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KB
约2页
文档ID:205082707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_第1页
1/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愈后方法 收集木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 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结果治愈60例(89. 6%),死亡7例 (10.4%)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3个月,57例(95.0%)精神、发育、运动、智力正常结论严 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加强临床护理,是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减少后遗症的重要环节之一高质 量的护理、减少患儿翻动、保持病室安静是提高患儿生存率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临 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1] o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 遗症,如不能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治疗和护理,对患儿疾病的预后将会产生严重后果2005 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CH 67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7例,男36例,女31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幕上出血早产48例,足月产14例, 过期产5例。

出生后3 d内发病者占多数,呼吸衰竭5例木组67例患儿均予吸氧、保暖、 止血并防止再出血,纠正代谢紊乱,抗感染治疗,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夏,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治愈60例,死亡7例对治愈的60例随访3个月,57例(95.0%)精神、发育、运动、智力正 常2护理2.1病情观察新生儿全身血容量少,颅内出血后丧失比例相对较成人大,同时由于新生 儿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性差,易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故应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2] 如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拒乳、烦躁不安、觅食反射消失、拥抱反射消失、抽搐、嗜睡、刺 激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发叩,有出血倾向者(皮肤有出血点、注射针眼出血不止),询问 有无窒息病史、低体温、重度感染、低氧血症等,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做头 颅CT检查,及时诊断及时治疗2.2保持呼吸通畅,合理给氧 对有呕吐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或呼吸道分泌物,吸痰 动作要轻柔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3] 应随时根据病情给以氧吸入,因新生儿鼻黏膜柔嫩,易激动,为避免鼻导管对昴黏膜的刺激,最 好使用头罩或面罩吸氧给予氧气吸入1^2 L/min,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和血氧浓度。

患儿抽搐 或重度缺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为厂5L/min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直至停 氧2.3密切观察有无惊厥惊厥说明ICH患儿颅内压增高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 时,应立即处理ICII的惊厥发作可呈多样性,表现为眼球水平位宸颤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 抽动,某一肢体震颤或固定在某一姿势,出现吸吮、咀嚼动作,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以及 呼吸暂停等[4]轻微的惊厥发作有时难与足月新生儿的正常动作相区别,应仔细观察木组 39例患儿出现惊厥,其中11例仅有轻微的惊厥症状,经CT检查证实为颅内出血2.3镇静止惊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立即处理苯巳比妥为镇静、抗惊 厥的首选药物,可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 抗惊厥、保护脑组织,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常用剂量为815 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未 控制1 h后再用1次,以后每8〜12 h给予2~2.5 mg/kg,直至神经症状消失[5]也可选用水 合氯醛、安定止惊用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2.4防治脑水肿如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脑性尖叫、肌张力减弱或增强、原始反射异常等 则为急性脑水肿的主要表现,应用地塞米松和吠塞米,早期应用甘露醇有加重颅内出血的可能, 应慎用。

若患儿紫绯经治疗或吸痰后没有改善,前冈持续紧张,病情持续加重时,可改用20%甘 露醇0. 25 5 g/kg在15~30 min静脉滴注,1次/4~6 h,力争在48~72 h内将颅内压降下来 同时要限制液体摄入量,50〜60 ml/(kgd),防止加重脑水肿[5]同时使用脑细胞营养 剂,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出血停止后可配合高压氧治疗2.5营养支持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因进乳量少,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对于出血轻者用 滴管滴几点,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应留置胃管,管饲奶液,以保证 营养供给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贲门括约肌松弛,应少量多次喂奶,给奶速度 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2.6恢复期的护理 要与家长及时沟通,使其认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和后遗症,让家长配合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皮肤接触,被动屈伸肢体,按 摩、变换婴儿姿势;与患儿说话、唱歌,给患儿观看色彩鲜艳、移动的物体新生儿期给予听、 视、触觉、前庭运动等刺激,对小儿脑的发育至关重要出院后要坚持随访,尽早进行肢体功 能康复训练和智能开发,以减轻脑损伤后遗症3体会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急,变化快,预后较差,是新生儿早期死亡和后期致残的主要原因。

对 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分娩时,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加强临床护理, 是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减少后遗症的重要环节之一参考文献[1]王慕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5129.[2] 康桂芝,高常英.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 志,2007, 15(6) :463.[3] 尹玉香,尹素君,于玲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 志,2007,10(6): 150.[4] 郭郁莲,卢燕君,郑映芝,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误诊学杂 志,2007,7(14) :3304.[5] 杜爱华.新生儿颅内出血例观察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7, 13(15) :9.。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