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八阵图》的诗意原文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语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作品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