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低高高B(受冷)高高C(受冷)高高A(受热)低低低低热力环流热力环流2.4全球性大气环流【知新】学习目标: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掌握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形成规律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运用演示法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 具具有有全全球球性性的的有有规规律律的的大大气气运运动动,,通通称为大气环流称为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有何意义?大气环流有何意义?【【放总结处放总结处】】(1)什么是大气环流?什么是大气环流?①①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②②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二、三圈环流二、三圈环流 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 概念概念单圈环流单圈环流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1高 压低压低压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前提下,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因此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存在热力环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1)(1)假设:均匀的地球表面;地球不自转。
假设:均匀的地球表面;地球不自转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单圈环流0 30 N60 N90 N赤 道 低 压赤 道 低 压赤 道 低 压赤 道 低 压极地高压极地高压高高低低低低高高赤道赤道南极南极北极北极赤道赤道单圈环流示意单圈环流示意在右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不能不能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2 以北半球为例,用语言准确描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30 N60 N90 N赤道30 N60 N90 N0°(2)(2)假设:均匀的地球表面假设:均匀的地球表面 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热热热热凉凉冷冷热热温温冷冷湿湿干干湿湿干干干干干干湿湿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形成因素形成因素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示意图三圈环流示意图30 N60 N90 N赤道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极锋极锋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带12345678109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N60 N90 N气压带成因气压带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源源不断在南北纬30°上空集聚迫使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较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致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0 0°°3030°°3030°°6060°°6060°°东北信风东北信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东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0 0°°3030°°3030°°6060°°6060°°东北信风东北信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东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作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是基本的两种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对促进全球热量、水分平衡意义;提示小结:三圈环流:三圈环流:1、名称、名称 0 0°°- 30- 30°°3030°°- 60- 60°° 6060°°- 90- 90°°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2.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全球气压带与风带6个风带个风带((2个信风带,个信风带,2个西风带,个西风带,2个东风带)个东风带)7个气压带个气压带 ((4个高压带,个高压带,3个低压带)个低压带)思考:思考: 赤赤道道低低气气压压带带与与副副极极地地低低气气压压带带的的形形成成有有何何不不同同??极极地地高高气气压压带带与与副副热热带带高高气气压压带带的的成成因因有何差异? 有何差异? 赤赤道道低低气气压压带带与与极极地地高高气气压压带带是是由由于于 冷冷热热不不均均引引起起的的空空气气运运动动而而形形成成的的,,所所以以是是由由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形成的 形成的 副副极极地地低低气气压压带带与与副副热热带带高高气气压压带带是是由由于于大大气气运运动动所所引引起起的的空空气气质质量量的的变变化化而而形形成成的的,,所以是由所以是由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形成的。
形成的 分分分分 布布布布 风风风风 带带带带成成成成 因因因因属属属属 性性性性9090 - - - -6060 极地东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极地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冷干冷干冷干冷干6060 - - - -3030 中纬西风中纬西风中纬西风中纬西风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温湿温湿温湿温湿3030 - - - -0 0 低纬信风低纬信风低纬信风低纬信风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干燥干燥干燥干燥 分分分分 布布布布 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成因成因成因成因特征特征特征特征气气气气 流流流流属属属属 性性性性9090 附附附附近近近近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热力热力热力热力冷高压冷高压冷高压冷高压下沉下沉下沉下沉冷冷冷冷 干干干干6060 附附附附近近近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动力动力动力冷低压冷低压冷低压冷低压上升上升上升上升温温温温 湿湿湿湿3030 附附附附近近近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动力动力动力热高压热高压热高压热高压下沉下沉下沉下沉干干干干 热热热热0 0 附近附近附近附近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热力热力热力热力热低压热低压热低压热低压上升上升上升上升湿湿湿湿 热热热热23°26´N23°26´S66°34´S66°34´N0°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三圈环流示意图三圈环流示意图30 N60 N90 N赤道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极锋极锋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带12345678109小结:太阳辐射全球(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受热不均高低纬地球自转偏向力近地面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课后思考题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在假设地表性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实际中海陆质均一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实际中海陆的不均匀分布会对全球的气压和大气运动的不均匀分布会对全球的气压和大气运动有什么影响呢?有什么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