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中学普通班与重点班的教育公平问题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75KB
约5页
文档ID:229773324
浅析中学普通班与重点班的教育公平问题_第1页
1/5

浅析中学普通班与重点班的教育公平问题 摘 要:学校中进行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划分,助长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倾斜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也违背了教育公平文章运用贝雷迪的四步比较法,以驻马店市泌阳二高高三重点班和普通班为个案,对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差别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解决方法关键词:重点班;普通班;比较“所谓的“重点班”就是一个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以年级为单位,从不同班里把文化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编成一个或几个班级,冠之以“实验班”、“清华班”、“北大班”等,集中骨干教师授课”分班看似小问题,但对家长来说,直接影响孩子学业,是关系教育公平的大问题”下面文章将运用贝雷迪的四步比较法,从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四个方面对驻马店市泌阳二高高三重点班和普通班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暴露的教育公平问题一、描述(一)高三普通班普通班的学生学业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突出,且普通班在学习环境和师资配置上较落后据调查,泌阳二高高三普通班学生一般100人左右,多则达到120人,少则90人左右教室课桌一般是五列十几排的规模,只有两个过道且前后课桌间距十分紧密而授课教师一般由普通教师或年轻教师来教课,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教学能力较差且责任心不强。

二)高三重点班重点班学生是学校从各班级抽取学业基础好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并且在学习环境和师资配置上给予优待首先,重点班学生少,是普通班的一半,基本上50人左右,且是一人一张课桌其次,重点班的教师基本上是学校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二、解释(一)普通班成绩较差的原因1.学生学业基础薄弱普通班的学生就是被挑选剩下的成绩相对不那么优秀以及不优秀的学生因此相对重点班的学生而言,普通班的学生整体的学业基础较差其次学校进行班级的划分,对普通班学生心理上也是一种打击学生慢慢降低自我认同感,对成绩要求不高,自制力弱,有的学生表现不明显,有的就表现为自卑,有的放纵自己,甚至自暴自弃2.学习环境差普通班的学生过多,教室空间太小学生多很容易导致纪律差,一般学习好的学生坐在前排,老师也会管束前排的同学后排同学一般学习基础较差,而且自制力较弱,纪律不好,容易自暴自弃一方面是缺乏老师管束,另一方面距离黑板较远很难看清,也很难听清楚老师讲课3.教师水平相对较低普通班学生一般由普通教师或年轻教师来教课而在普通班学生多不好管理的情况下,更是考验教师的能力且在分班的情况下,容易给人一种普通班学生顽皮、不思进取的印象,因此普通班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大大降低,呈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从而不积极教学。

二)重点班成绩优越的原因1.学生学业基础扎实重点班的学生都是经过学校精挑细选之下组成的,因此学生基础好,成绩优异此外,基于重点班学生基础好,领悟能力强,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拓展即普通班老师只会教学生基础,而重点班老师则会重点讲难题让学生练难题,并在假期让重点班学生补课2.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重点班学生少,相对而言教室的空气、卫生等就好很多,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状态其次,学生自制力强,纪律好基本上不论老师在不在,教室内都很安静,使学生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最后,学生间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都专注学习,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3.最优秀的教师重点班的教师基本上是学校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这些教师基本上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且经常带毕业班此外,重点班老师会更加尽心尽力因为重点班的学生是学校寄予厚望的,也是老师评职称绩效拿奖金的关键在重点班经常可以看到下课了老师身边围了一群学生在問问题,自习课任课老师也来班里进行答疑三、比较学校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划分普通班与重点班,造成了在学校中的新的教育不平等从出现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区别伊始,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几乎不可避免地向这些班级倾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学校内部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其次也造成教师之间的不平等,严重挫伤了普通班级教师的积极性一是造成了其他普通班级任课教师的人格受损,因为学生、家长、社会形成了相应的概念,“好教师”教“好”班,“差教师”教“差”班;二是造成了教师之间的经济收入相差较大,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三是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由于教师占有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学生具体情况不同,家长重视程度的差异等原因,教师付出同样甚至于双倍的努力,在教育效果上却并不对等并由此教师会产生抵触情绪,普通班级的教育质量就会日益下滑最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在学生之间造成不平等重点班的设置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受到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这样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分班是正常的,关键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分”最重要的是保证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学校资源配置公平,例如师资、环境、设备等方面的公平,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的举措而教师在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时也要一视同仁,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待对学生也有重要的影响参考文献[1]鲁淼. 从“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划分看教育公平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8(2):1.[2] 游玉增,靳晓燕.分班考试,怎样才是最公平的?[N].光明日报.2013-08-27(006)[3]用教育公平消解“分班焦虑”[N].俞洲.宁波日报. 2014-09-05(010)作者简介张陆亚(1995-),女,河南省驻马店人,中央民族大学2013级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