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系列小型料斗制作技术 摘要:施工中吊运各种零星材料、小型周转材料等所采用的料斗、吊笼,市场购置的或通用性能不强、或未针对起重机械的起重能力有的放矢地设计,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本着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本文作者据以往成熟的施工经验,在无计算案例的情况下查阅资料,结合塔吊的允许吊重、吊运材料的特点,论述如何设计计算、自制系列小型料斗、吊笼,拟将其过程形成计算格式模块,供大家在制作不同尺寸料斗器具时参考,从而达到:事前快捷制定专项方案;事中确保材料的吊装运的过程安全,事后各项检查有依据、有痕迹的目的关键词:铁皮小料斗;钢筋笼小料斗;料斗的材料要求;料斗应力计算;料斗吊环计算;焊缝计算;栓挂钢丝绳计算;料斗安全要求1小型料斗设计制作的目标小型料斗使用依靠塔吊配合,吊运楼层内外的周转材料自制料斗设计、制作应综合考虑,同时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的各项指标1)自制料斗首先需要满足吊运要求2)各项材质、焊接、工艺操作,必须满足相关的安全具体要求3)自制料斗宜采用施工现场现有材料,最大程度节约资源4)料斗的数量应根据工程计划设置,当采用流水施工时宜设两个料斗,满足料斗的一卸、一装周转要求2小型料斗设计制作流程2.1料斗制作流程3小型料斗制作依据3.1 小型料斗制作依据(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2)《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6)《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 JGJ305-2013(7)《钢丝绳夹》 GB/T5976-2006(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113.2小型料斗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四版)江正荣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2)《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17(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T 1499.2-2018(4)《钢筋混凝土用热光圆钢筋》 GB/T 14499.1-2017(5)《重要用途钢丝绳》 GB8918-20064小型料斗制作加工自制料斗的型式繁多,以下就我项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如何自制用于吊砂浆、水泥等散状材料的铁皮小料斗及吊钢筋箍筋、脚手架扣件等周转材料的钢筋笼小料斗为例进行介绍。
4.1小料斗的使用要求4.1.1铁皮小料斗要求铁皮小料斗主框架采用30*30*3角钢,周圈围护结构采用3mm厚Q235冷轧钢板,角钢及钢板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1)铁皮料斗宽为1150mm,上长1900mm,下长1500mm,高500mm2)料斗自重和物料总重量设计值按下考虑:料斗的容许荷载设计时要求应不大于1.25吨以满足现场塔吊端头起重安全要求;均布荷载要求应不大于12.5/(1.5*1.15)=7.2KN/㎡3)角钢框角钢与角钢连接应满焊;角钢与铁板连接的转角处焊缝≧100mm;其他处焊接间距400mm,焊长≧100mm;铁皮料斗底和两个受力侧边钢板,拼接处应满焊保证不漏水泥浆4)料斗分别在每侧手工满焊2个吊环,吊环上栓挂吊索钢丝绳,钢丝绳与平台夹角为45-60度图4.1.1 铁皮料斗吊环图4.1.2钢筋笼小料斗要求吊笼主框架、底座、吊笼周圈围护结构均采用钢筋,钢筋的性能、力学指标和钢筋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需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T 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热光圆钢筋》GB/T 14499.1-2017标准的要求1)钢筋笼料斗长1800mm,宽1200mm,高800mm。
2)料斗自重和物料总重量设计值按下考虑:料斗的容许荷载设计时要求应不大于1.25吨以满足现场塔吊端头起重安全要求;均布荷载要求应不大于12.5/(1.8*1.2)=5.8KN/㎡3)钢筋笼钢筋连接处采用四周焊焊接,焊高大于5mm4)钢筋笼小料斗底及四周采用14mm厚胶合板满拼接,应保证运转时不掉漏材料5)料斗分别在每侧手工焊2个吊环,吊环必须兜住底部框120mm以上,吊环上栓挂吊索钢丝绳,钢筋绳与吊钩夹角为45-60度图4.1.2 钢筋笼料斗吊环图4.2小料斗的材料要求4.2.1铁皮小料斗(1)铁皮小料斗主框采用30*30*3角钢2)铁皮料斗围护采用Q235冷轧钢板,3.0mm厚3)铁皮料斗两侧各满焊两只HPB300直径φ16吊环4)采用J422(E4303)焊条焊接,焊高大于5mm5)所使用的钢材、焊条在使用前必须有质保书、出厂合格证及材料复试报告,严格按设计的高度、长度及焊接等级进行施焊4.2.2钢筋笼小料斗1. 钢筋笼料斗采用现场HRB400的普通钢筋,周围的主框架直径为20mm,框内隔档筋直径为12mm,笼斗底筋采用直径为12mm钢筋,钢筋笼料斗两侧各焊两只HPB300直径φ16吊环。
采用J422(E4303)焊条焊接,焊高大于5mm所使用的钢材、焊条在使用前必须有质保书、出厂合格证及材料复试报告,严格按设计的高度、长度及焊接等级进行施焊4.3栓挂钢丝绳要求栓挂钢丝绳采用6*19直径φ16钢丝绳,绳头连接方法见下图图4.3 钢丝绳绳卡做法5料斗受力计算5.1铁皮料斗计算设计小料斗吊重1.25T,铁板厚3mm,吊索与小料斗夹角受力简图见下:5.1.1受力分析图5.1.1 铁皮料斗受力分析图5.1.2铁皮料斗应力计算(1)单根钢丝绳吊索一端拉力P1按公式计算(绳角度按最不利45计算)小料斗的水平分力为:P2=P1*cos450.88*0.71=0.62t小料斗选用钢板制作,其几何图:(计算时,不考虑30*30角铁边框参与受力,按最不利算)图5.1.2(1) 铁皮料斗几何图(2)铁皮料斗形心计算:图5.1.2(2) 铁皮料斗形心计算图A3=1150*3=3450mm2,图5.1.2(3) 铁皮料斗形心图取 ,细长比(3)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四)江正荣编,附表2-57得:取不均衡系数Kp=1.2,则小料斗的水平分力为:取安全系数K=2.5,小料斗的应力为:所以安全5.1.3铁皮料斗吊环计算(1)方法: 吊环容许荷载参照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四版)江正荣编公式(14-10)[FK]=(35~40)d2计算式中[FK]—卡环的容许荷载(N)d—卡环销子直径(mm)(2)已知条件:构造要求小料斗吊环直径为16mm,设计承受1.25t。
3)计算过程:卡环的容许荷载为(4)计算结论:满足要求5.1.4焊缝计算1. 已知条件:设现场施工中吊环承受力12.5/2=6.15KN,节点板厚t=3.0mm,钢材为Q235钢,采用手工焊接,采用焊条为E43系列型,实际计算焊缝长度按: 图5.1.4 铁皮料斗焊接图(2)方法: 对接焊缝的强度参照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四版)江正荣编公式(15-48)式中:(3)计算过程:由建筑施工计算手册附录二附表2-45,查的对接焊缝的设计强度为 ,则轴心拉力为:(4)计算结果:满足要求5.1.5挠度计算按设置的四只吊环中最大的两个吊环间距计算图5.1.5 铁皮料斗分布荷载图查表附录2-48得,满足要求5.1.6底部弯曲应力计算(1)方法:公式 ,通过计算式中: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附表2-13得,面荷载弯矩式中:图5.1.6 钢筋笼底部面荷载受力图(2)计算过程:底部设置3mm厚的铁板与四周焊接 (3)计算结果:满足要求5.2钢筋笼料斗计算5.2.1钢筋笼受力分析设计小料斗吊重1.25T,吊索与小料斗夹角受力简图见下:图5.2.1 钢筋笼料斗受力分析图通过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附表2-35表得 5.2.2拉应力、剪应力计算(绳角度按最不利45。
计算)公式 式中: 拉应力:剪应力:5.2.3底部弯曲应力计算(1)方法:公式 ,通过计算式中: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附表2-13得,面荷载弯矩式中:图5.2.3 钢筋笼底部面荷载受力图(2)计算过程:底部设置10根直径12mm的钢筋和一块14mm厚木板 ,(3)计算结果:满足要求5.3吊环上钢丝绳栓挂吊索计算(1)已知条件:吊环上钢丝绳构造要求采用6x19φ16钢丝绳,其连接方法见下图要求图5.3 钢丝绳绳卡做法(2)方法: 钢丝绳验算根据5.1.2铁皮料斗应力计算中,已得到P1=0.88t=8.8KN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14-4得:钢丝绳型号619钢丝绳直径15.5钢丝绳的钢丝破断拉力Fg(kN)152抗拉强度为(N/mm2)1700不均匀系数α0.85安全系数K10表5.3 钢丝绳规格、荷重性能及系数值(3)计算过程:钢丝绳的容许拉力:(4)计算结论:钢丝绳强度满足要求6安全要求6.1制作阶段(1)所用材料包括钢材、钢丝绳、安全卡环等,应有合格证和质保书2)料斗制作前项目技术部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书面交底3)使用前在料斗显著位置悬挂限重牌,标明极限载重1.25t4)料斗制作完成后,必须由工程部组织安全部、技术部、质量部进行荷载试验,经过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2使用阶段(1)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拆除料斗的任何构件2)使用之前均需对所有部件进行检查,特别是钢丝绳卡环是否有松动,若有松动应及时紧固或调换卡环,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3)料斗使用过程中,安全部应定期对料斗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敦促整改a.发现钢丝绳锈蚀损坏应及时调换b.焊缝脱焊应及时修复c.底板或侧护板是否损害,限重牌是否丢失7结论自制料斗首先要与当地市场的租、购对比成本,其次要根据施工现场现有材料、焊接水平,以及料斗的特殊要求进行筹划,确定是否自制本文例举的自制料斗计算步骤按:已知条件、方法、计算过程、计算结论进行排列,是因目前土建施工采用的《品茗建筑安全计算软件》未深入涉及,故计算步骤中的“方法”也仅仅一已陋见,权属抛砖引玉之举,尚待广大工程建筑同仁提出批评,重新研究设想,已利改进,为今后自制料斗方案计算形成拿来即可套用的模块参考文献:[1]材料力学 孙训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5版[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江正荣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第四版[3]建筑施工手册 建筑施工手册编委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第五版4-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