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0.51KB
约14页
文档ID:478688418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1/14

制冷原理及设备期末复习有不全的大家相互补充题型:填空20分;选择10分;判断10分;简答45分(5道);计算1道,带计算器绪论· 实现人工制冷的方法(4大类,简单了解原理)1.利用物质的相变来吸热制冷; 融化(固体—液体),气化(液体—气体),升华(固体—气体)气化制冷(蒸气制冷): 包括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2.利用气体膨胀产生低温 气体等熵膨胀时温度总是降低的,产生冷效应3.气体涡流制冷 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可分为冷热两股气流;4.热电制冷(半导体制冷) 利用半导体的温差电效应实现的制冷· 根据制冷温度的不同,制冷技术可大体上划分三大类:· 普通冷冻:>120K【我们只考普冷】· 深度冷冻:120K~20K· 低温和超低温:<20Kt=T-273.15 (t, ℃; T, Kelvin 开) T=273+t常用制冷的方法有: 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液体气化制冷 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汽化产生低压蒸气, 气体膨胀制冷 将低压蒸气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气,涡流管制冷 将高压气冷凝成高压液体,热电制冷 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

按照实现循环所采用的方式之不同,液体蒸发制冷有蒸气压缩式制冷 蒸气吸收式制冷 蒸气喷射式制冷 吸附式制冷等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组成: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 组成的密闭系统工作原理: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而蒸发,产生的低压蒸气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机压缩后制冷剂压力升高,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常温冷却介质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气,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汽化蒸发如此周而复始 蒸气吸收式制冷系统组成: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冷剂泵等工质对:制冷剂与吸收剂 常用:氨—水溶液 溴化锂—水溶液工作原理:Ⅰ.溴化锂溶液在发生器中被热源加热沸腾,产生出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被冷凝成冷剂水冷剂水经U型管节流进入蒸发器,在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Ⅱ.发生器中出来的浓溶液,经热交换器降温、降压后进入吸收器,与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混合为中间浓度的溶液中间热度的溶液被吸收器泵输送并喷淋,吸收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形成稀溶液稀溶液由发生器泵输送到发生器,重新被热源加热,形成浓溶液。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n 在发生器中的氨水浓溶液被热源加热至沸腾,产生的蒸气(氨气中含有一小部分水蒸汽)经精馏塔精馏后(得到几乎是纯氨的蒸气),进入冷凝器放出热量后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机构节流,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制冷剂,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而蒸发,达到制冷的目的,产生的低压蒸气进入吸收器而发生器中发生后的稀溶液,降压后也进入吸收器,吸收由蒸发器来的制冷剂蒸气,浓溶液经溶液泵加压后送入发生器如此不断循环 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端产生冷效应,另一端产生热效应半导体热电堆:一块N型半导体(电子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空穴型)联接成的热电偶 原理:原理:利用热电效应的一种制冷方法无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 定压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 所谓回热就是把由冷箱返回的冷气流引入一个热交换器―回热器,用来冷却从冷却器来的高压常温气流,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而从冷箱返回的气流则被加热,温度升高这样就使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升高,而膨胀机的进气温度降低,因而循环的工作参数和特性发生了变化 图 5-10 为定压回热式气体制冷机的系统图及其理论循环的 T-s 图图中 1-2 和 4-5是压缩和膨胀过程;2-3 和 5-6 是在冷却器中的冷却过程及冷箱中的吸热过程;3-4和 6-1 是在回热器中的回热过程。

第二章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重点看压焓图、温熵图,各个状态点,过程描述】§2-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各点含义,计算】· 与逆卡诺循环比较各过程的热力过程:逆卡诺循环有两个等温过程、两个绝热过程(等熵过程)理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的区别: ① 热力过程为绝热压缩(干压缩); ② 凝结过程为等压过程; ③ 节流过程为等焓过程; ④ 蒸发过程为等压过程1-压缩机 2-冷凝器 3-膨胀阀 4-蒸发器 图2-5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① 压缩机吸入的是饱和蒸气;② 节流前的液体是饱和液体;③ 压缩过程是等熵压缩;④ 制冷剂在蒸发和凝结过程及流动过程中没有阻力损失;· 工作过程: 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低温下吸收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而蒸发,产生的低压制冷剂蒸气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后成为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热量被凝结为液体,高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降压,成为湿蒸气后进入蒸发器压缩机的作用: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力、冷凝器中高压力的作用节流阀的作用: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蒸发器的作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冷凝器的作用: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与压缩机中消耗的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带走点1:制冷剂出蒸发器、进压缩机的状态,是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点2:制冷剂出压缩机、进冷凝器的状态,压力为与冷凝温度tk对应的饱和压力,且s1=s21-2是压缩机的压缩过程(等熵)点4:制冷剂出冷凝器、进膨胀阀的状态,是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液体,pk与饱和液体线的交点2-3-4是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等压(Pk)冷却冷凝过程点5:制冷剂出膨胀阀的状态4-5表示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过程压力有Pk→P0,温度由 tk→t0,进入两相区5-1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等压(P0)蒸发过程· 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单位制冷量q0:每公斤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被冷却物体中吸气的热量q0=h1-h4 kJ/kg看例题2-1例:假定循环为单级压缩蒸气制冷的理论循环,蒸发温度t0=-10℃,冷凝温度tk=35℃,制冷剂为R22,循环的制冷量Q0=55kw,试对该循环进行热力计算解:1.将循环表示在lgp-h图上,并确定各状态参数 状态点参数数值状态点参数数值蒸发压力3.543bar 2h2 kJ/kg435.2冷凝压力13.548bart2 ℃571h1 kJ/kg401.555 4h4 kJ/kg243.114v1m3/kg0.0653 5h5 kJ/kg243.1142.热力计算①单位制冷量 q0=h1-h5=158.441 kJ/kg②单位容积制冷量 qv=q0/v1=2426 kJ/m3③制冷剂循环量 qm =Q0/q0=0.3471 kg/s④理论比功 w0=h2-h1=33.645 kJ/kg⑤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 P0= qm w0=11.68 kw⑥压缩机吸入的容积流量 V= qm v1=0.0227 m3/s⑦理论循环制冷系数 ε0=q0/w0=4.71 ⑧冷凝器单位热负荷 qk=h2-h4=192.086 kJ/kg⑨冷凝器热负荷 Qk= qm qk=66.67 kw⑩热力完善度 η=ε0/εc=0.806§2.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实际循环中:① 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不一定是饱和蒸气,在管路流动中及进入压缩机中吸热使之成为过热蒸气;② 出冷凝器的制冷剂状态不一定是饱和液体,会有过冷;③ 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会有阻力损失;④ 实际压缩过程不是等熵过程,而是多变过程;⑤ 系统中会存在不凝性气体等。

· 液体过冷对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具有液体过冷的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如图示图中1-2-4-5-1是理论循环,1-2-4′-5′-1是过冷循环过冷循环比较结论:① 采用过冷循环在理论上是有利的,且Δtg越大,越有利;② 过冷度获得的方法:a.利用冷凝器本身,过冷度有一定限制; b.采用再冷却器,可加大Δtg,但需要温度低的冷却介质;c.采用回热器③ 过冷循环一般不单独采用采用过冷循环理论上总是有利的,而且过冷度越大,对循环越有利依靠冷凝器本身来使液体过冷,其过冷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要求获得更大的过冷度,通常需要增加一个单独的热交换设备,称为再冷却器在再冷却器中单独通入温度更低的冷却介质(如深井水)或将冷却介质先通过该再冷却器,然后再进入冷凝器· 蒸气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为了防止压缩机液击,一般希望制冷剂出蒸发器后有一些过热,使制冷剂成为过热蒸气循环1′-2′-3-4-1′表示蒸气过热循环压缩机吸入状态为1′,如果忽略制冷剂在管路的流动阻力损失,则1-1′的过热过程为等压过程1.过热没有产生有用的制冷效果 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很低,在进入压缩机之前,在管路中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使制冷剂蒸气过热。

∵ 单位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吸热量不变,即q0不变,而w0r>w0 ∴ ε0r=q0/w0r<ε0=q0/w0 循环的经济性下降此过热称有害过热,对循环不利应减小有害过热 2.过热本身产生有用的制冷效果 制冷剂过热吸收的热量来自被冷却空间,产生了有用的制冷效果,称为“有效”过热 增加了Δqr=h1′-h1,同时v1′>v1,所以qv′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qv′=q0r/v1′与制冷剂的性质有关结论:① 即使是有效过热,也不是对所有工质都有利氨、R22过热不利的② 由于吸气温度的升高会引起排气温度的升高,t2应不超过140℃③ 吸入蒸气的过热会对往复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有所改善· 回热循环【图是重点】A-压缩机 B-冷凝器 C-节流阀 D-回热器 E-蒸发器 图2-6 回热循环的系统图氨、R22不利的判定回热循环制冷系数是否提高的判据: T0cpo>q0 cpo、q0是与工质有关的,所以,上式并非所有工质都成立不同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是否有利,与制冷剂采用有效过热循环时一样。

有一些工质不能用上式进行判断,其T-S图中蒸气线向左下方倾斜,压缩机等熵压缩后进入两相区,因此必须采用回热循环2.2.5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如空气等)往往积存在冷凝器上部,因为它不能通过冷凝器(或贮液器)的液封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将使冷凝器内的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压缩机排气压力提高,比功增加,制冷系数下降,压缩机容积效率降低2.2.6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