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长白山野山参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以生态环境区分为“野山参”和“园参野山参是指在原始的深山密林中自然分布 、自然繁衍 、自然生长几十年以上的人参 种子是自然洒落地上或靠风、水、鸟、兽自然传播;任其在荒野环境中自然生长,没有任何人工管理痕迹,所以也称为“天然野山参”,人工栽培者称为园参中华民族发现人参和应用人参的历史是最早的, 确切地说是对野山参而言的 春秋战国时代越王的宰相范蠡的 《范子计然》 (公元前 465 年) 载:“人参出上党,状如人者善”汉代的 《神农本草经》、吴普的《吴氏本草》、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等经典医药著作所载的人参均为“野山参”特别是汉代张仲景(公元 196-220 年)的《伤寒论》中共收载药方 113 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达 21 方,占总方数的 18.6%唐代孙思邈(公元 581-632 年)著有《千金备急方》共三十卷,收载 5300 余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竟达 358 方,约占总方数的 6.8%唐代王涛编著的《外台秘要》(公元 752 年)共四十卷,共收载 632O 余方,配伍有人参者576 方,约占总方数的 9.l %明朝张介宾(公元 1563-1640 年)撰《景岳全书》中共收载 2218方,其中配伍人参者达 509 方,占总方数的 23%。
从我国春秋战国至明朝长达 2000 年的经典医藉都在处方中巧用人参治病,这些人参都是“野山参”野山参的“参”字在甲骨文中已被发现以郭沫若为主编的 《甲骨文合集》 的第六册载有象形文字(参),这一象形文字属上下结构,上部是人参地上部位,显示出伞形花序,着生多个人参花的特征(古以三为代表多数) ;下半部是具有双腿迈步态的“人”形,即代表人参根甲古文产生于我国商殷时代,距今已有 3500 年,可见我国应用野山参的历史悠久,是名符其实的人参宗主国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 4A 级旅游景区长白山美丽富饶、风光绮丽、景色神奇、生态系统十分完整,茫茫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就是野山参的主产地,主要产地有:抚松、靖宇、长白、集安、桦甸、敦化、安图、辉南、、临江、珲春、延吉、图们等地长白山自古至今盛产人参,闻名世界,天下知晓!尤其是长白山野山参,更是驰名中外的稀世珍品其野性灵气、五形完美、体态俊秀、精悍强健,质实玲珑,须长弯绕、龙蛇飞舞,参气十足、富含特有成分和多种人参皂甙、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自古皇帝对其赞誉有加,情有独钟,是历代皇室的珍贵贡品。
野山参的生长环境十分严格,要有一个乔、灌、草、藤兼备的植物体系伴生和以植物为基础的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食物链,各种植物的分泌物相互影响,具备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一支好的野山参至少需要 50 年以上的生长期,在极其缓慢的生长过程中,要经受冰冻、暴雨、病害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还经常遭遇虫嚼鼠咬 、兽吃畜踏 ,完全依靠自己的生命力与各种自然灾害抗争 ,与植物竞争, 所以野山参的存活率非常低,每棵存活下来的野山参都历尽磨难,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精灵野山参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年平均增重 0.5g 左右, 30 年的纯货才一钱重者较常见,遇恶劣气候蛰伏地下不出苗,消耗体内养分,重量甚至呈负增长所以野山参生长年限越长,体内淀粉含量越少,同样体积的野山参,重量越轻的质量越好由于来源和生长条件、生态状况的不同,野山参的质量优劣有很大的差别尤其野山参的类同品较多、如:“池底参”、“山参扒货”、“籽海”、“老栽子上山”、“艼变”等等,如果.未经过专门学习和实践训练,很难辨识和掌握野山参的鉴定过去只有产地采挖山参的“老把 头”和经营山参多年的老师傅等少数人掌握一般经营参茸的徒工要经过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功 夫,在老师傅带领和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体会方能掌握。
特别是山参鉴定的术语极为抽象和复杂,如:“二节芦”、“三节芦”、“堆花芦”、“雁脖芦”、“螺丝纹”、“浮纹”、“半截纹”、“枣核艼’”、“掐脖艼” 、“兔耳朵艼” 、“灵体” 、“顺体”、“跨海式”、“菱角体”、“皮条须”、“水须”、“五形”、“六体”等等,这些抽象术语每个都有较为复杂的含义,只有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比较和体会才能确切地掌握因此,山参的鉴别技术一直困扰着参茸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山参价格昂贵,一旦鉴别发生差错,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比较严重如果山参识别产生错误,造成以假乱真,则保证不了山参应有的滋补保健和医疗效果,难以保障“安全有效”,因而山参的鉴别是中药鉴定中的重要项目,是一个专门学问因为山参的鉴定不但涉及植物形态学,还涉及山参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比如:长白山区产的野山参比较饱满、坚实,皮色褐黄;而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山参质地干瘪、松泡,皮色较为灰黄;产于砂质壤土的野山参颜色褐黄,生长在腐殖质土壤的野山参皮色为黄白色反之,从野山参形态特征的不同可推断出它的产地、生态状况、地理条件,因而山参的鉴别是与山参的形态、生态学、地理条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野山参商品的检验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涉及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等等相傍的学科。
如火纯青的鉴别技术,源自对鲜货品质的谙熟鲜货植物形态的本相是各种生物信息的载体,从鲜货学起才能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南方的老师傅少有鲜货知识,只能面对干货学起,收效甚微,磨几十年苦功积累起点滴经验,判别真伪,勉为其难!由于野山参价格昂贵,均以单支品评论价,野山参的完整性是审定价格的依据之一,折芦断须就要降低品位,价格相差甚大因此,对野山参不允许破坏性鉴别,即使有先进、发达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诸如高效液相( HPLC ),薄层扫描,核磁共振( NMR ),质谱( MS ),毛细管电脉,高速逆流色谱( MSCCC )等也难以发挥作用但可通过 X 光透视检查,断层扫描验其是否“工艺参”、野山参是否穿入铁钉、钢线鉴别野山参,判断年龄长短,品位等级,仍以感官经验鉴定为主,而这种技术未经专门学习和长期的经验体会很难掌握据史书记载,野山参的应用已有近 4000 年的历史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目前研究人员已从野山参根中分离出了十多种人参皂苷,并发现其中人参皂苷 Rg2 、Rb1 、Rc、Ro 的含量,都是野山参比栽培人参高数倍,而这些成分都与解决心肌供氧不足、防止心肌梗死、强心、抢救心源性和失血性休克、抗老年痴呆症等有关。
此外,人体所必需的锶、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野山参明显高于栽培人参这些物质和野山参的生长年限关系非常紧密野山参的生长年限越长,这类物质含量就越高,对人体就越有益,所以野山参有“以老为贵”的说法由于过度的採挖,长白山野山参已经逐年减少,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纯货多以小货为主,很难见到 20 克以上的大货, 50 克以上的大货更为罕见,偶尔采挖到一棵上等的大货,多家参商会蜂拥而至,竞相出价购买,可见长白山野山参的珍稀与珍贵野山参的名称定义中国人参分为三种类别,即:野生人参(也称野山参)、半野生人参(统称移山参)、栽培人参(园植人参)国家对野山参的定义我国自 2004 年 3 月开始实施新的《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新的国家标准中对于野山参的定义是:“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或‘林下籽’经过若干年后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可视为野山参”原始意义的野山参,是指在高山密林中自然分布、自然繁衍、自然生长几十年以上的野生人参;其遗传基因是野山参,种子是自然洒落地上或靠风、水、鸟、兽自然传播;人参在荒野环境中自然生长 ,没有任何人工痕迹 ,所以也称为“天然野山参” 林下籽(也称为“育山参”、“林下参”、“籽海”、“籽货”) ,是将园参种子以人工方式播撒到荒野林下,任其在荒野林下自然生长若干年,具有野生人参的主要特征后,再采收做货。
主要区别原始意义的野山参与新标准中的“林下籽”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区别是:野山参的种子基因是野生遗传,“林下籽”是园参的种子,并非野生遗传基因野山参是自然繁衍,“林下籽”是人工播撒种子,并非自然繁衍,带有人工的痕迹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人参的生长过程都是在荒野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没有人工管理林下籽”生长若干年以后 ,具有野山参特征 ,即:“林下籽”必须具有原始野山参的“野”和“老” ,“五形”“六体”特征与野山参相近 ,才能称作野山参 按照国家 《野山参分等质量》 新标准的定义, 野山参可以是天然野生的 ,也可以是人工播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并具有野山参特征的“林下籽”,所以,新的国家标准涵盖的野山参范畴是比较大的 ,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野山参产品资源 山参”不是“野山参”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仲伟同先生曾撰文 ,对“山参”和“野山参”做了详细的说明:《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已于 2002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但是,各地市场上标称“山参”的产品比比皆是商家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用山参的名称混淆野山参和移山参的区别野山参因其生长条件苛刻,数量越来越少,市场上的“山参”,大部分是移山参。
事实上, 人参共分 3 大类: 野山参、移山参、园参由于以往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叫法上就出现了不同1975 年版的《中药大辞典》 明确说明:“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如果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 移山参” 2000 年版的《中国药典》也作了相应的说明,只是没有细化到野山参和移山参国家在制定《野山参分等质量》标准时,广泛征求了许多地区专家的意见,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将野生条件下山林中自然生长的山参称为野山参,因此标准的名称 定为《野山参分等质量》 单从字面上理解,将野山参和移山参称为山参并没有错但是,在过去市场比较封闭的时代,有的地区把山参称为野山参,还有的地区把移山参称为山参中国加 入 WTO 以后,对各类产品执行标准的要求更为严格在当今全国以至全球开放、统一的市场条件下,尤其是在《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出台以后,山参这个词不宜再使用参农、厂家、 商家及鉴定单位都要认真执行,宣传材料及包装物印刷等也要按国家标准去规范野山参的资源分布世界上生长野山人参的国家有中国 、俄罗斯和三个国家 生长地域主要分布于东经 117~137度、北纬 40~48 度范围内的各种类型山地。
即:中国吉林长白山及长白山脉延伸地区、前苏联的远东沿海地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部与中国相邻的边境山区也有少量蕴藏中国野山参的生长地域分布中国是野山人参的主产国,生长地域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部分地区,河北北部山区也有少量的分布,其中以吉林长白山野山参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扬名世界野山参的生态环境野山参 的生长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自然条件、植被条件、林象条件、林地条件以及空气、土壤、温度、光照、水分等等都必须具备其生长要求,否则,野山参很难存活野山参生长的自然条件生长范围:东经 117o~ 134o,北纬 40o~ 48o海拔高度: 300 米以上高山年降水量: 500~ 1000mm 生长期平均湿度: 70%左右气候条件:生长期林下透光率 10~ 15%,分布地区年平均气温 1~ 6.5℃无霜期:不少于 90 天年有效气温 ≥10℃,积温 2000~ 3300℃野山参生长的植被条件野山参的生长地域,必须具备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及其所在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等),具有随时间、空间不断进行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有生命及再生能力的、完整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
野山参的生长环境中有许多伴生植物,这正是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