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 9 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习目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主干知识】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中期2、背景:(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2)市场:海外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需要(直接) 3)资本:海外殖民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4)劳动力:圈地运动的进行,提供了劳动力资源(15 世纪末开始) 5)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3、成就:(1)棉纺织业: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2)动力: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3)交通运输: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4)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4、影响:(1)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但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20 世纪初2、成就:(1)电的发明和应用: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电灯、电车、(1876 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3)新的交通工具: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和飞机3、影响:(1)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产生垄断组织,进入大企业时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过程:(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2、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3、作用:(1)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2)对亚非拉国家来说: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但也在客观上冲击了旧体制,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发展和进步3)对世界来说: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2【拓展解难】一、如何理解“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1、为什么说是一次技术革命?(1)生产手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生产组织形式:工场发展到工厂(3)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2、为什么说是社会革命?(1)改变了阶级结构:社会日益简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3)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二、全面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三、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2)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国家 英国 多国并举科技作用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发明主要依靠工匠的经验积累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发明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经济结构 轻工业发展较快 重工业成为主导部门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生产组织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取代手工工场(机器生产、较为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以垄断为组织形式工业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内燃机能源 煤 电、石油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采煤业、铁路运输业等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对外侵略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通讯工 具 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主张自由竞争贸易垄断主义国际共运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国际共运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国际格局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32、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4)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四、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人类的民生)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 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五、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促使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思考探究】1、分析工业革命爆发在英国是偶然的吗?2、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及在动力、交通领域的创新,分析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阶级结构、人口结构的影响。
3、对比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资本特征、经济侵略方式、世界市场的影响4、说明英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的时间,说明内燃机的发明推动直接哪些行业的发展,说明世界市场的主导及形成主要途径4第 9 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习效果检测一 班级: 姓名: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说:“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 应该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 ‘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解题提示:关键信息:“需求趋于无限大” “消费社会” 。
答案:A3、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 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 5 分钟 ”“最后 5 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资本积累的完成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的需求解析:选 D A、B、C、D 四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 项正确4、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解析:选 C “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5、当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的书中提出,工厂、学校与部队是对人身体规训的三个最重要的空间那么其中工厂对人身体的规训应该最早起源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6、在 16 世纪 20 年代,英国只有约 1/4 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 1688 年上升到 1/3,而到 1851 年则到达4/5。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解析:选 D “依靠工资生活”是指工人阶级,从数据上看,17 世纪至 19 世纪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 1851 年的增长最大,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D 项正确;17 世纪英国是没有工厂制度的,A 项“工厂日益普及”说法错误;17 世纪英国还没开展工业革命,B 项说法错误;C 项“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说法错误7、 “在 1763~1871 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 主要指 ( )A.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5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解析】英国把工业革命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其“善事”答案】 B8、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下列各项经济活动能体现这一经济思想的是 A.美国建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 B.荷兰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C.英国新兴城市建立大量工厂 D.西班牙三角贸易的开展1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