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咏”“妆”等生字,会写生字“碧”“妆”“绿”“丝”“剪”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2、难点对诗意的理解并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导入主题 师: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设计意图:优美的春的图片,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设计意图:书中主题图,画面由“燕子”“柳树”“两个小朋友”构成,在找春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每找到一处春天的景色,就诵读古诗的某个句子) (设置意图:以游戏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观察1、简介作者《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
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2、听配乐诵读录音,伴有春天柳树图片,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垂下,在春风里摇曳着感受柳树的美)(设计意图:运用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教师把整首诗的停顿画出,学生按停顿自由读诗,并正确、流利认读“咏、妆”二字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4、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5、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6、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指导朗读理解第一句 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1、“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2、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样与柳树的相似之处加深理解第一句3、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共同探讨4、教师指导读,指读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全班看书中插图吟诵这句。
(设计意图:着重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魅力和高贵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出示“柳叶”图片,观察描述柳叶的样子2、前后两个人多读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3、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师:“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4、“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5、指读,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6、师生合作,引读诗句,练习背诵板书设计咏 柳贺知章碧玉 / 妆成 / 一 树 / 高,万 条 / 垂 下 / 绿 / 丝 绦。
不 知 / 细 叶 / 谁 / 裁 出,二 月/ 春 风 / 似 / 剪 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里学习,介绍作者,让同学们走进作者,感受本诗的写作背景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诗意,理解古诗,从诗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让同学们感受春天 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