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解剖学复习册

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69KB
约21页
文档ID:19442469
系统解剖学复习册_第1页
1/21

系统解剖学讲解及复 习题 (供临床医学,口腔,护理等专业使用) 解剖教研室编著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运动系统 ..............................................2 第一章:绪论学习要求 :熟悉解剖学的标准姿势及常用方位术语;熟悉九大系统的组成一 .解剖学标准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到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二.方位术语:1:上:近头者为上或称颅侧 2:下:近足者为下或称尾侧 3:前:近腹者为前或称腹侧 4:后:近背者为后或称背侧 5:内和外:是对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而言,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6:近侧和远侧:用于描述四肢的方位,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侧,远肢体根部者为远侧7:内侧和外侧:以躯干正中矢状面为标准,距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近侧,远者为外侧8:浅和深:近皮肤和器官表面者为浅,远离皮肤和器官表面者为深三.轴和面:1:轴:在解剖姿势上可设置的相互垂直的三个面,即:(1)垂直轴:为上下水平,垂直于水平面的假想线,即纵轴2)矢状轴:为前后方向,通过人体所做的假想线,与纵轴称垂直相交 (3)冠状轴:也称额状轴,是左右方向所通过的假想线,与纵轴称垂直 交2:面:在解剖姿势上可设置的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即(1):矢状面:是指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个部分的纵切面并与水平面垂直2):冠状面:也称额状面,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并与水平面垂直3):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与上述两面垂直四.九大系统: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6.脉管系统,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 神经系统第一章:运动系统概述:运动系统由骨(是运动的杠杆) ,骨连接(是运动的枢纽) ,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组成,对人体起支持,运动及保护作用。

第一节:骨学学习要求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及理化成分;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及颈胸腰椎骨的特征及相关概念;掌握脑颅骨的组成;掌握四肢骨一.骨的一般特征:1. 骨的形态和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类:(1)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其可分为一体(一体位于中部,较细长,又称骨干,内有较大的骨髓腔)两端(两端膨大称骺)(2)短骨:形似立方体,多分布于承受压力较大、运动较为复杂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等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或盆腔的壁,如颅盖骨、胸骨等,对腔内器官其保护作用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及面部,如椎骨、上颌骨等2. 骨的构造: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1)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富含血管、神经,对骨的生长、营养和感觉具有重要作用2)骨质:由骨松质(分布于长骨的两端及其骨的内部)和骨密质(分布于骨的外表面及长骨的骨干)组成2)骨髓:分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长骨两端的骺、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髓,终生都是红骨髓 )和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骨的理化成分:(1)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使得骨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2)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使得骨具有一定硬度和脆性。

二.脊柱:成年人由颈椎 7 快,胸椎 12 块,腰椎 5 块,骶椎 1 块,尾椎 1 块 1.脊柱的侧面观:可见 4 个生理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2.椎骨的一般形态:(1)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2)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锥孔(锥孔内有脊髓通过) 3)从椎弓板上可发出 1 个棘突和一对横突3.颈椎特征:(1)颈椎横突根部均有一横突孔(上 6 位颈椎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 棘突有分叉(除第 1 和第 7 颈椎) 锥孔相对较大2)第一颈椎又称寰锥,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二颈椎又称枢锥3)第 7 颈椎又称隆锥,棘突较长且末端不分叉,在颈后正中线上可摸到,常作为计数椎骨的标志,棘突下方凹陷处为中医所称大椎穴 4.胸椎特征:(1)12 个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锥孔相对较小2)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5.腰椎特征:(1)椎体粗大,椎弓发达,锥孔较大呈三角形2)棘突宽短呈板状,几乎水平后伸,棘突间隙较宽,临床上利用次间隙进行腰锥穿刺术6.骶椎特征:(1)由 5 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2)女性骶骨岬是产科测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标志3)骶角:在骶骨背面下端两侧可摸到一对小突起即骶角,两骶角间为骶管裂孔,临床上可由此进行骶管神经阻滞麻醉术。

4)男性骶骨长而窄,女性短而宽三.胸廓:包括胸骨和肋1.胸骨:(1)位于胸前壁正中的扁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组成2)胸骨角:柄与体相连处,形成稍向前微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2.肋:(1)由肋骨和软骨两部分组成,共 12 对2)第 8-10 肋前端是借肋软骨与上位的肋软骨依次相连形成肋弓称假肋四.颅:由颅骨组成1.脑颅:不成对骨:额骨、枕骨、蝶骨、筛骨成对骨:顶骨、颞骨 2 鼻窦:(1)额窦:窦口向下开口于中鼻道2)筛窦前两群开口于中鼻道,后一群开口于上鼻道3)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4)上颌窦:开口中鼻道,容积最大,人体直立时不易引流,易发生炎症3.翼点:颞窝内侧面的前下部有额骨、顶骨、蝶骨大翼和颞骨四骨会和而成的 H形缝隙称翼点,此区骨质薄弱,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当此区受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可压迫脑组织五.四肢骨:1.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1)锁骨:内侧 2/3 凸向前,外侧 1/3 凸向后;锁骨中外 1/3 处较细,易骨折2)肩胛骨:肩峰为肩部最高点;肩胛下角平对第 7 肋,是计数肋骨额的重要标志:肩胛上角平对第 2 肋。

3)肱骨: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为解剖颈;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称外科颈,因骨折而得名;小儿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4)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桡骨外侧向下突起称桡骨茎突(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尺骨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是腕部重要标志) 6)手骨:包括腕骨(8 块) 、掌骨(5 块) 、指骨(14 块) 腕骨: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口诀;手月三角豆) ; 远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口诀:大小头状钩) 2.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两侧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一般平对第 4 腰椎棘突2)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的长骨股骨颈与体交界处的上外侧有粗糙隆起称大转子(重要体表标志) (3)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包于股四头肌腱内4)胫骨位于小腿内侧,腓骨位于小腿外侧,第二节:关节学学习要求:掌握关节基本结构;掌握常见关节组成及特点一.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关节腔1.关节囊:为包绕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分内外两层1)外层:为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与骨膜相续。

2)内层:为滑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面光滑,血管丰富,分泌滑液2.关节面:其面无滑膜,只覆盖一层透明软骨称关节软骨,软骨表面光滑有弹性,可减少运动时摩擦;软骨无血管和神经3.关节腔:是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正常时有少量滑液,起润滑作用;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二.关节的辅助结构:主要有关节盘、关节唇、韧带(分为囊内和囊外韧带) 三. 肩关节(最灵活,易向前下方脱位)1.组成:肱骨头+肩胛骨的关节盂 2.特点:(1)灵活性:1)头大、窝浅; 2)关节囊薄而松弛; 3)盂唇加深关节窝; (2)稳固性:1)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加强; 2)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四.膝关节(最大、最复杂) 1.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 2.特点:1)关节囊薄而松弛; 2)有韧带加强关节(囊外:胫、腓侧副韧带 ;囊内:前、后交叉韧带) ; 3)关节内有半月板,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灵活性并起弹性缓冲作用 3.运动:屈、伸;旋转五. 髋关节:(易向后下方脱位)1.组成:髋臼+股骨头; 2.特点:(1)头大,窝深; (2)关节囊厚而坚实;(3)有韧带加强关节,如髂股韧带; (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

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 六.肘关节:包括三个关节:(1)肱尺关节;(2)肱桡关节;(3)桡尺近侧关节第三节:肌学学习要求:掌握重要肌肉的起点、止点及其作用一.胸锁乳突肌:斜位于颈部两侧1.起点;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端; 止点:止于颞骨乳突2.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颜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是头后仰二.背阔肌:全身最大的背阔肌,位于背下部1.起点:起自下 6 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和髂嵴后部;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2.作用:收缩时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三.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1.起点: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 1-6 肋软骨处; 止点:大结节嵴2.作用: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曲,四.膈肌:为向上膨隆的穹隆状扁肌,位于胸腹腔之间,中央为中心腱1.起点:胸廓下口; 止点:中心腱 2.作用:收缩时,膈穹隆下降,产生吸气;反之呼气 3.特点:膈肌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脉裂孔:约平 T12; (2)食管裂孔:约平T10;(3)腔静脉裂孔:约平 T8.五.腹股沟管:1.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是肌、筋膜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斜行裂隙,长4-5 厘米;2.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六.三角肌:位于肩外侧部,呈三角形1.起点:锁骨的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岗;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2.作用:收缩时,主要可使肩关节外展七.肱二头肌: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1.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2.作用:主要为屈肘关节八.肱三头肌:位于肱骨后方,有三个头 1.起点:分别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肱骨绕神经桡神经沟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2.作用:主要为伸肘关节九.臀大肌:为臀部最大的一块肌,位于臀下部1.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骨背面; 止点:股骨的囤积粗隆2.作用:可使髋关节伸和旋外十.缝匠肌:呈窄长的带肌1.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2.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可使屈曲的膝关节旋内十一.股四头肌:是人体内最大的肌,有四个头1.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起自股骨; 止点:胫骨粗隆2.作用:主要为伸膝关节十二.股二头肌:位于股骨后部外侧,有长短两个头1.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 止点:腓骨头2.作用:主要为屈膝关节、伸髋关节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管:以屈氏韧带为界分上、下消化道1)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2)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