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春越千年的对话

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5.81KB
约3页
文档ID:213656409
春越千年的对话_第1页
1/3

穿越千年的对话旁白:落日黄昏,余晖染霞,在林间幽径上月升东天,握卷晚归,行走间,一参天古树映入眼帘当手刚一接触到树干的时候,一股极大的力把我向前吸引,一阵眩晕间,身体螺旋式地旋转,向下坠着,坠着当我感到自己的身体落到坚实的地面时,我定睛观看,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怎么和《渔家傲・秋思》中所读之境是如此的相似:雁南飞,日西垂, 号角吹, 边声起, 烟袅袅, 孤城闭 一苍颜老者, 独坐沙坡,在自斟自饮长须飘飘,身穿胄甲丝绦,多像古画中戍边的范文正公啊!趋步上前,仔细端详,恍惚间,我知道我穿越到了北宋年间端坐范公面前,彼此惊异间,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谈范仲淹:我是范仲淹穿越者:我是巧家县第四中学 165 班学生李开森范仲淹:你好穿越者:你好!文正公,你知道吗?你所写作的一系列的以“塞下秋来”开头的《渔家傲》词,仅有《渔家傲・秋思》一词流传了下来可以说,千年后的中国,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词了范仲淹:是吗?那是在庆历二年,夏去秋来.我为了严密防务,赴大顺城等处踏勘在朔风摇曳中, 我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不禁产生无尽的感慨回营之后,深夜失眠,便挑灯填词,一连写了数阕《渔家傲》,没想到竟能流传千年现在,据说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

我想,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而我现在,已是满头白发,垂垂老矣!(说完,一声长叹穿越者:文正公!你的这首《渔家傲・秋思》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描写军旅 生活的好词该词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 归的心情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据说,你的后 辈苏轼、辛弃疾所创的豪放派的词风,也深受您的影响啊!范仲淹:是吗?我写此词时,并无他想,只是有感而发而已,此词词风和 晏殊大人的词风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我刻意为之,只不过是我今时 身在边关,所观之景,所见之物和以往大有不同而已,在情感的流露 上,自然也有所不同了后来者能有豪放词风的出现,也非我之功穿越者:回到《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上,此词上阕写边塞奇异之景,尤 其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一句,不逊于唐代王维的“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为何能写出这样与众不同的景色呢?范仲淹:啊!我岁祖籍河北,但自幼在江南苏州长大,见惯了江南风光 江南的秋天和塞北真是不同啊!江南的秋天,暖暖的,带着点凉凉的 气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人的孤零之感西北边 陲,都是光秃秃的山,和江南青山的苍翠是无法相比的大顺城,它 是我和将士们在十天的时间内修筑的一座城, 它处在我们大宋和西夏 的交界间,是距离西夏最近的城,也是最危险的城。

所以,在白天的 时候,他都要紧紧地关闭身处孤城之中,又要时时地防范西夏军, 难免会产生孤独之感啊!穿越者:下阕中也有写景,“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入夜时的景色,读起来 为何有一种悲凉之感?范仲淹:将士思想愁情,喝酒无法排解,只能借助演奏悠悠羌管来传递思 乡之情而这种沉郁的羌管声却让人更加的愁苦,更加的悲伤,最终 引出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将 士们的感伤情绪,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的正是这种感伤之 情说完,范仲淹面露愁容,看着东南汴京城的方向,不知在想着 什么穿越者:我已经知道了我的答案,我知道我们的谈话也将结束了旁白:在回转身的那一刻,我又发现了我熟悉的那片树林,那棵枝繁叶 茂的参天古树,回到那千年后的现实中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