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doc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3页
文档ID:548670726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3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二、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加深对农业区位含义的理解2. 能力目标:读图分析能力、阅读归纳分析能力3. 德育目标:树立科技兴农意识;了解我国农业的辉煌成就和农业问题的紧迫性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2.难点: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特征;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四、 教学方式:1.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2.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五、 总体构思:通过复习上节课农业区位知识导入新课;通过分析教科书47页图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通过讲解来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原因;通过对比商品谷物农业情况和美国案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和特点六、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提问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那些?学生:自然方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土壤,地形,水源 社会经济方面: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机械,科技提问2:按生产对象不同,农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学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农业中的种植业。

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来巩固上节课内容,将上节内容和本节内容衔接起来,以利用上节所学知识分析本节知识2)通过分析教科书47页四幅图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提问:看47页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明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图,说明水稻种植也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区?学生:亚洲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提问:这些气候有什么共同点?提问后讲解水稻习性总结:水稻种植需要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练习巩固:讨论1:英国是否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讨论2:地中海气候区适合种植水稻吗?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图,分析水稻种植业地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地势低平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人口分布图,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人口稠密讨论:季风水田种植区人口稠密的意义?教师主要从劳动力,粮食需求方面来说明教师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意图:通过读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对比法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加深学生印象3)讲解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本区人口稠密,地少人多,所以小农经营;地少人多,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地少人多,每家的总产量不高,农民将大部分收获粮食自用,所以商品率低;季风区为主,降水年际变化大,所以水利工程量大;意图:本部分内容先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再领同学们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4)案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教师对照地图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作物,突出“商品”两个字,说明是面向市场的农业提问:观察49页图,商品谷物农业都有哪些区位因素?学生: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教师将这些区位因素和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对比简要说明内在联系,每个要素举一个例子重点说明市场这个因素是首要的并说明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推广,提高商品率出示美国地图,说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世界粮食市场重要地位带领学生阅读50页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案例,引导学生讨论:(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怎样体现了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自身特点及意义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化)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国农业视频,说明美国农业的现代化主要内容:美国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拥有拖拉机438万台,收割机120万台,农用卡车318万台,农用飞机1万架,因此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居世界领先地位,一个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而世界上每个农业劳动力仅供养5 个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在95%左右,世界粮食市场50%以上是美国出口的农产品意图:通过教学案例使学生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通过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的对比来深刻理解二者的特点。

最后是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和练习板书设计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农作物2、分布3、区位条件4、主要特点二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农作物2、分布3、区位条件4、主要特点地理组公开课教学反思一、选课目的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学科开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关注闽江口湿地》两节课开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是基于课程进度安排的考虑,二是该节是典型的案例教学内容,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是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案例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设〈关注闽江口湿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筛选资料,了解乡土地理,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地理,体现“学习生活中地理”的新课标要求二、教学设计中创新点 本节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是在高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考虑教材的知识要求和重难点;注重问题情景的创新与教学过程的生成,注重师生互动的合作与创新1、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采用启发——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思考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2、 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地理图象功能:地理图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充分利用地理图象来设计教学过程,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挖掘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发挥主体作用3、 〈关注闽江口湿地〉是把校本选修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通过学生事先收集资料,了解闽江口湿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及原因的调查,给学生创造动手,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体现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三、主要体会与困惑 此次开设的公开课能得到同行的认可主要是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的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强调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对教学过程的完成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强调探究式的学习,但也不能一味的排除接受式的学习,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课程内容制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