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 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 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 年,发表长篇小 说《倪焕之》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 界联合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 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 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一 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 2月 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4 岁人物生平1894 年,出生于苏州吴县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 年被排挤出校, 开始文言小说创作1911年 11 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同 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
1915 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为其编写小学国文课本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我国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是 他写的1917 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进行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教科书, 工作到 1922 年,并开始写作1918年,在《妇女杂志》 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春宴琐谭》 1919 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 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 沈雁冰、 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共同举起“为人生” 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五卅”运动, 与胡愈之等人创办 《公理日报》 ,进行反帝爱国宣传, 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 《光明》半月刊同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提倡“文学为人生”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 《小白船》 是他的第一篇童话, 表达的是“爱” 和“善”的理想主义1923 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九一八 ”事变后, 参加发起成立 “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同 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 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 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 后援会”1939 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 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 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1949 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 界联合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 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 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 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 2月 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4 岁人物轶事在此期间,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 12 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 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 章先生说:“你名绍钧, 有诗曰‘秉国之钧,取 ‘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 年 10 月 15 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 “清廷已覆没, 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 ‘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 年 6 月 10日,叶 绍钧在《小说丛报》第 2 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 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人物贡献文学贡献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 《儿童之观念》 ,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 坏影响事实上,叶圣陶是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作品《稻 草人》于 1923 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 的石像》 ,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 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 修辞、 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 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 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最重要的是, 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 这 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教育贡献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 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这一 教育思想, 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 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 在探索 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 精辟、 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 在总结和提 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作品风格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 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表现出鲜 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作家的冷隽、 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 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 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 而 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同情与讽刺兼备, 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 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 改变; 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 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 有时他们自己也 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 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人物评价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 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 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 有之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 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 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 带有自己的心得, 这种主 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 又如编制“引得”, 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 许多人虽明 知有益于学术研究, 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 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 不 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 初着手时, 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 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 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人物纪念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 1917年至 1922 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 (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 寺西, 与寺院仅一墙之隔。
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 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 方叶老逝世后, 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将当年叶老执教的几处旧址重行修 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