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50KB
约4页
文档ID:381875950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_第1页
1/4

倒装句:1.状语后置一: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用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习惯上应该提到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况下,介词于、乎,可解释为:在、把、向、比、同、跟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2. 宾语前置1)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劝学》 “知”“解”为动词谓语2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有”为动词谓语3 其李将军之谓也? 《李将军列传》“谓”为动词谓语4 岂管仲之谓乎? 《观众列传》同上5 何功之有哉? 《魏公子列传》“有”为动词谓语6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过”为动词谓语,意思是“责备、责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7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实为:在安8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实为:羡何9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实为:知何10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同上实为:适奚11 彼且恶乎待哉? 同上实为:待恶12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滑稽列传》实为:求何13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实为:令自3)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4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夭阏”为动词谓语15 意者吾未仁也?人之不我信也《孔子世家》“信”为动词谓语16 意者吾未知也?人之不我行也 同上“行”为动词谓语17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有”为动词谓语18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指南录后序》“出”为动词谓语19 於期每食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计所出耳! 《荆轲列传》同上4)介词宾语前置20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以”为介词,可理解为:凭21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同上22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高祖本纪》同上23 王曰:“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上24 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上25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世家》“以”为介词,可理解为:用3. 定语后置我们知道,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例如: 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 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 中心词+数量词 如: ⑥(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⑥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⑦村中少年好事 (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定语后置) ⑨村中少年之好事 (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灵活的把握了定语后置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形式以及要注意的两点,那么,就能快速辨识定语后置这种特殊句式 4 / 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