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芯栽培反季节双孢菇技术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7页
文档ID:284068291
玉米芯栽培反季节双孢菇技术_第1页
1/7

玉米芯栽培反季节双胞菇技术承德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辖八县三区,常用耕地面积 396. 18万亩玉米是当地的主要秋粮作物,全市种植玉米 190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47. 95%,玉米芯资源极为丰富 经测算,玉米芯有机质含量为91.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51.8%,碳氮比为56. 7 : 1,是种植食用菌的极佳原料以前,玉米芯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大多被农民作为燃料 或堆弃,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近几年,由于反 季节双胞菇市场需求量大,销售价格高,栽培面积也在逐年 增加,而稻草资源相对紧张,价格逐年上涨,并且需大量从 外地运进,从而提高了双胞菇的生产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利用玉米芯作为主要培养料,进行反季节双鞄菇栽培试 验,并与常用培养料稻草进行了系统比较,玉米芯栽培反季 节双胞菇,单产达到12. 5公斤,最高单产15公斤,大大提 高了反季节双胞菇的产量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现将利用玉米芯栽培反季节双胞菇技术介绍如 下,供广大种菇农参考一、栽培季节的选择反季节双砲菇建堆时间安排在4月上旬,由于这个季节 室外温度比较低,培养料一次发酵时间大约需要35天左右; 5月上中旬开始进棚上料,之后进行二次发酵;6月上旬播 种,6月中旬覆土,7月上旬出菇,10月中旬出菇结束。

二、 场地的选择双砲菇出菇棚选择搭建在地势平坦、硬实的地块(预防 建棚后由于地面松软,造成出菇棚或出菇床架倒塌、倾斜), 用水、排水方便,周围无污染源,菇棚走向应顺风向搭建, 出菇棚长30〜50米、宽10米、高3. 5〜4米为宜,出菇床 架排列方向与菇棚长度垂直,每架分6层,层距50〜55厘 米,底层距地面20〜25厘米,床架间留60〜70厘米的工作 通道,床面宽1〜1.2米,菇棚和出菇床架多选用竹竿或木 杆搭建;每条过道两端在棚壁上开上中下3个对流通风纱窗, 规格约40厘米X30厘米,关、开要灵活;每隔3〜4架在棚 顶端开设一个带伞状帽的排气口,保证双胞菇在生长过程中 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三、 培养料的配制种植100平方米双胞菇,需玉米芯2000公斤,干牛粪 200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50公斤, 石膏粉40公斤四、 建堆将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加工粉碎成2厘米大小 的颗粒,建堆前一天预湿;干牛粪碾压粉碎将玉米芯、牛 粪混合均匀,先加入二分之一的辅料分层撒入,边建堆边喷 水,使原料充分湿透,建成底宽2米、高1.5米、长度适宜 的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升温发酵五、 翻堆翻堆的具体时间应根据料堆内部的温度变化而决定,通 常建堆后10天料温升到65〜7(TC左右,当2天内温度不再 上升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掌握“内外交替”的原则, 同时根据培养料的干湿程度适量喷水,一次翻堆后覆膜保温 继续发酵。

后两次翻堆时间分别过10天左右进行,这时要 撤去覆盖的薄膜,每隔1米的距离打直径10厘米的孔,以 利通气散氨第二次翻堆时均匀撒入剩余的辅料,第三次翻 堆时喷入2. 5%敌敌畏0.5公斤,以杀灭残存在培养料中的害 虫和虫卵优质的玉米芯腐熟培养料表现为咖啡色,玉米芯 变软,含水量适中,手握不扎手,并有3〜4滴水滴出,无 臭味、酸味、氨味,pH值为8左右,含水量65%〜70%上 架的培养料要求厚度在25〜30厘米,料面保持疏松状态并 微呈拱形六、 二次发酵培养料上架后密闭菇棚1天,使棚内培养料温度均匀一 致,然后通入蒸汽,24小时内使棚内温度上升到60°C,保 持36小时;在继续加热的同时,适当打开出菇棚通风窗, 排放棚内蒸发出的有害气体,持续12小时当棚内温度降 到50〜55工时,关闭通风窗口,减火控温,维持此温度24 小时,之后停火闷棚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降温,待温度降 至28°C以下时做播种准备七、 播种播种前须进行床面培养料整理,即把培养料全部翻松、 翻匀和整平,目的是排除培养料内部的废气,并使其疏松、 薄厚一致有结块的料要全部抖松,否则播种后会减慢菌丝 生长速度,甚至产生杂菌而导致减产。

菌种选择双鞄菇AS2796,其特点是抗逆性强、耐高温、 产量高、商品性状好(优质菌种的标准是:瓶壁菌丝呈线状 和绒毛状,绒毛状菌丝应多于线状菌丝,菌丝色泽洁白、健 壮、香味浓凡是菌丝萎缩、吐黄水或菌丝呈黄色、绿色等 其他色泽的菌种,都不能使用)在钩挖菌种前,用0.1%高 猛酸钾溶液将菌种瓶的外壁、盛放菌种的容器、钩挖的工具 擦洗消毒;然后拔去棉塞,钩去瓶内的原种块及瓶口表层菌 种,再用0. 1%高猛酸钾溶液擦洗瓶口,随后钩挖菌种,钩出 的块状菌种,需人工用手掰成颗粒状按照每平方米播1.5〜 2瓶的播种量,首先把三分之二的菌种量撒在料面,用手指 插入料内轻轻抖动,让菌种与上半部分培养料均匀混合,然 后将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菌种撒在料面,用木板或手将料面整 平,并轻轻拍压,使培养料松紧适宜并与菌种充分接触,有 利菌种迅速萌发吃料八、 播种后的管理播种后3〜4天,应密闭菇棚以保湿为主,棚温保持在 24〜26°C,保证菌种正常萌发和菌丝的生长,期间若棚内温 度超过28T,要短时间通微风降温播种后5〜6天,菌种 长出绒毛状菌丝并开始吃料,10天左右料面基本封满,这个 阶段要适当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保持在25〜27°C,降低空 气湿度,使料面处于微干状态,促使菌丝向湿度较大的料内 生长。

当菌丝吃料二分之一时,为增加培养料通透性、促进菌 丝向料底生长,可用铁叉或木棍在料面相隔20厘米处插入 料四分之三处,轻撬抖松变硬结块的培养料,有助于菌丝向 下吃料播种后15〜20天,大部分菌丝已长到培养料四分 之三处,即可准备覆土九、覆土覆土选用地表40〜50厘米以下的黄粘土,这种土的特 点是有机质含量低(覆土中有机质含量过髙,会导致菌丝旺 发徒长,不能出菇),吸水和持水性能较好,加入稻壳后疏 松透气性好,覆盖后不形成硬皮、不龟裂种植100平方米 的双鞄菇需备土 4立方米、石灰50公斤、稻壳75公斤覆 土的制作方法是:将生黄粘土、石灰、稻壳均匀混合在一起, 多菌灵0.5公斤溶于水后将土渗透,盖上薄膜闷2天,达到 杀灭虫菌效果制作好的覆土表现为湿度均匀,含水量在 16%〜20%左右,pH值在8〜& 5,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最 佳状态覆土时可采用一次覆盖方法,覆土厚度在3. 5〜4 厘米覆土初期仍属发菌阶段,关键措施是调水,原则是少 喷、轻喷、循环喷,达到“调透土,不漏料”的效果培养 料温度要保持在22£左右,发菌棚内湿度以65%〜70%为宜十、出菇管理反季节双砲菇出菇期在6月底到7月上旬,这时气温日 渐升高,进入盛夏季节。

关键要做好出菇期棚内降温的工作,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三种:1.在出菇棚外铺架遮阳网,遮阳 网要高出菇棚50厘米,以利通风遮阴2.在出菇棚顶铺设 微喷管,最好顺菇棚长度方向铺设三道,接通地下井水(承 德盛夏季节测定地下水温度为8°C),在出菇时节遇高温天气 时喷水降温,保证棚内温度在18〜2(TC之间3.控制好对 流窗口、排风口的开和关,及时调节棚内通风状况,并控制 温湿度覆土后15〜18天,菌丝即可爬上土层,临近扭结状态, 此时要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控制在18〜20°C,喷水量在每 平方米0.5公斤,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当菇蕾长到 黄豆大小时,再喷保菇水每平方米1公斤(注意:出菇期喷 水时力求均匀,最好呈雾状,且喷水时一定要通风换气,切 忌喷闷棚水)之后维持适宜的棚内温度和湿度,直到菇体 成熟菇盖直径在3〜4厘米时及时采摘每采一潮菇都要 及时清理菇床,去掉老根或死菇,再用土把凹坑填平,补充 营养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河北省承德市农牧局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张铁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