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地区乡土民宿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 摘 要:桂北地区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阳朔为桂北地区乡土民宿的主要集中地区本文通过对当地乡土民宿进行调研,运用环境心理学、设计学相关理论对乡土民宿的外部环境、空间形态、室内装饰、空间关系和人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桂北地区乡土民宿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为业主和从业人员经营乡土民宿提供借鉴和启发关键词:桂北地区;阳朔;乡土民宿;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本文索引:宋飞.[J].中国商论,2021(21):-026.:F592.7 :A :2 096-0298(2021)11(a)--041 桂北乡土民宿成因1.1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广西桂北地区文化内涵深厚、自然景观充足、交通便利,并且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民宿行业体现出持续发展趋势[1]阳朔属桂林市辖县,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区内峰丛林立、山奇水秀、山环水抱、环境幽美1.2 独特的乡土文化、自然环境为人们体验的重要内容桂北地区人文资源丰富,在改革开放之前,桂北地区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少,因此传统民居保存比较完整,乡土民居是吸引外来旅游群体的重要人文资源。
1.3 便捷的交通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路径高速路的发展,在桂北地区形成了以桂林为中心,辐射周围省份的交通网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交通线路方便2 理论基础本文主要通过环境心理学进行分析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关注人与环境的优化,即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人们的愿望[2]事实上,不管是住宅设计还是民宿设计,最终目的都是让人们在居住过程中感受到安全、自由、温馨以及坦然,并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3]2.1 环境知觉环境知觉是指人对于周围环境的直接感受;环境认知是人对周围环境在经验、了解等直接感受基础上的认识;环境态度则是人对于环境的喜欢程度不同的人对环境认知不同,因此环境认知是个人的,体现不同的要求和观点等环境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使人们能在空间环境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2.2 空间认知空间认知是人们位于特定环境中,产生多种心理变化的总和空间认知先是由于环境知觉,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熟悉周围环境特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获得某一地方的信息,并了解各个事物之间的关联人之所以能识别周围环境,主要原因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对于空间环境的记忆,由此形成的认知地图,认知地图主要受视觉环境影响。
2.3 空间中的社会行为(1)私密性学者对私密性的定义不同,最有影响力的定义是由 Altman提出,认为私密性是指对接近自己的有选择的控制,主要是人们去调整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调整空间的开合来满足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合理掌握控制的度是私密性的重要方面,其中大致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2)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基本需求生活中的个人空间主要是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不排除其他方面学者将人与人的距离划分为四种类型:亲密区(50cm 以内)、个人区(50~125cm)、社交区(125~350cm)、公共区(350~750cm)3)领域性领域性指的是个体或团体可以暂时或永久性的掌控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一个物体,当人们所在的领域受到侵犯时,往往会保护自己的领域领域性可以给人们带来认同感和安定的感觉4)空间中环境心理人们进入特定的空间之中,思想、情绪等都会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通常,室内环境构成要素有空间的大小、天花、地板、墙壁、家具、灯具、五金、设备、灯光、色彩等给人以各种综合形象和生理刺激,这些刺激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作用,人们生活在环境中,毋庸置疑的受到它的限制、支配和影响。
3 桂北地区乡土民宿消费者需求调查分析为了解当地乡土民宿消费者的需求,笔者以随机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65份,其中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为91%问卷主要涉及游客基本情况及对乡土民宿空间的需求,对乡土民宿满意度、服务质量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内容显示到阳朔旅游有32.22%的游客会选择乡土民宿,在这部分中,有47.71%主要是为了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身心放松,有35.52%主要是为了体验当地乡土文化、风土人情,其他原因体现为家的氛围、主客关系等在节假日期间以“亲子游”为主,占到游客总数的24.6%,且以广州、深圳的游客为主从调查中得知,游客体验乡土民宿主要是为了精神追求: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达到身心放松;体验乡土文化、风土人情除此之外,乡土民宿游客大多来自现代城市,习惯了现代生活的舒适性、功能性,因此对于现代空间生活的舒适性和现代生活的功能性是乡村民宿空间功能需要满足的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乡土民宿的空间需求进行分析4 桂北地区乡土民宿实践调研分析为了解桂北地区乡土民宿的现状,本文选取遇龍河景区、兴坪古镇景区民宿为调查对象,选取其中代表性强、知名度高、园林景观较好的10家乡土民宿进行实地调研,包括田园瓦舍、格格树、瑞华庭院、古韵潘庄、忆夏堂、时间故事、老宅院、云庐、秘密花园、泊艾苑。
4.1 当地乡土民宿空间布局为了满足需求,人们构筑建筑物,把空间分成了室内和室外两个空间本文研究的建筑空间是建筑物内部与周围环境中的植物、围墙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根据建筑的数量以及在空间中的布置方式,将建筑物分为独栋式、分散式、围合式 、分散与围合相结合式,如图1所示4.2 桂北地区乡土民宿分类及空间特征在对当地进行乡土民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民宿空间的特点与不同的经营者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本文对经营者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外国人经营、当地居民经营、国内外来人经营(见表1)通过对当地乡土民宿空间的调研分析、总结并整理,发现当地乡土民宿存在以下问题1)为了增加使用空间,破坏了建筑原有的文化特色,导致文化内涵缺失,破坏了游客对当地文化审美的需求2)空间功能缺失缺少私密体验的空间功能,保证游客体验的私密性,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对于小型的乡土民宿,空间有限,公共空间较小,导致公共空间不足,空间功能缺失3)民宿空间中家具、装饰的色彩、造型与当地建筑风貌之间的矛盾,破坏了游客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审美需求投资建设多属于自发,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没有开发出自身的特色及住宿功能以外的辅助功能[4]。
4)同一空间,各功能空间相互影响,导致空间使用功能不能满足游客对于空间私密性的需求,使用功能被破坏5 桂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原则及策略5.1 桂北湘赣式乡土民宿空间功能转化设计原则5.1.1 注重乡土民宿空间功能的安全性、领域性原则安全感是判断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游客在乡土民宿中心理上需要这样的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研究发现,围合型的乡土民宿,游客对民宿环境的心理体验比分散式、开放式乡土民宿的安全性要强领域性是营造民宿空间功能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非当地经营者经营的乡土民宿多为围合型,而当地经营者经营的乡土民宿多为开放式5.1.2 注重民宿空间功能的开放性、丰富性、流动性和私密性原则乡土民宿的使用群体原来为家庭内部成员,体现为对外的封闭性和对内的开放性现在的使用群体转变为游客,大家共同使用、体验一个乡土民宿,因此表现出空间的开放性、丰富性、流动性和私密性乡土民宿的消费者多为城市中的游客,因此民宿空间要满足城市人群的丰富性乡土民宿空间功能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功能的转变和空间功能的增加,空间功能的转变和增加主要体现在正房和庭院正房由原来满足两户住宿的功能转变到满足游客旅游、度假体验,庭院由原有的晾晒功能,转变到交流体验的功能需求。
只有空间功能发生转变和增加,才能满足游客对于空间的需求 (表2)民宿空间是私密性场所,是相对封闭性的建筑私密性空间包括睡觉区、卫浴室、储藏等私密性极强的空间和书房、工作间等有特定要求的体验空间私密性空间的设置能满足游客的个体需要和不同的心理需求,与其他成员之间能在亲密之外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避免对其他空间造成干扰5.1.3 注重保护、传承、彰显当地乡土文化特色,满足游客对空间认知的原则乡土特色和地域文化是旅游消费者对于空间认知的主要对象,因此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大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5.1.4 因地制宜的改造乡土民宿,依据周围环境创造民宿体验的原则在当今社会环境影响下,家庭旅游逐渐增多,游客追求个性化服务,对旅游的自由性要求较高,追求远离城市生活的喧嚣及各方面压力,深入乡村宁静的环境,融入旅游当地特色文化,体验民风的淳朴[5]民宿的改造不能离开周围的环境背景,自然环境是乡村传统民居存在的基础,因此要尊重周围环境,因地制宜的改造乡土民宿,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改造,满足了游客对当地自然环境认知、体验的需求5.2 桂北湘赣式乡土民宿空间需求转化设计策略5.2.1 因地制宜的根据周围环境规划建筑的空间布局传统村落依山傍水,建筑群落与当地环境往往呈现出和谐共生的状态[6]。
每个传统民居的发展演变都有其相应的自然、生态等因素,所以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民居空间,民居的形成有其合理性,因此原有的建筑及周边环境应该得到尊重和保留乡土民宿的设计要仔细分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周边环境营造乡土民宿的视觉景观,满足游客对于空间的审美、认知需求游客多从城市来到乡土民宿,营造乡土民宿空间的安全性是空间布局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乡土民宿的空间形式,一般都为围合式,滿足游客对空间的安全需求民宿空间中的再生建筑,主要是通过灵活加建、改建的乡土民宿,建筑的形态、比例、大小要与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比例、大小及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满足游客对于乡土民宿的认知需求5.2.2 根据空间需求对民宿空间进行功能更新和技术保护传统民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小规模和内向型的,形成的民居形式是外部封闭、内部开场、主次分明的传统民居的功能,既要满足居住者日常生活和农业需求,又要满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乡土民宿主要满足游客休闲、放松、体验的需求,游客希望满足对于当地自然和历史文化体验的需求、现代生活的功能性和舒适性需求由传统民居转变为乡土民宿,需求的改变就要求空间功能进行更新。
1)空间功能的更新堂屋的功能性和精神性是空间的主要特性空间功能更新之后,堂屋变为游客交流、体验的室内公共空间传统民居堂屋举架高,室内采光不足,不能满足游客的空间需求,因此要增加屋面亮瓦的数量,增加空间的亮度保留传统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神龛”,主要是体现在空间中的装饰性、文化性,原有的空间布局主要体现传统的“礼”,而现在游客都是平等的在空间中交流和体验,主要体现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卧室主要分布在堂屋两侧的正房,由于窗户较小,通风、采光较差空间功能更新后客房要满足起居、睡觉、卫浴的功能,将原有的前后两间传统民居打通,满足游客的空间功能,但是各个功能之间要注意空间的私密性,避免空间功能性相互影响除此之外,还要扩大卧室的窗户面积,采取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游客对于空间舒适体验的需求厨房一般分布在两侧的厢房桂北湘赣式乡土民宿一般采用现代集合化的厨房,避免了原有厨房空间的不良环境和隐患卫生间,之前都是在自家房屋附近盖披屋,以满足如厕的需要原有的空间卫生条件差,现在人们对健康和卫生条件很重视,在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都采用现代化的排污设备,提高了空间中游客使用的舒适度洗浴间,原来人们的日常生活采用木桶或者毛巾擦拭。
现在人们对个人卫生条件的重视,卫浴间一般设在民宿客房中,现代化的卫浴设备满足了游客洗浴的需求2)建筑的技术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