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祝东伟—国外产学研成功经验借鉴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84KB
约6页
文档ID:5794222
祝东伟—国外产学研成功经验借鉴_第1页
1/6

国外产学研合作典型模式的研究与启示祝东伟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要素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学研合作已被证明是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选择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五个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成功的国家,对其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各国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创新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总结可吸取的教训和可借鉴的基本经验,使我们充分了解国际上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从而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一、美国科技工业园区模式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美国工商界和政府部门为了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开始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研究性大学周围,因此在一些大学周围便形成了高新技术密集区,统称“科技工业园区”60 年代,在美国,这样的园区达到 80 多个70 年代,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科技工业园区受到冲击,许多园区宣告解体,美国最后实际建成的科技园区只剩下 15 个但是,一些园区却在困境中崛起,举世闻名的“硅谷” 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进入 80 年代,经济振兴又推动了科技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

截至目前,美国的科技工业园区已超过 150 个,猛增了 10 倍以上从其兴建方式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大学组建如在特曼教授倡议下,由斯坦福大学于 1951 年兴建的“斯坦福研究园 ”,并由此带来了“硅谷”的崛起二是由企业组建如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的沿波士顿 128 号公路兴办的“波士顿 128 号公路高技术园区”三是由州政府组建如北卡罗来纳州对发展高新技术有兴趣,于是选择了位于该州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杜克大学于 20 世纪 60 年代共同组建了 “三角研究园”1.斯坦福工业园和硅谷在斯坦福研究园的影响下,经过 50 年的发展,硅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硅谷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主要研究一般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技术,60 年代研发对象集中在集成电路上,70 年代是微电子计算机, 80 年代为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产业,90 年代开始向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发展,目前发展最快的两个领域是软件和工程与管理行业硅谷的崛起与斯坦福研究园的兴建密不可分由斯坦福大学于 1951 年创建的“斯坦福研究园 ”,是美国最早的科技工业园,主要研发领域涉及电子、航空与宇航、制药和化学等高新技术产业。

斯坦福研究园由斯坦福大学负责管理,一般的管理和经营政策由大学委托管理委员会制定园内企业与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共同举办研讨会,大学在若干研究领域可以使用研究园的设备等等据大学估计,每年约有 500 名毕业生可直接参与研究园的工作,从研究园得到收入以斯坦福研究园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硅谷,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2.波士顿 128 号公路高技术园区128 号公路距波士顿市区约 16 公里,呈半圆形环绕着波士顿,建于 1951 年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到 70 年代初,沿公路两侧新建了上千家研发机构,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 128 号公路科学工业园区该园区有两个发展高潮: 1955~1971 年为第一个高潮期,在此落户的企业由 39 家增长到 385 家他们所从事的科技研发领域,涉及电子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一些军用设备1975~1980 年,出现了第二个高潮期,该园区的电子企业增加了 50%,大约有 900 家电子公司和 700 家计算机企业兴起 128 号公路园区借助计算机产业和原有的电子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综合区但是,由于该园区的高新技术与国防工业太过密切,随着冷战的结束,马萨诸塞州高技术综合体在过去的奇迹已无法重现。

1988~1991 年的 3 年中,高技术企业解雇了 6 万名职工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该园区虽然有新的生长苗头,但由于激烈的竞争,园区的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3.北卡三角研究园所谓“三角”,指的是北卡罗来纳州三座城市和三所著名的大学,即达勒姆市的杜克大学、查玻尔希尔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玻尔希市分校,以及位于北卡州首府罗利市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广义的高新技术三角园区指的是在三个城市之间的整个区域,即由附近 13 个县组成的“三角地区联合体”狭义的“ 三角研究园”则指南北长 8 英里,东西宽 2 英里的专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 40多年的建设,“三角研究园区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它集中了科研和生产优势,吸引了一批像 IBM、爱立信、杜邦这样的大公司和美国环境与健康研究所等国家级研究所,同时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从 1985 年到 1997 年这 12 年中,这个三角地带吸引的投资总额高居全美第一;1994 年,这里新创造产值 350 亿美元,占整个北卡州的 21%,并被评为全球十大居住环境最佳地区之一除了上述三家举世闻名的科技工业园区之外,美国还有一些颇有影响力的科技工业园区,如依托著名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的“田纳西技术走廊”、依托著名的佐治亚理工学院的“ 亚特兰大高技术园 ”、由企业组建而成的佛罗里达电子工业带和由奥斯汀市政府全面协调的“奥斯汀高技术中心 ”,它们亦可分别归入大学组建型、企业组建型和地方政府组建型科技工业园区。

二、英国剑桥模式19 世纪中叶以前的近 600 年中,英国的大学对社会发展曾起过多种作用,但这些作用没有一项与工业有关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直到 19 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大学与工业才逐步建立了联系,大学科研职能的获得是在 19 世纪下半叶的剑桥大学首先实现的1881 年,剑桥大学的达尔文创办了剑桥科学仪器公司,可以说是英国产学研合作的先驱1896 年,以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员 W.G. Pye 命名的 Pye 公司也随之成立发展到 20 世纪 70 年代,围绕剑桥大学逐步形成了科技工业园区,而进入 80 年代以后,在剑桥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高技术公司,这就是所谓的“剑桥现象 ”目前,剑桥大学周围已有 1000 多家创新型公司,是欧洲最大的高科技工业聚集区剑桥现象 ”的出现是多种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剑桥大学是剑桥地区的科技成果、人才、风险投资和房地产的主要源泉剑桥大学不仅以自己在物理学、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实力作为剑桥地区高技术公司产生的无可取代的营养量,而且还源源不断地提供高技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专门技术剑桥大学拥有一批造诣较深的学者和举世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吸引并培养着大批优秀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进入产业界去创办高技术公司,就可以保证公司的中坚力量具有较高的素质。

同时,剑桥大学制定的一些具体政策也对剑桥地区高技术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德国 Fraunhofer 联合体模式德国在世界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取得的领先地位,是与它执着追求科技发明、高水平的教育以及高质量的产品紧密相连的它的成功,有赖于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推行,而 Fraunhofer 联合体在其中发挥了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作用Fraunhofer 联合体于 1949 年在德国慕尼黑成立,目的是加速推进应用研究,在 “二战”的废墟上重建德国经济Fraunhofer 联合体拥有 41 个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是微电子和微系统技术、生产和制造技术、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工厂组织和企业管理、新材料开发、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以及与生物工程有关的各种技术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和政府部门,其中来自企业界的合同主要包括解决具体问题或对新工艺进行评价和引进Fraunhofer 联合体在科研管理上的一个特点是它既与大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依靠合同服务于政府和工业界的用户,发挥着桥梁作用它努力在政府(联邦和州) —企业 —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基于共同利益而又凭借合约进行联系的牢固纽带,并通过长期规划创造发展的机会Fraunhofer 联合体以其公认的实际应用方面的成就,在德国乃至世界上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它的成员获得了各种久负盛名的科学奖励和专利,在技术创新方面居领先地位四、日本国立大学模式日本国立大学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潜力,在政府的鼓励下,国立大学逐步形成了多样的合作方式一是共同研究制度1983 年后,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可以就共同的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将国立大学的研究能力和企业的技术能力结合起来,创造出优秀的研究成果该制度规定,共同研究所产生的发明及专利为国立大学和企业共有包括共同申请的专利在内,凡与此共同研究有关的国家专利,合作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优先使用二是委托研究制度这种形式是指企业和政府部门委托国立大学进行某项研究接受委托的国立大学使用企业提供的经费开展研究,向企业提供科研成果,以此协助企业的研究开发该制度下所取得的专利是国家专利,委托者可在一定期限内优先使用三是委托研究员制度这种制度是指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国立大学接受研究生水平的指导,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通过提高研究素质和研究能力,使企业未来的研发更具活力四是教育捐赠的财会制度日本国立大学属于国家机构,在财政收支方面国家管理很严格,而教育捐赠的财务规定,则为国立大学收纳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有效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项制度的具体程序是大学将所得捐赠上缴国库,国家再划拨与捐赠等额的资金返还给大学。

国家委托大学对资金进行会计管理,受赠大学可以根据捐赠者的意愿灵活使用,或开展学术活动,或创建研究机构,用途不限五是共同研究中心从 1987 年开始,一些国立大学相继建立“共同研究中心” ,作为与产业界合作的窗口,既是共同研究的场所,又是企业人员接受培训的课堂迄今为止,日本全国己有52 所国立大学设立了“共同研究中心”五、韩国模式韩国在国家研究开发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高等教育改革体系中,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方式韩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侧重于发挥各方优势,并以共同研究为主,具体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一是产学研共同研究体该研究体承担国家研究开发计划,通过政府提供经费,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促使产、学、研三方合作二是委托开发研究企业确定研究开发内容,通过合同形式委托大学或研究院所进行研究在利益分配方面,学研方可获利润的10%~40%三是产业技术研究组合企业与企业之间鉴于技术联盟的需求建立会员制研究团体进行正式合作,而与大学和研究院所进行非正式的技术开发合作四是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心政府划出一定的区域并实施优惠政策,以大学作为基地,企业作为会员,集资建立中心中心由大学和会员单位的研究实验楼组成,双方人员共享中心的实验设备。

这种紧密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了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实现了效用的最大化五是建立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各方在园区融为一体,进行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六是参与国外产学研合作为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利用国外先进的研究设备和人才,韩国的企业积极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与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创新六、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启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但这些国家在探讨产学研合作模式方面的一些共同认识和成功经验,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1.按合作的紧密程度,产学研合作模式可划分为四类,每一类适用于不同的合作阶段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考察发现,其基本合作模式可以分为技术转让型、委托研究型、联合开发型和共建实体型四类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四类基本模式既反映了产学研各方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技术转让型→委托研究型→联合开发型→共建实体型),又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实现程度(从合作初期以技术转让为主到后期主要谋求共建实体全程介入共同发展)2.按合作的动力机制,产学研合作模式可划分为三类,每一类反映合作方不同的利益诉求成功的产学研合作离不开对合作的需求,这是动力机制问题从这个角度去总结产学研合作模式,可分成由内部利益驱动的自发型合作、由外力推动下的政府计划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