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品 思考题答案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0KB
约22页
文档ID:204092563
第四品 思考题答案_第1页
1/22

第四品思考题答案(注:问题中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打算等,均请自己发挥第36节课329、 什么叫做不放逸?它的本体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你做 到了多少?答:所谓不放逸,就是对三门小心翼翼、谨慎取舍 《学集论》中云:“所谓不放逸,即是无贪、无嗔、无 痴而精进行持善法,在内心防护有漏法,它是一切世间 和出世间福德的根本不放逸的本体,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不放逸 的作用,就是受持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330、 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不放逸?答:在说话时,看看有些话能不能说;在做事时, 看看有些事能不能做;在想事情时,看看有些事情能不 能想平时自己监督自己,言行举止要特别注意、谨慎 取舍,随时以正知正念来摄持331、 《菩萨地论》中将不放逸分为哪五种?请具体解释答:第一种叫前际不放逸,即是对往昔所造的罪业 心生追悔,发誓再也不造而如理忏悔;第二种是后际不 放逸,就是改过自新之后,今后的行为如理如法,不做 任何坏事;第三种是中际不放逸,是指当下所做的事情 如理如法,不背离一切善法规则;第四种是前行不放逸, 即以后的一切行为不作恶法;第五种是现行不放逸,指 现在的一切行为不作恶法后两种与前际不放逸、中际 不放逸稍微有点差别,后者是从行持善法的角度而言 的,前者则是从不作恶法的角度来讲的,反体方面有所 不同。

332、 有些人受了菩萨戒以后,看到某众生特别恶劣就生起 厌离心,发誓今后决不度这个众生,这属于什么样的发心?其 后果如何?为什么?答:这属于舍弃愿菩提心,违犯了菩萨的根本学处 其后果必将堕入恶趣佛经中说,如果一个人在心里想过布施一些微少而 平常的东西,但因悭吝而没有施舍,这种人将会堕落为 饿鬼更何况在三宝前发菩提心,发誓令众生得到暂时 与究竟的一切安乐,后来却出尔反尔欺骗了佛菩萨和众 生,因烦恼不如是行持,这种人怎能超越因果规律而投 生到善趣呢?第37节课333、 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 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 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答: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 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这并不是 推诿,因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 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 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密的道理,并非一般 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 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 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 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 出完整、正确的答案。

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 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 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 行境《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舍利子虽然舍弃了 菩提心,但他没有舍弃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 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 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一 —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对布布达论师 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但上 师如意宝说:“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 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334、有人认为:“如果杀生、邪淫破了根本戒,这一辈子 就完了但我想舍弃大乘改学小乘,这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反 正都是佛法嘛!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答:这种想法不对虽然守持清净的别解脱戒功德 很大,但入了大乘后又舍弃菩提心,这种罪过远远超过 了前者,如《般若摄颂》云:“纵然在千百俱月氐劫中行 持十善,但若最后发了欲求缘觉阿罗汉的小乘心,这种 罪业远远胜过破小乘别解脱戒的根本罪「《佛说大方广 善巧方便经》云:“善男子,菩提萨埋安住声闻与独觉 乘,自求寂灭,是为菩萨之深重根本罪。

有些释论中说,即使犯了小乘的根本戒,但若没有 舍弃菩提心,照样能够饶益众生,做无量的功德事业 但若舍弃菩提心,不仅自己失去了解脱的机会,无边有 情也因此得不到救度,失去获究竟安乐之机会所以我 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有生之年千万不能放弃菩提心335、 请引用教证、理证分别说明:舍弃菩提心具有严重的 过患答:教证:《寂灭决定神变经》中云:“何者抢夺南 赡部洲一切众生之财,断一切众生之命,何者对菩萨甚 至布施旁生一食团之善行作障,则罪过较前者严重无量 倍,因为对获得佛果之善业作障故「《善巧方便经》云:“所有的堕罪中,舍弃愿菩提心的罪业最严重理证:哪怕只是毁坏一位众生的安乐,尚且要自食 其果遭受损失,如果舍弃菩提心,结果将毁坏天边无际 所有众生的安乐,果报堕入恶趣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336、 障碍高僧大德的利生事业会有什么果报?为什么? 答:无数劫中在恶趣里感受难忍的痛苦因为高僧大德的善行事业对众生有极大利益,如果 此事业遭到一些人扰乱、障碍,令利益众生之事业不能 顺利进行,扰乱者就是间接损害了众生简言之:谁障 碍菩萨的善行,也就等于损害众生利益,那么他一定会 因此恶行而感受无边恶趣痛苦337、 菩萨在布施时,有人若去乞求他施身体,菩萨失去了 身体、生命就无法利生了,这些乞者是不是造了严重恶业呢? 对此你如何看待?答:不一定,这要视他的发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布敦大师就此曾作过回答:“对菩萨来说,给别人 布施身体,不会障碍其修行事业,因菩萨布施身体,在 短时间即积累起多劫才能圆满的资粮其他人向菩萨乞 求身体,实际上是菩萨修道中的助道因缘,故无有障碍 菩萨善法的罪过338、 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 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 想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这样去做,守持菩提心功德与舍戒 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 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 流牵引,要在生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 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 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 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不仅自己得在轮 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作很大的利益事 业若坚持守护菩萨戒而不杂有堕罪的垢染,就像一直 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样,善根会日日增长,很快就会获得 成就而利益无量众生第38节课339、 有些人想:“虽然我因放逸等过错会堕落,但没什么 大问题,诸佛菩萨和上师会救护我的,上师会加持勾召我,让 我转生到净土,所以我现在好好地享受享受,用不着那么苦修。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答:不可以这样,放逸者佛菩萨也没办法度化!想一想往昔无量劫中,已经有无数的佛出兴于世度 化众生,可是我们放逸造罪,至今都没有得到诸佛的教 导,未度脱轮回这不能说佛菩萨没有大智慧、大方便, 而是因为我们往昔不精进修善业,反而终日放纵身心, 恣意造罪,以恶业为障,纵使佛菩萨的慈悲心再怎么强 烈,也没办法让我们解脱佛经云:“犹如太阳升,成 熟莲花启,如是佛出世,唯度有缘众《现观庄严论》 中说:“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 不获善所以要想解脱轮回痛苦,必须要自己努力精 进如果自己放逸造罪,虽然诸佛出世,自己仍“无根 不获善”,只有漂泊在六道中遭受痛苦340、 有人认为:“现在的诸佛不能度化我,但未来的佛陀 可能会度我吧,所以继续造罪没关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 么?答:不对如果我们今后依然明知故犯,放逸行事, 那么就会重蹈“不得佛化育”的命运,下场必将是反反 复复地堕入恶趣,苦不堪言纵然侥幸获得了善趣,也 是感受一些刑罚、遭受病魔缠身、受到束缚、被兵器砍 剖身体等苦痛341、 释迦牟尼佛在《趣入慈氏经》中讲过哪四种难得?这 些是“偶尔”获得的吗?你是怎样认为的?答:“获得人身极为难得,值遇佛法极为难得,对 佛教生起信心极为难得,自相续生起菩提心极为难得。

这并不是偶尔获得,而是自己千百万劫积累的善根成熟 所致因为“诸法因缘生,缘去法还灭”,世间上任何 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特定因缘,绝非偶然现象这 种微妙因果关系我们凡夫虽然无法现量见到,但以因明 来推测,也能得出此道理342、 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你具有吗?答:有些人认为电脑用得特别好,数学算得特别好, 这些表面的能力就叫做聪明其实也不一定,有时候旁 生也可以做到真正聪明的人,能真正将佛法融入自心, 并以佛法甘露来利益他人,他们承认前世后世、因果不 虚,明白自己终究要死,今生的一切显现无有任何意义, 最有意义的就是以难得的人身来行持善法,对来世做一 点准备,不依靠它造恶业害国家、害社会、害众生,这 样的人才是聪明人第39节课343、 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 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 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就像过山的瀑布水一 样,一刹那也不会停留,从我们出生时起,即使没有遇 到违缘,它也在日缩月减,不停地向死亡奔去不仅如 此,我们的身体也是暂时的借用品,是死主暂时借给我 们的宅舍,主人什么时候要收回去,谁都无法决定。

我 们只不过是一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 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即使自己无病无灾,也不能认 为自己不会马上就死,而应当抓紧时间精进修行344、 为什么说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种借用品?对此你能产生 定解吗?答:因为自己对它没有主宰权,死主一旦要收回去 时,我们无法多留住一分钟我们就像一个房客,死主 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自 己应随时随地好准备,不然到时惊慌失措,唯有随业 风飘荡受苦345、 如果我们没有利用人身好好修行,成天都是造恶业, 来世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你真的相信吗?答:来世不要说获得三解脱的果位,就连善趣的人 身也没有把4屋倘若堕入恶趣,不管是哪一个恶趣都非 常痛苦,那时因受苦而不断产生恶心,恶业继续增多, 受苦的时间、程度也就越增加346、 请仔细观察你周围的旁生,它们有机会行持善法吗? 平时是怎样造恶业的?如果我们是它们的话,会怎么样?答:请自己发挥347、 有些人想:“佛经中说获得人身犹如盲龟值觇一样困 难,但现在世界上人口这么多,国家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怎么 可能难得呢? ”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答:这种想法不正确佛经里的比喻,主要是针对 行持佛法的珍宝人身而言的。

要知道,与旁生、饿鬼、 地狱的众生相比起来,人类确实为数不多一个蚂蚁窝 里的蚂蚁也比一个大城市里的人多出无数倍,尤其能行 持善法的人身就更为难得了区区几亿人当中,日夜行 持善法、向往解脱的到底有多少?大家也心知肚明所 以佛陀在经中的比喻,是说真正修持善法、了知今生来 世的人身相当难得第40节课348、 对上师等严厉对境生起多少刹那的恶心,就要堕入地 狱多少大劫,此中所说的“刹那”是指时际刹那还是成事刹那? 请说明二者的差别答:指时际刹那正常男士弹指间为一时际刹那, 而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成事刹那349、 有些人认为:“若对上师三宝生起一刹那的恶心,就 要堕入地狱一个大劫,那等一个大劫过后,我还可以重获人身, 那时再修持也来得及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在受苦的同时,又为烦恼摧动造更 多罪业,罪上加罪,每种罪业又有无量的苦报,所以如 果堕落的话,则很难摆脱恶趣之身,更不要说获得人身 重新修持了350、 名词解释:顺现法受业顺后受业顺次生受业答:顺现法受业:今生造的罪业,今生就要感受果 报顺后受业:今生造业,很多世或很多劫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