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调查分析 邱家洪,戴小江(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摘要: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划分出2个学分设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正式开课该课程与《概论》课同步实施,电化运行、独立考核从课程运行和相关调查看,方案是可行的,教学是有效的,但存在的问题尚需有效应对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调查分析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4)33-0085-03一、《概论》课程划出学分独立开课为了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关于“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以下简称“思政部”)自2011年开始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并逐步形成了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6个学分中划分出2个学分,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的总体方案。
按照上述改革思路,思政部着手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并成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施根据拟定的《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原则上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同步实施,但采取“单独设立、独立考核、电化运行”的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两部分构成,各记16学时,共32学时社会调研”需由学生根据思政部公布的参考选题及要求确定题目,并提交调研申请书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学生提前于暑期或寒假完成调研,并在该课程正式运行的第6周内提交“社会调研报告”实践活动”由“校内实践活动”(研读马列主义经典、学习重要文献、阅读经典著作、聆听学术讲座和观看红色影视)和“校外实践活动”(学工活动、学农活动、学商活动、植树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宣讲活动和参观学习)构成学生根据思政部公布的实践活动形式及要求,必选1项和任选3项活动提交实践活动申请书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学生于第9~17周开展拟定的实践活动,并在第18周内提交“实践活动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自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在我校2011级本科生中正式独立开课。
结合近两年的试验探索,从总体上看,应该说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总的思路是可行的,与重庆市其他高校、甚至全国其他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相比,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1.独立开课,与《概论》课同步作为一门与《概论》课同步运行的课程,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并分别提交两个申请、两个报告之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选定的实践活动主题及难度、所提供的书面材料、活动参与程度以及实际表现,对实践教学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需在下轮重修2.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流程完整该课程在“社会调研”之外,设计了多达15种“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这些活动相辅相成,动手、动脑、动笔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认识自我3.课程采取电子化、无纸化运行为实现课程电子化、无纸化运行,思政部出资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以供教学活动的部署、文件的学习、技能的培训、资料的互传、成绩的评定、教学的监管等之用4.专任教师全员参与,全程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为思政部的全体专职教师每1位指导教师担任2个自然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任务,特殊情况可以担任最多4个自然班的指导任务。
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管理,适用学校的教学文件规定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调查与分析从我校近两年本科生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情况来看,总体上教学运行良好,秩序井然,学生按照预设的流程,有序完成了各项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在较大程度上达到了认识自我,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拓展能力,服务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进一步探明我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的看法以及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程度,我们对参加首轮实践教学的200名学生(涉及6个本科专业)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实际回收问卷183份,回收率91.5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数为159份,回收问卷有效率86.88%1.开设“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调查及分析从关于独立开设“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必要性调查来看,有13.8%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50.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单独的实践教学课程均值为2.53,在95%置信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开设“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很有必要从“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重要程度的调查来看,有52.2%的同学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34%的同学认为两者同等重要。
这表明,相当多的同学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因此,高校应适用学生的需求,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2.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明确程度的调查及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问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时,只有3.1%同学回答非常明确,54.1%的同学回答比较明确,而回答不清楚和不太明确的占41.5%均值为2.59,在95%置信水平下显著可见,如何让学生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3.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认可程度的调查及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个重要环节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其内在需求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关于“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设计的活动形式的感受是什么”的调查中,回答很喜欢的学生占11.9%,比较喜欢35.2%,不清楚、有点不喜欢以及很不喜欢的占了52.8%均值为2.78,在90%置信水平下不显著由此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并非易事4.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分析。
为了考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严重程度,本次调查设计了“问题”和“作假”两个方面,其中学生认为“存在主要问题”的占比是:形式主义57.9%,弄虚作假21.4%,包办代替5.7%,避重就轻13.2%;学生回答“作假”情况的占比是:活动和报告均作假24.5%,活动作假13.8%,报告作假25.2%,很少作假22.0%,没作假14.5%这两项调查反映,“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与目标实现的调查及分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实效及目标实现程度在关于“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目的实现的情况”的回答中,17.6%的学生认为很大程度实现,42.8%认为部分实现,18.9%不清楚,18.2%基本没有实现,2.5%根本没有现实均值为2.45,在95%置信水平下显著在问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时,34.6%学生认为活动较难,11.3%认为教师未尽责,40.3%学生未尽力,13.2%学风不好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无疑是当前学术界、教育界需要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三、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寓教于“行”、知行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拓展能力,服务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此,笔者针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立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或思路1.提高组织者、指导者和实践者的思想认识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着“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的倾向为了适应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校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以及指导者,要切实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扎实做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在认识上明确、在行动上自觉2.强化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学生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性要素,又是通过实践教学接受教育的客体性要素为了发挥好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关键性作用,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指导教师要通过动员会、总结会、平时沟通以及、等现代通讯手段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全程给予帮助。
3.加强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评价从现实情况看,教学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得力,评价不科学,一方面使得指导教师缺乏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存在敷衍塞责、被动懈怠、不负责任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易于出现走过场、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包办替代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此,高校要进一步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并实施好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建立起切实可行、规范科学的考核标准或考核体系,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4. 创设实践教学良好的情境环境和有利条件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重在“行”的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和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对实现教学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增强信心,乐于参与,勇于锻炼思政课”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学校、教师、教学基地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不论是团队协作情境、现场观摩情境的创设,还是社会调研情境、经验学习情境的创设,都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5.更新技术设备,提高课程电子化运行效率从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的运行情况看,建立一个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有助于规范教学流程、明确教学责任、提高教学效率等。
因此,建议各高校拿出一定资金,购置必要的技术设备,聘请专业人士,设计专门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网络平台,并做好日常的网络监控、维护和更新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单位,也要确定专人,负责对实践教学网站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并协调好与网站技术员的分工协作关系参考文献:[1]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103-108.[2]刘向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52-53.[3] 周宇宏. 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 江苏高教,2010,(4):68-69.[4]汪馨兰,戴钢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54-57.[5]谭俊杰.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1,(5中):155-156.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科研项目(重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成果之一,批准文号(11SXJYZ01)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