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

1518****09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20KB
约11页
文档ID:249975805
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_第1页
1/11

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   摘要: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各自具有独立的内涵,呈现教学内容方面的从属关系和个体解答时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的交叉关系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范围更大、内涵更丰富、教学更科学、实现目标更多元,我们应当在精确把握它们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恰当教学和多元评价,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应用题 解决问题 内涵 关系  应用题教学在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甚至明确规定:应以算术课及其课外作业全部时间的一半左右来学习解答应用题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已经不再出现应用题教学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数学新课标在总体目标和各个学段目标中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要求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改变,它们的内涵原委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原委发生了哪些改变?这是广阔一线的数学老师共同关切的问题,下面就它们各自的内涵、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状况进行一些探讨和比较  一、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内涵分析  在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广阔数学老师一般都认为应用题是供应给学生练习的一种习题数量众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用书中有关应用题的定义都持此说法,较早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由沈百英、梁镜清编著的《小学数学教学法》中认为:应用题是依据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

它并不是实际问题的原始素材,而是经过人工提炼整理过的周玉仁教授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中也指出:应用题是依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量关系并求解的题目只有少量的学生学习指导用书籍认为应用题是须要学生用有关数学学问解决的实际问题,但实际教学中仍着重进行应用练习,并没有依据解决问题的要求进行教学同时,传统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文字叙述的;结构比较简洁,总是若干个条件加一个问题,全部的条件用上后正好解答出问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题目有明显的人为编拟的痕迹;解题的技巧性较强,对提高学生的视察、分析、类比、推理等思维实力帮助不大  课改前对应用题的相识主要是把它当作教学中的问题来相识的,认为这样的问题有别于心理学中的问题但随着相识的不断深化,本人认为,也应当将数学问题作为心理学中问题概念下属的子概念来理解,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新课程中问题解决的内涵,从而更科学地指导新课程中有关解决问题教材内容的教学与评价而心理学中关于问题的概念,早在1945年,格式塔心理学家唐克尔就指出:问题是指当一个有机体有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时,就产生了问题。

这个定义至今仍旧具有运用价值,由此可看出问题有给定、目标和障碍三个基本成分,而且问题是一种相对存在如对于数学老师来说,一道异分母分数加法题不是问题,但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明显是一个问题;假如这位数学老师想仅运用该学段学生的学问水平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老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而当学生短暂没有爱好解决此问题时,它就不成其为问题了对问题的这种相识尽管没有被大多数一线的老师所理解,但已经被国内很多专家所广泛公认如由李光树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就指出: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阅历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这也与闻名数学教化家波利亚对问题的相识是一脉相承的  有了对问题的精确相识,我们就可以顺当地理解心理学中对问题解决的说明了当代认知心理学经过长期的探讨则认为:问题解决是指在某种情境的初始状态和想望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障碍的前提下,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扫除障碍,将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有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探讨中,周玉仁教授认为: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种新的情境下,依据获得的有关学问对发觉的新问题采纳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解决指的是学生初次遇到的新问题,这类问题并非是平常遇到的一般练习题。

4、问题一旦解决,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获得的新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便可作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已知的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法、途径总之,全部的问题解决都应当具有以上的特点,否则就成为一种练习性的作业这样的相识,就是新课程中对问题解决的精确相识,而且这里的问题既可以是纯粹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以非数学题形式呈现的各种问题其他很多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和课程论的专著中,各位专家也均有类似的论述,因此,就不再过多阐述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析“应用题”与“解决问题”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供应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析“应用题”与“解决问题”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白这一点:在平常的所谓解决问题的测试中,从两个个体分别获得的91分或95分就很难比较出谁的解决问题的实力强一些;有些优秀的班级学生的平均分可达95分以上,且优秀率在90%以上,这与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是呈现常态分布的科学结论是相悖的依据常态分布原理,学生解决问题实力优劣人数也是呈两端少、中间多的状态分布的,智力优秀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6%,即使翻倍计算的话,仅考虑智力因素学生解决问题的优秀率一般只能在30%左右,出现90%以上的偏态的缘由就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测试只是反映了学生对学过的类似问题练习的娴熟程度,即测试的题目绝大多数是学生平常已经学习过的类似的题目,这只能是属于加涅所说的规则的应用,而数学问题应当是数学上要求回答或说明的疑问,应当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问题类型。

所以,学生进行练习的娴熟程度与学生的常规性解决问题的实力有相关性,但并不能等同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更不能代表学生创建性解决问题的实力  二、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分析  认清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各自的内涵,便会有利于我们对两者关系的相识从教学内容的总体状况分析,应用题是从属于解决问题的一个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内容比应用题更加宽泛;但对于某个学习个体来说问题具有相对存在性,作为应用题既可能是某个学生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可能是供学生练习的习题,这里区分的关键要看该学生是否曾经学习过类似的问题从这样的相识动身,我们可以看出:应用题与解决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容方面的从属关系和个体解决时相互联系又有区分的交叉关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出现应用题的名称,而代之以解决问题,对于它们的区分,江苏省闻名特级老师沈重予先生已经作了精到的阐述,依据他的阐述并结合本人的分析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两者以下几点不同:  1、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范围更大了  过去我们对应用题已经习惯看成认数与计算教学时的一些数学题,主要有整数、小数的一步计算应用题与多步计算应用题,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新课程里的实际问题,不仅存在于数与代数领域,还包括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里的问题,以及其他用数学学问和方法解的生活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如:对于学生第一次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改前的教材主要目标是将它干脆作为技能训练的,新课改的教材首先是将它作为须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再作为计算技能进行训练的  2、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内涵更丰富了  过去对应用题的相识主要重视了它的习题的功能,较少关注它问题的特性而正确的相识是:对于同一道应用题,从未学过的学生来说是其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过同类题目的学生来说只是做练习,学生做练习的水平不能等同于其解决问题的水平所以,解决问题更加注意应用题的问题性,其内涵就更加丰富了,当然,数学问题也是具有习题功能的.  3、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教学更科学了  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首先应当是运用学过的数学学问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次才是摹仿练习的过程所以,应用题教学主要是老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比应用题教学更加敏捷多样、讲究实效,更加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更加突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阅历积累应用题教学比较侧重于对学过的有关数学题解题规律的推广应用,当然也有数量关系和算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侧重于学生搜寻和处理问题中的信息的实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实力培育,注意数学问题模型的建立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重视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和合作沟通实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析“应用题”与“解决问题”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供应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析“应用题”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应依据问题解决过程的各个阶段的要求科学组织,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示范、学生仿照,而是留意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充分经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主动参加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不再把应用题过细地分类,一类一类地让学生识别题目的特点,记忆各类问题的解法并对号入座,而是从学生实际学问和实力水平动身,以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为线索,重组应用题的体系,以少量例题带出一大片变式问题,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即应用题的教学偏重于结果,解决问题的教学偏重于过程  4、解决问题比应用题达成的目标更多元了  过去应用题教学着力于相识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并以此作为理解数学学问和发展数学思维的载体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培育目标的各个方面在学问技能方面,要进一步理解数学基础学问,相识并积累常见的数量关系;在数学思索方面,要利用已有学问阅历进行数量关系的推理,从而发展数学思维,形成较好的思维品质;在解决问题方面,要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合作意识和反思意识;在情感看法方面,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与信念。

  通过对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比较,信任老师们对两者的联系和区分会有更加深化的相识  三、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评价简析  由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比较困难,需另文论述;对课改前的应用题教学评价老师们也较熟识因此,这里主要对解决问题的评价进行简要分析依据新课程要建立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水平,更要关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看法的评价要求,结合对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内涵与关系的理解,对学生解决问题学习的评价也就应明显区分与于应用题教学中以测试分数为主要标准的评价  解决问题的评价要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总的趋势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可综合考虑测试分数和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品质、情感看法方面的表现,综合进行科学评价详细可以依据测试分数(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通过视察记录得到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品质和情感看法(都可分为优、一般、差三个等级)相结合进行细化评价,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可赐予特别褒奖,并留意激励学生解决问题学习方面的进步,最终确定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综合等第如:某生期末数学测试成果86分,考虑到他平常学习中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较灵敏、正确率高且学习一贯较仔细,故期末总评等第为优秀;当然假如该生平常思维品质的表现较平常、参加学习不够主动,则可总评为良好。

  总之,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这不只是表述名称的更换,而是对过去应用题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我们只有在精确把握它们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恰当教学和多元评价,才能顺当落实数学新课程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各项要求,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实力的发展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