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作者: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论点)伯乐: 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遭遇)虽:即使 辱:受屈辱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在马车夫的手中受屈辱,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sù)一石(dàn)之,助词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尽:吃尽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根本原因)食:同“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喂养马的人不 知道它能 日行千里,把它当做普通马来饲养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直接原因)是:这 虽:虽然 见,同“现”,显现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尚且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策:鞭打,指驱使。
以,按照道: 办法尽,竭尽材,同“才” 才能之,指千里马 通 :通晓,明白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策,马鞭 临之:到它跟前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主旨句)其:第一个“难道”,表反问语气第二个“恐怕”,表推测邪:同“耶”,表示疑问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文学常识: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郡望昌黎,后人因称韩昌黎,卒谥“文”与柳宗元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宋代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问题:1、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答: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就被埋没了)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3.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 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兴)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名词作动词 灵:灵验,名词作动词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斯:此,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清幽)上:动词,长到,蔓到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往人物不俗)鸿儒: 大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金经:指佛经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dú):官府的公文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 身体。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屡遭贬谪,本文即作于此间《陋室铭》选自《全唐文》,是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通常用韵文写成问题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2、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暗示了陋室不陋3、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 ,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用孔子答话的后半句,省略前半句,语意却在前句,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4、体会文中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效果:使句子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6、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表达的情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7、"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 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