中二)附加音和弦的应用以原有和弦为基础,增添原来不存在的那种音形成和弦,就是指附加音式和弦添加音会将和弦结构改变,不会将和弦基本功能改变欧洲的舞曲中就擅长使用这种方式,呈现出了不同风格具体添加形式为,将大六度附加在主和弦上,叫作维也纳六度;或者大七度附加在主和弦上,被称之为巴黎七度附加音不需要做转位,如果转位,将会不具有特定的风格但是,不是那些重视某种风格的作品,也可以对附加音实施一些转位处理《挪威舞曲》中,第二小节第二拍上,平行了大调二度两个倚音之间的冲突,呈现出了打击乐器效果三、结语综上所述,格里格不仅继承与发展了西方传统古典主义时期及浪漫派时期的作曲技法,而且融入了挪威民族民间音乐,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
参考文献[1]代悦.浅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创作特点[J].戏剧之家,2017(02):88.[2]张凤玉.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民族特征与演奏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北方音乐2018年14期北方音乐的其它文章“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钢琴教育创新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中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论小学声乐启蒙教学的策略探讨立足以人为本 夯实音乐教学浅谈中小学开展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