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庄子·至乐》注释、分析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66KB
约3页
文档ID:133794120
《庄子·至乐》注释、分析_第1页
1/3

文档作者:周雲15087251697《庄子至乐》(节选)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①,誙誙然②如将不得已③,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④存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⑤,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⑥,皆从无为殖⑦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作品注释】①举群趣者:举,全;趣,趋就②誙(keng)誙然:拼死追逐的样子。

③已:停止④几:近⑤芒(huang)乎芴(hu)乎:恍乎惚乎,无形无象,不可揣测⑥职职:繁多⑦殖:繁殖作品分析】本文出自《庄子外篇至乐》,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文章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思考与练习】1.试分析庄子的“无为”思想和老子“无为”思想的异同2.谈谈“至乐”二字在文中的重要性链接】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除之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汉王充《论衡卷十八自然篇》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说以为天生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衣人,此谓天为人作农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然,故其义疑,未可从也。

试依道家论之天者,普施气万物之中,谷愈饥而丝麻救寒,故人食谷衣丝麻也夫天之不故生五谷丝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灾变不欲以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气自变而人畏惧之以若说论之,厌於人心矣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何以天之自然也?以天无口目也案有为者,口目之类也口欲食而目欲视,有嗜欲於内,发之於外,口目求之,得以为利欲之为也今无口目之欲,於物无所求索,夫何为乎?何以知天无口目也?以地知之地以土为体,土本无口目无地,夫妇也,地体无口目,亦知天口目也使天体乎?宜与地同使天气乎,气若云烟云烟之属,安得口目?……晋郭象《南华真经序》庄子闳才命世,诚多英文伟词正言若反,故一曲之士,不能畅其弘旨,而妄窜奇说若《阏弈》、《意修》之首,《卮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若此之类,十分有三或牵之令近,或迂之令诞,或似《山海经》,或似《占梦书》,或出《淮南》,或辩形名,而参之高韵,龙虵并御,且辞气鄙背,竟无深奥,而徒难知以困后蒙,令沉滞失流,岂所求庄子之意哉?故皆略而不存今唯裁取其长,达致全乎大体者,为卅三篇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