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任课老师协调材料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对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其中的学生个体的成长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反过来,班集体和学生个体成长的好坏又不全取决于班主任,是受诸多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在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对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来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教师不仅仅是班主任所以可以说任何学生的成长,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那么这份集体力量发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关系协调得如何由此可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协调好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1. 甘当学生,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协助任课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解与信任 我们当中有很多的老师原来都是一些优秀的班主任,还有很多是很有主见,很有经验的老教师,在与班主任的配合上,他们都有自己独有的方式方法。
可以说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能独挡一面因此,要共同管理好班级,首先得尊重任课教师在任课教师面前,我们要先当学生,在班级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人选,学习方式的组织上,要尽量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在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寻求最佳的方案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巧妙的让任课教师掌握了班级情况,还可以了解了任课教师的一些想法,做法,为更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班主任主动的交流,也让任课教师了解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的处事态度,管理方法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任课教师会给我们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除了我们班主任主动找任课教师帮我们解决问题,以达到互相了解,让任课教师参与的目的外,我们也应主动协助课任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虽然课任老师的工作相对班主任老师来说,可能要单纯些不过教学中遇到的诸如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却也不在少数,虽然任课教师对于在自己课上和科内的学生问题一般都能自主想办法解决,但我们班主任应及时地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协助课任老师解决这些难题其实这些问题与班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协助课任老师解决了这些问题,班务工作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与任课教师建立了信任。
2.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主动地互通情况,形成一个高效的教育集体 班主任老师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有着更广,更深的了解,因此为了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这样既是尊重课任教师,又能激发课任教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而班主任的主动,还能消除课任教师可能存在的在班级管理上的顾虑,从而达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目的而且班主任多与任课老师交流,会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为此,我经常主动与课任教师接触,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特意找任课教师,如到他的办公室,了解学生的阶段性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探讨或针对某一学生的该课学习情况进行专门探讨;二是有意的找任课教师闲聊,如上班,下班路上,主动打招呼,可聊学生也可聊家常,以便拉近与任课教师的距离,并了解任课教师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求更好的配合;三是全体任课教师一月一聚,畅谈班级的管理思路及交流个别重点学生的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以便使任课教师之间互相了解,对学生的教育能够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3.协调一致地统一要求,帮助课任老师建立威信 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法宝",就是家长的口径要一致,以免孩子钻空子,而影响教育效果如果家长间有不同意见,也要在背着孩子的时候探讨、商榷那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好似管理着班集体中的孩子们的家长一样,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协调一致、统一要求要做到这样,班主任就要了解各科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任课教师也要了解班级规定若班级在某一阶段工作中新立起了一些规定或新采取了一些措施,班主任要主动地告知任课教师大家都应该有意识地统一要求、统一执行,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增强班级建设的实效性;同时也会使学生们觉得老师们的工作很有章法,对于他们在为人办事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和熏陶 另外,作为班主任,切忌在学生中间抬高自己而贬低其他课任老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提出某个课任老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时,更要在维护课任老师应有威信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课任老师,积极主动地宣传课任老师的长处和劳动成果,使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课任老师改正不足,以树立其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不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影响课任老师的工作情绪。
如果我们要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了,课任老师便会与班主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就更容易管理了 总之,在班级教师人际结构里,我们应尽量让大家对教育方针有一致的理解,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有统一的认识,有共同的学生观,有较好的师德修养,甚至志趣、爱好、作风也较投合,为了教好一个班级的学生,每个人都能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符合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每个人都善于团结他人,为集体作出贡献,使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力量 班级班科会材料所谓“班科会”,就是班级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代表的平等协商与探讨交流,是“精细化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衔接纽带其主旨是任课教师在班级学生管理中的主动参与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需要之间桥梁的搭建,是最终搞好班级管理的实施平台①如何搭建“班科会”的实践平台与目标操作?首先,班主任每周或兼周主动的、有准备的召集任课教师、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即组织召开“班科会”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管理、学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把对班级建设的设想、安排以及班级在某一阶段工作中新的规定或新采取些措施及目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要求等向任课老师通报,使任课教师对学生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更好的完成班级学生管理的任务。
其次,“班科会”为任课教师提供参与班级学生管理的实践平台在这一平台,任课教师除了完成与班主任常规的交流:如反映学生学习该科目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通报学生的成绩,表扬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等等外,一些特殊事情的发生可以及时与班主任联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行为,以及任课教师观察了解到的学生其他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与本门功课的学习关系不大,但与学生的成长有关,这样及时反映给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更全面地了解各科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了解学生和班级情况,从而使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本着“以学生为己任”的原则,群策群力地共想办法,然后再分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慎密地铺就一条班集体顺利成长的道路再次,吸纳学生代表(特别是班委会成员以及科代表等)在不影响他们的学业前提下参与“班科会”,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学生代表及时了解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工作章法,以及生活、行为习惯,及时把新的认知内容纳入到已有的认知模式中,建立新的认知模式,便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学科教学的进度和要求,更主动地协助任课教师的工作,如学生作业的订正、改错以及复习的督促、检查和学习纪律的维持等同时有利于学生干部管理能力的提高养成和对于他们在为人办事方面的影响及熏陶。
还便于学校、班级突发事件、突击任务的应对处理,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增强班级建设的实效性第四,“班科会”中各方面学生管理信息的沟通、交流和汇总,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参会三方的共享与责任分配,达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协调一致地统一要求,从而“……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僵绳③”,实践和落实精细化的班级学生管理第五,出于班级管理过程性的需要,出于学校管理程序的需要,也出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劳动成果展示和认可的需要,班主任通过“班科会活动记录表④”的形式,对“班科会”过程和落实反馈情况进行,并上报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备案,使每一次“班科会”都体现其衔接协调、构筑合力进行精细化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