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2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脱水)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7.50KB
约28页
文档ID:5239576
02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脱水)_第1页
1/28

脱 水,云南医专病理教研室,课时目标,解释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脱水热的概念列出脱水的类型;比较三型脱水的特点及机体的主要变化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同 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一、高渗性脱水,概念(特征):又称失水性脱水失水>失钠,血Na+>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高渗,伴有细胞内外液的减少一)原因,1.饮水不足(1)水源断绝(2)不能或不会饮水(3)丧失渴感,2.失水过多(1)经皮肤、肺丢失(2)从胃肠道丢失(3)经肾丢失:中枢性尿崩肾性尿崩渗透性利尿,(二)对机体的影响,,,,血浆5%,组织间液15%,细胞内液40%,,,,,高渗性脱水体液变动示意图,1.细胞外液高渗,(1)细胞内液→细胞外→细胞内液↓→细胞脱水(2)细胞外液高渗→刺激口渴中枢→饮水(3)细胞外液高渗→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重吸收水↑→少尿,比重↑,以上使细胞外液得到水分补充,使渗透压倾向于回降,可见细胞内外液都有减少但因细胞外液可得到补充,发生休克者少见2.细胞脱水,(1)因脱水导致机体散热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2)脑细胞脱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3)脑因脱水体积缩小,使颅骨和脑皮质之间血管张力增大,导致静脉破裂造成脑出血3.尿钠含量,(1)早期或轻症:血容量得到补充减少不显著→醛固酮分泌不增多→尿钠因水重吸收增多而增高(2)晚期或重症:血容量↓→醛固酮↑→尿钠↓,(三)临床表现,轻度:缺水量占体重2~4%中度:缺水量占体重4~6%重度:缺水量占体重 >6%,(四)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供给饮水2.单纯失水者,补充等渗液或低渗液(5%GS,淡水)3.补钠,二、低渗性脱水,概念(特征):又称失盐性脱水失钠>失水,血Na+<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低渗,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一)原因,1.肾外原因(1)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 : 最常见(2)大量出汗而只补充水分 (3)大面积烧伤而只补充水分,2.肾性原因(1)长期连续使用高效排Na+利尿药(2)肾实质疾病(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二)对机体的影响,,,,血浆5%,组织间液15%,细胞内液40%,,,,,低渗性脱水体液变动示意图,,,1.细胞外液↓,(1)细胞外液低渗→水流向细胞内→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低渗→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重吸收水↓→早期低渗尿(3)细胞外液↓→血容量↓→外周循环衰竭→低血容量性休克(4)细胞外液↓→血容量↓→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液进入血管→组织脱水,2.细胞内液脑细胞水肿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3.尿变化(1)尿量:早期:低渗尿晚期:血容量↓→刺激下丘脑容量感受器→ADH↑→重吸收水↑→少尿,比重↑(2)尿钠↓:血容量↓→醛固酮↑→尿钠↓,(三)临床表现,轻度:缺NaCl 0.5g/kg中度:缺NaCl 0.5~0.75g/kg重度:缺NaCl 0.75~1.25g/kg重度患者常发生急性循环障碍,甚至休克,早期尿量不少,以后可出现少尿,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皮肤弹性差,明显脱水外貌,表情淡漠,严重时发生昏迷,常可导致死亡四)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补充等渗液或高渗液(0.9%NaCl)3.抢救休克,三、等渗性脱水:最常见,概念(特征):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130~15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无细胞内外液的流动一)原因,1.小肠液丢失2.大量胸腹水形成及抽放3.大面积烧伤和严重创伤4.治疗中高渗和低渗的转化,,,,血浆5%,组织间液15%,细胞内液40%,,,,等渗性脱水体液变动示意图,,(二)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外液↓2.渗透压正常,细胞内液变化不大3.尿变化血容量↓→刺激下丘脑容量感受器→ADH↑→重吸收水↑→少尿,比重↑血容量↓→醛固酮↑→尿钠↓,(三)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补充等渗或低渗液(0.9%NaCl),预习:钾代谢紊乱思考题:1、解释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脱水热2、比较3种脱水的特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