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心得体会时代至新 初心依旧第 1 页 共 2 页梁家河心得体会时代至新梁家河心得体会时代至新 初心依旧初心依旧 201*年 2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时,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时代至新、初心照旧,通过对纪实文学作品梁家河的学习,我为总书记 43 年始终心系梁家河、情牵乡亲们的真挚初心所感动一)经受苦难锤炼,铸就为民初心1969 年 1 月,年仅 15 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 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习近平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真正扎根在了这个小山村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劳动强度很高,一天下来体力消耗大,身体非常疲惫,又经常饿肚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考虑,白天利用干活间隙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到深夜,博览群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经典,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
由于父亲蒙冤落难,别人做事从 零 开始,习近平却要从 负数 开始,入团、入党申请一次次得不到批准,但他仍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递上去,先后写了 8 次入团申请、10 次入党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后来还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访问时,回忆起梁家河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考虑着 生存还是毁灭 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新时代,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仍然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二)融入群众生活,践行为民初心在梁家河,习近平整日在生活或劳动中与老乡接触,深知农村的落后与群众生活的艰苦,完全把自己融入了农民之中,称自己是 普通农民 甚至是 老陕他住在一孔土窑里、挤在六个人的土炕上、行走在一架架山卯间 他说一口地道的陕北话、好一口美味的酸菜、习惯了点一盏煤油灯渡过漫漫长夜 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 团子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在梁家河所干的一切,无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帮村民修厕所、办识字夜校、教村民学写字,还将自己最珍贵的物品赠送给他们。
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深情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梁家河心得体会时代至新 初心依旧第 2 页 共 2 页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新时代,这种融入群众的方法,仍然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事业不断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三)坚持远大理想,永葆为民初心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想着为老百姓办实事幸福生活都是干出来的,他既一心为民办事,又擅长为民办事,苦活重活抢着干,干一件成一件他在当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让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有灌溉井,有铁业社,有缝纫社,有代销点,有磨坊 原来一到青黄不接时就全村出动出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在习近平一年多的带领下,变得红红火火,一片活力时光荏苒、理想恒在,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 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 到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 为人民做实事 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标注的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的底色。
新时代,这种造福人民的理想,仍然是共产党人的干事创业的源动力,也是党永远不变的历史使命当年在窑洞里,习近平和 黑子 王宪平拉话时说 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着如今梁家河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也都过上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但梁家河人还是和四十三年前一样:打心眼里信服、感激和牵挂那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 好后生!时代至新,初心照旧!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愿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实干担当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