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草原》音乐教学设计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六年级上册授课年级:六年级课 型:音乐综合课课 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理解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1、蒙古族民歌《牧歌》在总体上能够看作是由词曲同步的两大句组成旋律也可细分为以4小节为单位的四小句,其中一、二、四句在音调上的相似,旋律起伏不大;第三句有较强的对比性这首民歌在记谱上不止一个版本,安波整理的这个版本是16小节的方整结构歌词在语态上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体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2、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表现形式上与单一声部的民歌不同,他通过人声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醇厚的音响空间,在声音造型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3、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情绪热烈、节奏紧凑,体现出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因为演奏速度较快,音调在表现意义上不同于《牧歌》等长调歌曲的旋律意义,转化为动感很强的音流,对塑造万马奔腾的“视觉”艺术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乐曲的后半段,还出现了模拟马撕的声音,表现手法直观、易觉教学重点:学唱《牧歌》、欣赏《万马奔腾》,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教学难点:理解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材音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1、 宣布上课2、 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1、 全体起立2、 有礼貌的问好:“老师好!”营造上课和谐的气氛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节课让我们来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风情吧!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承上启下,导入新课1、唱歌《牧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的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3、采用跟随录音哼唱、的形式协助学生学唱《牧歌》4、组织学生演唱5、跟随钢琴伴奏放声高歌1、认真听讲,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
2、在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3、认真感受音乐,积极发言4、学唱歌曲5、演唱歌曲6、跟随伴奏放声高歌1、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等活动来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3、掌握主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把握2、欣赏无伴奏合唱 《牧歌》1、向同学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2、播放录音3、提出提问: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介绍无伴奏合唱的相关知识5请学生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1、认真听讲2、积极发言3、谈谈欣赏作品时的感受1、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相关知识2、感受无伴奏合唱独特的表现特点3、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欣赏 《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2、播放录音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听这首乐曲的感受1、认真听讲2,认真聆听作品,感受马头琴独特的音色。
3积极发言,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1、通过聆听作品,让同学感受乐曲描绘的万马奔腾的场面体会马头琴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2、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总结课堂知识要点,激发学习下节课内容的热情和愿望认真听讲,巩固本节课知识点巩固掌握本节课知识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背唱《牧歌》2、掌握关于无伴奏合唱的知识3、体会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听讲并记下作业布置作业可巩固知识掌握《辽阔的草原》音乐教学设计起凤镇第二中学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