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药理学绪论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50KB
约11页
文档ID:404591710
临床药理学绪论_第1页
1/11

第一章 绪论一.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临床药理学涉及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的研究领域,是一门具有广泛学科交叉特点的桥梁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吸收和利用其它邻近学科(生物、数学、计算机等)进展,使基础理论与方法直接为临床服务二. 临床药理学与药理学、基础药理学药理学的范畴涉及关于药物的多方面知识,包括药物的历史、来源、理化性质、生理生化效应、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物治疗学以及其它应用等药理学为临床医师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中合理应用药物奠定重要基础基础药理学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药代学和药效学的基本特点描述药物的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药理学的研究首先要进行动物试验,然后外推其适应症而进行临床药理学研究这是因为:1. 药物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种属差异,以动物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结果与药物在人体的作用往往有很大区别;2. 影响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药物对实验动物的效应与人的效应存在明显区别;3. 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相当复杂,许多因素诸如疾病、生理状态、性别、年龄、药物相互作用、心理行为、社会、环境等均会对药物的作用发生影响;4. 药物的人体试验存在着实验技术、法律法规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限制;临床药理学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代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是药物治疗学的基础;从新药研究的角度看,临床药理学是新药研究的最后阶段,针对新药在人体的疗效、体内过程及安全性等做出评价,制定给药方案,为药物的生产、管理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三.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过程药物治疗(drug therapy)是指应用药物对疾病进行的治疗,它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其过程包括选择药物、确定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直至纠正疾病状态的全过程该过程可分解为药剂学阶段、药代动力学阶段、药效动力学阶段和药物治疗学阶段1. 药剂学阶段:是药物治疗的最初阶段,指药物以不同的制剂形式,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从给药部位进入病人体内的过程临床应用的药物必须制成制剂,以便能被机体吸收,发挥药效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决定吸收的关键因素,而药物制剂本身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生物利用度近年来问世的控释系统(controlled-release system)、靶向释药系统(targeting of drugs with synthetic system)、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forms)等新剂型具有缓释、控释或靶向释药等特点,使药物吸收的规律发生明显改变。

2. 药代动力学阶段:进入体内的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脏器组织,到达病变部位,使该部位的药物浓度达到能发挥治疗作用的水平并能维持一定的作用时间3. 药效动力学阶段:药物到达靶器官或组织后,通过与组织细胞内受体结合或其他作用途径,发挥药理作用4. 治疗学阶段:药物通过药理作用对病变部位或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临床药理学涉及的范围包括上述药物治疗过程的所有阶段四.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临床药理学的历史并不长,它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治疗药物大量涌现,临床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以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和调整有了迫切需要,临床药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被广泛认识,临床药理学才得以迅速发展1. 国外发展概况:目前临床药理学发展较快的国家有:美国、瑞典、英国、德国和日本等1) 1947年,美国首次授予临床药理学代表人物Harry Gold教授为科学院院士称号;2) 1954年,美国John Hopkins大学在L Lasagna领导下建立了第一个临床药理室,并开始讲授临床药理学课程;3) 1967年,意大利在欧洲第一个成立了全国临床药理学会;4) 1971年,美国正式成立了临床药理学会;随后瑞典、日本和许多欧美国家纷纷成立了临床药理学机构,开设了临床药理学课程。

其中在国际上较著名的有:① 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Huddinge医院建立了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临床药理室,它成立于1972年,在科研、教学和新药研究等方面均具备较高水平,接受并培训了许多国家的学者,被誉为“国际临床药理室”② 英国皇家研究生医学院临床药理系,被誉为“国际临床药理培训中心”其特点同上5) 与此同时,临床药理学期刊和专著大量涌现至今,全世界临床药理学的学术刊物已达70余种6) 近30年来,国际临床药理学会议十分频繁1980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会议,此后约每三年举行一次截至目前已召开了七届国际会议,参会人员与论文报告逐届大幅度增加2. 国内发展概况:我国临床药理学研究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1961年秋于上海召开了以“寻找新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际”为题的学术讨论会,强烈呼吁在国内建立临床药理学科,但一直未受到重视直到1979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临床药理专题讨论会”后,才作为一门学科有组织的开展活动1) 1980年,卫生部在北京医学院成立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2) 1982年,全国性临床药理学术组织“临床药理学会”成立;3) 1983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4个临床药理基地,现已增设到49个;上海出版了第一部《临床药理学》参考书;4) 1984年,卫生部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湖南建立了临床药理培训中心,承担临床药理基地医生的临床药理专业培训任务;5) 198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创刊;6) 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临床药理学》专著;7) 198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选修教材《临床药理学》;1999年到2001年,又有多种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临床药理学》出版;编者不同,内容差异不大;8) 1979年到1999年,先后举行了七次全国性临床药理学术研讨会;目前临床药理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较好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湖南等。

五.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药效学研究:药物的有效性是评价药物的最重要依据,临床药理学研究主要内容之一是考核药物的疗效与动物试验不同,临床药理学研究评价药物的有效性是在人体进行研究药物对人体的影响,确定人体的治疗剂量,同时要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每个病人身上能得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少的副作用评价药物的指标有:1) 客观指标: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动力学参数、各种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等,这类指标较为可靠,应尽可能采用;2) 临床观察:包括医生诊察和病人主诉,有些症状和体症还难以客观定量,离不开这类指标但因其往往受医生或病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故需要采用双盲法或按标准分等级等方法,保证疗效判定的客观准确2. 安全性研究(毒理学研究):药物另一方面的影响是造成人体损害,因此临床药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寻找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途径和方法对于药物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要仔细分析,区分与用药的关系,避免非用药因素对结果判断的影响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就是在健康受试者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其它各期临床试验均将安全性研究作为一项主要内容。

对于用药时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容易研究,但是有两种情况则相当困难一是罕见不良反应,如发生率在1/万或更低时,在一般的临床试验很难观察到,需要在Ⅳ期临床试验或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才可能发现二是潜伏期很长的不良反应,如药物引起子代生长发育的异常,这种情况往往难以从极为复杂的影响因素中确定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为了做好药物安全性研究,需要临床医师在日常医疗活动中随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并按规定及时上报;还要收集文献资料,了解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便于发现或避免一些较易忽略或罕见的不良反应3. 药代学研究:是利用体内药物浓度分析技术以及数学知识,定量测定和观察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并可根据药物浓度变化规律,预测用药后体内浓度及疗效,指导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药代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仪器分析技术的进步、高效灵敏的新仪器的推广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药代学研究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1) 研究第一、二、三、五类化学药品新药的体内过程特点,Ⅰ期临床试验中在健康受试者中测定药代学参数;2) 研究第四类新药的生物等效性,对改变剂型、仿制药品等,可用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代替临床试验;3) 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于毒性大、血浆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疗效与血浆药物浓度依赖程度高等情况,通过监测药物血浆浓度并结合临床药效观察,指导临床制定或调整用药方案;4) 研究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5) 研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等;六. 临床药理学的任务:1. 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临床药理学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水平和质量;2. 新药研究与评价(new drug research and evaluation):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每一个新药批准生产前都必须进行临床试验或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临床药理学研究应当在临床前动物试验中证实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后,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在指定的医疗单位按照《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规定进行,观察药品在人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做出适当的评价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应当根据两个主要原则:①伦理学准则和②客观科学性要求,以保证受试者权益不受侵犯以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adverse drug reaction surveillance):需要有大范围乃至全国范围的不良反应流行病学资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国家建立了本国或国际间的不良反应上报制度我国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中,每个临床医师都有责任积极参与这项工作4. 市场药物再评价(re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是临床药理基地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一般有两种情况:1) 根据上市药物已存在的疗效不佳或毒性较大的问题,设计临床对比试验,以确定继续使用、有选择地使用或予以淘汰;2) 进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在一定范围内有计划前瞻性地或回顾性地对比调研某一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评审,决定是否淘汰或限制使用5. 教学与培训1) 医学生教育:对各类医学生开设临床药理学课程,普及临床药理学知识。

根据国际经验,临床药理学应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于临床教学的最后一年内,学时为50-100多数学校在临床教学阶段,安排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学时为40-50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① 总论主要介绍临床药理学的发展与任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新药评价与临床试验等;② 各论则选择几类常用药物,结合药效学、药代学,重点讲授合理用药的原则与方法2) 研究生培养:包括临床药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3) 临床药理研究骨干培训:主要对象为临床医生、药理教师与从事临床药理研究的医学或药学研究人员,通过三个月至一年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规范化试验程序,提高临床药理学研究质量6. 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1) 向药政领导部门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① 完成规定的临床药理研究任务,提出研究报告;② 审阅新药申报资料,提出咨询意见;③ 参加新药评审工作,在新药审批中发挥技术咨询作用;④ 提供市场药物再评价研究报告或咨询意见;⑤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