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1关于培养学生数学观、价值观的理解传统数学以实用为前提,重计算,轻逻辑,始终没有形成严密的 演绎体系,长期滞留在借助文字叙述各种运算阶段上,妨碍了数学发 展为纯理论的独立学科例如:我国古代《周易》里讲的太极、两仪, 阳爻〃〃阴爻〃〃,17世纪当《周易》传到德国时,哲学家、数学家莱 布尼茨读了《周易》后,顿悟,发明了只有0和1两个数字的新算术 即〃二进制〃理论,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信息 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改变了整个世界这个例子说明了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多么重耍,堪称不同文化交流与联系的典范新课程标准 在课程目的幺观指导下,课程标准改变了大量选修课程(包括数学史、 数学家事迹贡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崇尚数学的 理性精神,帮助了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 正确的数学观新课程目标对培养数学观提出的要求比教学目的更有指导意义,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制定,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 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中学课程中,这 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应有地位的确立。
这一举措表明新课程标准对数 学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表明它善于吸纳 数学教育的新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将使新中学教学课程具有 更全面的育人功能,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情感意志, 价值观也得到健康的发展2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理解新课程目标提出〃逐步地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认为这体 现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耍的, 因为学生在学校不可能学到他们今后一生所需要的知识,而且知识是 不断更新的,因此,自学能力具有终身价值在学生时期逐步发展自 学能力是必要的,这是新数学教学目标提到的能力要求,我认为教学 目的在能力目的上对课程目标是有启示的,课程目标在吸收教学目的 精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之外,又提出培养学生独立荣获数学 知识的能力3关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的理解数学的教育性是教学内容所固有,教育目的是要通过教学來实现 的根据数学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史非常有利的,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来实施:(1)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学的产牛和发展,以揭示数 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如数的概念的发展,为表示相反方向的量引入负 数,为测量无公度的线段引入无理数等。
2) 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教学中要反映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正和负、常量和变量、微分 和积分、直线和曲线、偶然和必然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实例事实 上,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它们的内在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辩证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要指出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命题与命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培养 学牛对事物认识的联系观点如指数与对数、微分和积分等概念就是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但是它们的运算方法乂是各不相同3) 要反映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如函数概念儿何变换等,都反映了运动的变化、相互联系的观点, 乂如由割线到切线、由棱柱到圆柱等等也都是这方面的例子数学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课程目标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 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 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 步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由此看出新课程目标对培养学生数学 观所提出的要求是跟上时代的步伐的4关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理解数学这门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处,除研究对象不同外,最突出 的就是对象的内部规律的真实性,必须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以 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对象的内部规律的真实性。
首先必须明确对象 的概念;其次是内部规律必须表现以命题的形式(包括公式)一经推 理证明后,就叫做定理因此一部数学理论,即由一套概念命题和命 题的推理证明所组成逻辑思维能力有辩证思维、分析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指的就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如数据、实例等) 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抽象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从而形成概念及其内部规律的发展的思维形式分析思维指的就是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要求学生对概念能够予 以确切的定义,能使定义得到正确的运用,也能正确地对概念进行分 类直觉思维,美国心理学家1・S•布鲁纳说,在数学中直觉概念是 以两种不同意义上来使用的,一方而说某人是直觉地思维,意即他 用了许多时间做一道题目,突然他做出来了,但是必须为答案提出形 式的证明,另一方面,说某人是有良好的直觉能力的数学家,意即当 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能够迅速作出很好的猜测判定某事物是不是这 样,或说出在儿种解题方法中哪一个将证明有效显然,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是截然不同的,过去在数学教学中, 常常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单纯地贯彻在形式逻辑 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局限在推理能力的培养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对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