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学科代码:070800) 航天工程(学科代码:08523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国际交叉研究院空间环境科学与技术交叉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和调剂信息● 空间科学研究所简介空间科学研究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为适应新世纪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加强北航空间科学,航天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而建立的它的宗旨是瞄准空间环境研究和探测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探测技术,以国家国防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空间环境科学和工程研究机构它将以航空航天为特色,通过多学科交叉、理工交叉和项目训练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科学和工程专业人才空间科学研究所是“北航国际交叉研究院空间环境科学与技术交叉研究中心”依托单位空间科学研究所目前有2个主要的学科方向,包括:► 空间天气学 主要研究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发生在日地空间的磁暴、亚暴、辐射带变化等灾害性空间天气的基本物理过程和规律,推动空间科学的发展► 空间环境探测仪器科学与工程 面向国家国防和经济建设发展以及空间科学原始创新的重大需求,结合重大航天型号任务,发展先进的空间环境探测技术和精密仪器。
空间科学研究所已经建立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外专”1人,中组部青年2人),副教授5人(其中,北航卓越百人计划1人),讲师2人,实验技术人员1人,返聘高级专家1人 空间科学研究所在工信部和学校的支持下,已经建立了先进的空间环境探测仪器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拥有极弱高稳定粒子束流系统和极弱低频磁实验系统等多种特色设备十二五”以来,空间科学研究所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军民口“973计划”、“863计划”,卫星有效载荷研制和条件保障建设等多项项目第 6 页 共 6 页空间科学研究所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渠道,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加拿大等多所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空间科学研究所目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导论、空间物理学导论、磁层物理学、计算磁流体力学、空间环境探测原理及技术、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空间数字电路技术、空间探测数据处理方法、航天任务分析与系统设计、载人航天技术和轨道动力学● 空间科学研究所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空间科学研究所毕业研究生可到航天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国家气象局及其所属单位、国家地震局及其所属单位、军队、高等学校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等从事科研、工程技术、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表1 空间科学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入学年份毕业人数毕业年份就业单位200812011航天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20090201042013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1人中国科学院2人201142014XXX部1人中国科学院1人国外直博一人(中国意大利联合培养)201242015航天科技集团二院2人直博1人 ● 空间科学科学研究所部分指导教师介绍曹晋滨,男,1964年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空间物理学博士毕业,“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基金获得者,现主要从事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工作中国双星计划低频电磁波探测器PI, 欧洲空间局Cluster星座计划、金星快车飞船、法国TARANIS卫星Co-PIMalcolm DUNLOP,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外专”,“北航空间环境科学与技术交叉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其后留校工作;2000年担任帝国理工学院空间物理学责任研究员;来华前担任英国卢瑟福实验室担任卢瑟福实验室空间环境领域的资深科学家, 磁层与空间环境物理研究组负责人,欧洲空间局Cluster星座计划科学家,长期从事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探测技术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空间卫星工程实施经验,并在空间物理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符慧山,男,1983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中组部第十批“”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0- 2012年在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Physic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GRL),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JGR)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 以合作者的身份在GRL, JGR等知名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研究成果曾入选美国宇航局THEMIS卫星探测的重大发现,并获得多个国际大会的“青年科学家奖”现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偶极化锋面”研究组成员於益群,女,教授(即将入职空间环境科学与技术交叉研究中心),目前就职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2015年入选第十一批“”青年人才刘文龙,男,1980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毕业2007~201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卓越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主要从事空间天气、空间环境与安全研究工作。
曾立,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空间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博士毕业曾参与“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子午工程和“萤火一号”等重大空间探测任务有效载荷技术研究工作,现主要从事先进空间环境探测技术与空间科学仪器工程研究工作,某型号主载荷研制及保障条件建设技术负责人现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技术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空间仪器分会委员空间科学研究所其他指导教师信息可登陆● 2015年空间科学研究所招生计划2015年,空间科学研究所计划面向全国招收学历硕士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同时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热忱欢迎感兴趣的空间物理类、物理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航天类、仪器仪表类和计算机类等专业优秀学子申请推荐免试和报名参加统一考试在学期间,鼓励研究生直接参与项目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注重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领军领导能力和品格的全面培养,并将为研究生提供丰厚的补贴(奖学金+研究所基金+项目课题补贴)和奖励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地球物理学(学科代码:070800) 航天工程(学科代码:085233)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① 空间物理学② 地球与空间环境探测技术③ 空间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14人(学术型5人,专业型9人)2015年复试和调剂信息详情见北航宇航学院网: 北航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调剂原则空间科学研究所(空间环境科学与技术交叉研究中心)接收一志愿报考我院并达到复试基本线的学术型考生的调剂,不限专业。
研究所将根据考生的申请材料,择优筛选,遵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复试、录取申请向我所调剂的考生,请提交调剂申请书、申请调剂专业及研究方向、个人简历及相关材料纸质版材料交至新主楼B-219曾老师,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Lzeng@)复试材料提交:3月26日上午8:30将个人材料交至新主楼B-220进行资格审查空间科学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咨询联系信息如下:联系人: 曾立 老师 联系: 010-82316902,13810667920 E-mail:Leng@。