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格式4000字 四川外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与要求一、 写作毕业论文的态度和要求1. 每位毕业生必须恪守学术规范,以严肃、认真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写作不允许剽窃他人成果或由他人代作发现类似问题,论文不予通过2. 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 论文应力求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创见,而不是对一般事物的简单叙述和介绍,也不是别人观点和材料的堆积4. 论文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材料扎实、文字流畅5. 论文字数:中文3万字左右;英文2万字左右6. 论文写作所用语言:中英文任选一种7. 上交的论文必须按照本规范要求的标准格式打印二、毕业论文的具体写作方法和步骤1. 选题与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1) 选准题目学生选题时,在首先考虑题目意义的同时,要根据本人的兴趣、基础和条件,选择恰当的题目一篇论文的题目不能做得太大,不要做因条件限制难以搜集资料、难以调查研究、难以完成的题目2) 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3) 调查研究、围绕选题搜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在本题目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主流和非主流的各种不同观点、论据、数据资料。
4) 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5) 撰写提纲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6) 开题报告由至少三名本本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开题小组,对选题和提纲进行可行性评估和具体建议7) 进行写作,反复修改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旗帜鲜明,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无错别字凡引用文字、数据注明出处写完初稿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份300字左右的论文内容提要(中英文各一份),并附3到4个关键词8) 将论文的初稿及提要送交指导教师审阅,根据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研究生部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直到导师认可为止9) 将论文按规定的规格和份数打印装订,送交研究生部2. 关于论文的结构要求所有论文的总体结构分成三部分:导论、正文、结论导论是论文的开头,首先对课题研究史进行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并简要介绍论文的理论基础、切入角度和全篇布局正文是全文的主体,就是通过论据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观点进行论证在结构上由至少三章构成论述的方法可以穿插使用举例论证法、因果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批驳论证法等。
结论是论文的结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设性意见或者某种理论的概括三、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1. 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1) 封面;(2) 外文扉页;(3) 致谢;(4) 论文内容提要和关键词(中文);(5) 论文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外文) ;(6) 目录;(7) 导论:(8) 正文;(9) 结论;(10)注释(一律用尾注);(11)参考书目论文一律按以上顺序装订2. 论文封面格式请在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网页上下载3. 统一使用A4纸打印、在左边装订成册4. 论文一级标题为加粗四号宋体字;中文内容提要为小四号楷体字首行缩进两端对齐,英文提要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首行缩进两端对齐,论文二级以下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间距都为零;1.5倍行距;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加阴影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样式;页边距上、下为2.54厘米,左右为3.17厘米;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参考文献请使用宋体五号字;尾注使用宋体五号字5. 标题序号按以下规定使用:一、(用于论文内一级标题,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一(用于论文内二级标题,如一、二、三等);1.(用于论文内三级标题,如1、2、3等);1)(用于论文内四级标题,如1)、2)、3)等)。
6. 注释格式示例如下:1)中文注释格式为:A、专著:原作者:《原著作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次,页码(如第3页,或第9—11页)例: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第269页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xx年,第390页著者只需作者名,主编或编著需注明)B、译著:原作者:《原著作名》,译者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次,页码例: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张今言译,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xx年,第218—219页C、论文集:原作者:《文章名》,见《集子名》(编选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次,页码例:艾金伯勒:《比较文学的目的、方法、规划》,见《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编选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xx年,第116页D、期刊:原作者:《文章名》,载《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例:王朔:《王朔自白》,载《文艺争鸣》,19xx年第1期赵毅衡:《“后学”与中国新保守主义》,载《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xx年2月,第4—16页E、报纸:原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第?版例:胡经之:《漫谈比较文艺学》,载《光明日报》,19xx年2月25日,第?版。
2)外文注释格式为:A、专著:Fung Yu-lan,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New York: Free Press, 1966), pp.4-16.B、编著:Cyril Birch, ed.,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Vol. I (New York: Grove Press, 1965), pp.101-123.C、期刊或论文集:J.D.B. Miller, "Australia and Southeast Asia: National Interests in the 1970's",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3,1 (March 1971): pp. 32-37.3)引用同一书刊或文章的处理方式如下:1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张今言译,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xx年,第218—219页2 同上,第3-4页5 William Watson, "The Origins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Michael Vogel, ed.,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London: United Press, 1980), pp.17-30.6 Ibid. pp.31-36.7.参考书目列在论文尾注之后。
中英文书目应分别编列,中文书目在前,英文书目在后;所有书目均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具体格式为:1)中 文 书 目A、专著:原作者:《原著作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代例: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B、译著:原作者:《原著作名》译者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代例: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张今言译,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C、论文集:原作者:《文章名》,见《集子名》(编选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代例:艾金伯勒:《比较文学的目的、方法、规划》,见《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编选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xx年D、期刊:原作者:《文章名》载《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例:王朔:《王朔自白》载《文艺争鸣》,19xx年第1期赵毅衡:《“后学”与中国新保守主义》载《二十一世纪》,19xx年2月E、报纸:原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第?版例:胡经之:《漫谈比较文艺学》载《光明日报》,19xx年2月25日,第?版2)英 文 书 目Books:Birch, Cyril, ed.,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Vol.I, New York: Grove Press, 1965.Fung Yu-lan,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New York: Free Press, 1966.Hawkes, David, tr.,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II,London: Penguin Books, 1973.Articles:Miller, J.D.B. "Australia and Southeast Asia: National Interests in the 1970's".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II, March 1971, pp. 512-540.8.凡引用互联网上的资料或图片,应于尾注和参考书目中注明网址。
第二篇:比较文学论文 1900字浅谈《夜宴》与《哈姆雷特》中的两后形象2009级文学院 中文3班 张亚男 200900110024《夜宴》被很多人称为冯小刚式“中国版哈姆雷特”,冯小刚自己也这样承认过该片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定在五代十国,那时战乱频繁,宫廷斗争残酷,皇上、母后、将军、太子、公主各自心怀鬼胎,母后暗中联合公主和朝廷重臣,借为太子谋位之名,密谋篡夺皇位,而太子也欲借母后的势力夺取皇权在一场晚宴上,他们都企图在这场鸿门宴中消灭对手,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母后联合起来的势力大胆灭王,王子也终于向所有人复仇了,宴会最终结束了无休止的争夺战,但王子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桎梏,他们最终都成为这场残酷人性斗争的牺牲者,无一幸免那么,从这样的情节安排表层结构上,《夜宴》对《哈姆雷特》仿佛采取了全盘复制:国王暴毙—太子回宫—母后改嫁—双方试探—戏中戏—谋害与反谋害—伪装自我—毒计圈套—复仇行动—血溅皇宫而在人物形象设置上,两部作品也交相呼应:厉帝与克劳狄斯,无鸾与哈姆雷特,婉后与乔特鲁德,奥利菲娅与青女,莱欧提斯与殷隼,殷太常与波洛涅斯《夜宴》中的婉后与《哈姆雷特》中的乔特鲁德有着一样的身份,即都是一女侍二夫的王后。
但如果说莎剧中的王后只是一个陪衬的话,那么冯剧中的婉后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哈》中女性形象几乎都是中心人物王子哈姆雷特的陪衬,乔特鲁德头脑简单到有点傻,奥菲莉娅则纯真痴情到有点傻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的台词:“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这似乎是王后乔特鲁德的真实写照在国王死后,她一直生活在哈姆雷特对她的责骂声中,在王子的羞辱与挖苦中,王后的尊严被彻底摧毁,她的内心被撕伤得鲜血淋漓就这样,哈姆雷特把一个无地自容、羞愧难当、生不如死的乔特鲁德惨不忍睹地扔给了观众至此,哈姆雷特也很好地完成了父亲教给他的“伤其心而不能伤其身”的复仇使命剧终王后喝下毒酒身亡,很多人认为是为救哈姆雷特,但如果仔细阅读原著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意外或者说是莎士比亚的刻意安排,这样一个内心罪孽深重的女人,唯一求得解脱的方式便是死于非命了这一形象虽然单薄,但却传达了莎士比亚浓厚的宗教意识和男权中心主义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创作悲剧的时期对女性的认知困惑在《夜宴》中婉后与乔特鲁德截然不同她成了无鸾的爱人,而不是他的母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