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按要求做望洞庭_________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____,____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1]在题目下方的横线上写出诗的作者[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诗补充完整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3]摘录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上阙描写的景物有 、 、 、 [2]下面关于上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3]“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4]“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3. 古诗词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理解阅读囚歌①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②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③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第①节诗中,“人”指的是__________狗”指的是__________[2]第②节诗,讲了革命者的坚定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节诗中,“地下的烈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节诗中“烧掉”和“永生”矛盾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精神?请用简短的话写出来6.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和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7.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4]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 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使至塞上》这首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2]《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作者借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特有的风光[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请选择一首写下来9.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山高路远(汪国真)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10. 课外阅读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汹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A. “我”爱这片土地,是因为这片土地能给“我”提供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感动哭了。
B. “我”对这片土地的爱,也就是对祖国的爱,除了满眼含泪的方式,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我”的爱C.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祖国爱得很深,当看到祖国有难的时候,心中的痛苦就十分强烈[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诗人以______喻______,实写________,赞颂的却是______[2]作者用竹子________的特点,来表达自己______的品质[3]“东西南北风”喻指( )A.各个方向吹来的风B.生活中的各种艰险磨难[4]“千磨万击还坚劲”表现出( )A.竹子根深蒂固,吹不倒B.诗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课外阅读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②高且坚,迥③干春风碧云里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1]这首诗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